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誰是下一個張一鳴?

2024-10-21科技

偉大企業的誕生,往往伴隨著對短期利益的拒絕。

文 | 華商韜略 大南

2010年,一位初創公司的老板發了一條微博:「iPhone1響應速度太慢、太耽誤事情,但換安卓手機又不能使用已經購買的軟件,蘋果的iPhone4又太貴了,所以在糾結買不買。」

他創辦的公司叫九九房,彼時正處於艱苦的草創期,捉襟見肘。如果他繼續做下去,今天的貝殼找房可能就是這家公司的天花板,但他沒有繼續。

2011年,他辭去九九房CEO職務,開始了自己的第五次創業。

5年後,馬化騰向他投擲橄欖枝,公司裏彌漫著要被騰訊收購的小道訊息,他不得不站出來回應: 「最近有同事鄭重地跟我說,他加入公司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騰訊員工。我當然也不是,多沒意思。」

這個既嫌iPhone4太貴,又拒絕馬化騰的人,叫張一鳴。

【敢於說「不」】

張一鳴拒絕馬化騰兩個月後,抖音橫空出世。

中國互聯網產業史又因此多了濃墨重彩地的一筆,如果張一鳴當初選擇了馬化騰,可能就沒有今天估值1.56萬億的世界第一獨角獸了。

不過, 「拒絕大佬,成為大佬」的張一鳴也很快體會到了被拒絕的滋味,拒絕他的年輕人叫蔡浩宇。

在張一鳴離開九九房的同一年,上海交大閔行校區的D32宿舍內,蔡浩宇與羅宇皓、劉偉三個技術宅男成立了米哈遊工作室。

▲羅宇皓(左一);蔡浩宇(左二);劉偉(右二)

9年後,這家誕生於大學宿舍的公司,締造了第一款具有世界級文化輸出力的中國遊戲——【原神】。

【原神】在公測第一天就躥升到中國暢銷榜第二,直逼騰訊的【王者榮耀】。

正選當天更是進入日韓暢銷榜TOP20,次日空降美國iOS暢銷榜TOP10。

2020年,上線不足半年的【原神】營收高達85億人民幣,這使得米哈遊當年的總營收突破百億。

如此亮眼的成績,吸引了字節跳動。

此時的字節跳動已躍然成為新巨頭之一,互聯網三大變現模式:廣告、電商、遊戲,它已占了倆。透過頭條系的流量產品搭建了廣告投放平台,電商版塊也正在用抖音來撬動,唯獨遊戲還沒有深入涉獵,因此字節跳動需要在拼圖上補上「遊戲」這塊業務。

如何補,張一鳴首先想到的就是——買,這是他向米哈遊伸出橄欖枝的底層邏輯。

據媒體透露,字節跳動給出的收購估價高達百億美金,這對幾年前還擔憂生死的米哈遊與創始人們來說,誘惑無疑是巨大的。

但蔡浩宇們拒絕了。

而且, 不只是拒絕了張一鳴。

幾乎同時,米哈遊也引起了騰訊的註意。騰訊的主力業務就是遊戲,當時占比超過1/3,是全球營收最大的遊戲公司,支持其實作這一目標的,首先是龐大的使用者基數和微信等超級連線產品,然後就是不斷地買買買。

而且,對騰訊來說,新銳遊戲公司如果不能成為自己人,那往往就可能是敵人。

守業的巨頭對於後起之秀創辦的新銳公司,普遍也都是這樣的態度和憂慮。

當年有人問比爾·蓋茨:「你最大的恐懼是什麽?」

蓋茨回答: 「我最恐懼的是那些在破車居里,沒日沒夜搗鼓新名堂的年輕人。」

因此,騰訊對米哈遊可以說是誌在必得,甚至不惜一系列妥協,到最後改為只要入股就可以。

但蔡浩宇同樣是拒絕了,不僅拒絕收購邀約,連投資都不接受,占股1%都不行。

【底氣十足】

拒絕字節和騰訊,這背後一方面是米哈遊對自己業務的絕對自信,還有一個隱含的原因可能和米哈遊的創業初衷有關。

米哈遊並非從一開始就排斥資本,而是曾經有一段時光,處處求投資而無門。

米哈遊的第一筆資金,是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給予的10萬元無息貸款,同時還有一間50平米的辦公室,使用期限是半年。

