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雷軍造車這三年,有的何止是勇氣

2024-07-20科技

在小米 SU7 正式上市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賣不動。

在今晚的雷軍第五次年度演講上,雷軍不無動情地分享道。

但事實恰恰與當時很多人的觀點相反,小米 SU7 在今年 3 月 28 日正式上市之後,不僅沒有賣不動,而且還成為了一個現象級的爆款。

從官方披露的數據來看,小米 SU7 上市 4 分鐘大定便突破 10,000 台,上市 27 分鐘便突破 50,000 台。並且僅過了 3 個月,小米 SU7 的交付量就實作了過萬。

同時,根據小米最新的預測,小米 SU7 的交付量在 7 月份還將繼續破萬;到了今年 11 月份,小米就可以完成 12 萬的年度交付目標。

很明顯,小米 SU7 取得了很大的市場成功,但這種市場成功的由來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事實上,從小米選擇造車開始,雷軍和小米就已經面臨著很大的憂慮和壓力,而且這種憂慮和壓力的源頭竟然來自於美國。

被逼出來的造車路

2021 年 1 月 15 日早上七點鐘,雷軍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那頭說,雷總,你們被美國制裁了。

原來,就在 2021 年 1 月,杜林普在其任期的最後階段簽發了行政命令,將小米和其他 43 家中國公司列入了「黑名單」,也就是「中國軍方公司」名單。凡是在此名單的中國企業,都會被限制購買美國的商品、軟件、技術等服務。

美國的卡脖子導致小米股價大跌,手機這一核心業務的營運也變得充滿了不確定性。

當天,小米便召開董事會商議究竟該怎麽應對美國的制裁。據雷軍所說,當時有位小米董事問,如果小米手機不行了,小米的三、四萬員工怎麽辦?這引起了雷軍的深深憂慮。此時,又有另外一位董事提出了造車的建議。

我們都知道,到了 2021 年時,特斯拉正在國內發展的風生水起,造車新勢力也炙手可熱。以智能化和電動化為核心,不斷有新的造車企業和新的創新車型出現。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是群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時候。

而對於當時的小米來說,除了被制裁的問題以外,還有一個令小米非常難受的問題 —— 品牌的高端化。

由於小米品牌性價比的標簽過分深入人心,小米的高端形象總是遲遲樹立不起來。對此,雷軍一直非常焦慮。雷軍也