時間一天天過去,10萬元啟動資金很快就花光了,米哈遊處境異常艱難,團隊把希望寄托於產品上線把現金流扭負為正。

2011年9月,米哈遊第一款遊戲【Fly Me 2 The Moon】上線,不過這款遊戲並沒有預料中的大火,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裏,下載量僅僅3000次,這不是一個好成績。

為了節省開支,蔡浩宇和兩位合夥人都是拿4000元月薪,每天還要忙得昏天黑地,作為上海交大高材生,對比那些一畢業就月入過萬的同學,難免人心浮動。

後來回憶起這段經歷,聯合創始人劉偉曾感慨:「當時團隊很迷茫,看不清產業方向,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團隊決定再幹一年,如果還沒起色,就準備散夥了。」

在這種情況下,尋找外部投資成為米哈遊的救命稻草。

此時的投資圈雖然對蔡浩宇「名校創業」的標簽感興趣,但是看不懂二次元的發展前景,米哈遊多次被資本拒之門外。

當然也有投資人表示可以投資,但前提是要去做那些來錢快的氪金遊戲,這意味著米哈遊團隊需要放棄自己的產品夢想。

蔡浩宇那時就選擇了堅持自己,沒有妥協。

「創造真正屬於中國的頂級遊戲」一直是團隊的信仰,這就像米哈遊的口號「技術宅拯救世界」一樣,不可撼動。

為了這個信仰,團隊必須保持獨立自主,不被任何人牽制,不被金錢裹挾。

從這段經歷中,已可窺見蔡浩宇拒絕騰訊和字節跳動的真實原因,米哈遊要的是對自己的遊戲內容有絕對控制權。當年那麽難都不曾妥協,何況是今朝。

就在米哈遊資金鏈斷裂的邊緣,有一個人的出現成為轉機,他叫宋濤。

宋濤的名字鮮有人知,然卻並非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作為斯凱網絡的創始人,他身上有非常多的「第一」。

早在2005年宋濤就成立公司進軍流動互聯網,他帶領團隊開發了第一個完全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手機軟件平台,斯凱網絡也成為第一個在美上市的中國流動互聯網企業。

或許宋濤就是看到了蔡浩宇團隊和自己相似的特質——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並且為了夢想不惜代價,於是投資米哈遊100萬人民幣,占股15%。

宋濤是第一個投資米哈遊的投資人,也是唯一。

在這之後,米哈遊再也沒有拿過投資。

12年後,米哈遊在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單中排名第12位元,蔡浩宇以738億的身家成為濟南首富。

宋濤的100萬也對應增值到如今的270億。

【拒絕大佬,成為大佬】

如今看起來,這些商業大佬的往事似乎都是順理成章,但其實為了追求理想而說「不」,沒有想象得那樣容易。

這就像看電影,即使主人公遭受重創生死未蔔,我們仍然會安心看下去,因為主角肯定不會死。

但現實世界中,一切都是未知的,沒有人知道自己是不是主角。

無視巨頭伸來的橄欖枝,是有成本的。

商場如戰場,如果你不和巨頭做朋友,那你就是敵人了。

2009年,美國雲端儲存服務公司Dropbox的創始人德魯·休斯頓被蘋果CEO喬布斯邀請參加一個私人會議。

當時的蘋果公司因為iPhone大獲成功,成為科技界的絕對頂流,而Dropbox只是一家初創的小公司。

喬布斯出價8億美元買下Dropbox。

當休斯頓明確表示拒絕的時候,喬布斯臉色一沈:「我知道你要做什麽,Dropbox只是一項功能而非產品,如果Dropbox不加入蘋果公司,我就會用iCloud幹掉你們!」。

面對喬布斯的「威脅」,休斯頓沒有退讓,把Dropbox做上市是他的理想,為此他只能選擇硬剛。

但當一個比你大一百倍的龐然大物,你曾經的創業偶像,當面告訴你要不顧一切「殺死」你的時候,那種滋味肯定是五味雜陳的。

而且拒絕套現,你的對手可能並不只有這些巨頭,還會面臨聯合創始人、投資人、員工、家人,各種聲音的質疑。

朱克伯格就在一次演講中透露,創業初期,步履維艱,有幾家公司想收購Facebook,聯合創始人和投資人都接受了收購報價,不過朱克伯格否決了收購提議。

在經過一次激烈的爭論之後,一位身份權威的顧問正告他:

「如果你現在不賣掉Facebook,你將後悔一生。」

在周圍所有人的質疑和不滿中,朱克伯格變成了孤家寡人。

加州大學經濟學家伊渥.韋奇曾經提出過著名的韋奇定律: 即使你對一件事情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有10位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難不動搖。

可以想象當時的朱克伯格內心會有多糾結,不過還好他最後頂住壓力,沒有賣掉Facebook。

在很多時候,選擇追逐理想,意味著你在抹殺團隊其他人套現的機會,聯合創始人、投資人、員工,甚至家人,都有可能反對你。

沒有極其堅韌的意誌,很容易動搖。

好在事後證明,休斯頓和朱克伯格的選擇是正確的。

2018年Dropbox上市,市值超過120億美金,休斯頓本人的身家超過20億美金,而朱克伯格更是坐擁市值1.5萬億美金的社交網絡帝國,成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

翻看全球創業史會發現,頂級企業家都是對現狀不滿的人,他們總是覺得現有的行業生態不夠好、不夠酷,然後帶著理想主義去顛覆和改造,這種對未來願景的強烈期待支撐著他們不掉入即時滿足的陷阱,就像張一鳴說的:

「成為騰訊員工,這太沒意思了」,他有更大的事要去做,只有心中有夢,眼裏有光,腳下才有路。

【或轟轟烈烈,或一事無成】

拒絕大佬,成為大佬,並不只是上面這些案例。

黃仁勛曾拒絕AMD對輝達的收購;

拉利·佩吉曾拒絕微軟對谷歌的「招安」;

丁磊在網易剛剛成立一年的時候,拒絕了雷軍1000萬的出價;

李彥宏在百度上市前夕,拒絕了谷歌的重金收編;

董明珠更是在美國開利提出9億美元買下格力時,高呼:「中國要有自己的品牌!」,為此她拒絕對方給出的8000萬年薪,上下奔走,才保住了格力的「中國籍」。

無論是中國的企業界,還是大洋彼岸的矽谷,類似的故事一直在不斷上演。

中國科技企業有個有趣的特點,很喜歡用一個動物做標誌:貓、狗、企鵝、袋鼠、螞蟻……

這就像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物種豐富,自由競爭,生動地詮釋著市場經濟的本質。

每當一個新物種出現,巨頭們往往會聞訊而來,創業者就會面臨一道選擇題:

繼續為夢想前進,或是落袋為安?

這考驗一個人的初心是否還在,也拷問一個人創業的終極目標到底是什麽。

如果有人心懷夢想,面對巨大利益不動搖,即使失敗了,也值得尊敬。

因為有了他們,世界才有可能上演黑馬逆襲的橋段,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大魚吃小魚。

時間回到2016年,張一鳴在拒絕騰訊的那條貼文下面,推薦了一首歌,歌名是【Go Big or Go Home】,轉譯成中文就是:要麽轟轟烈烈,要麽一事無成。

一個擁有企圖心的創業者,當巨額利益擺在面前,他說出「NO!」的那一刻, 這個世界就可能會多出一位真正的企業家,會跳出來下一個,下下一個張一鳴。

——END——

歡迎關註【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份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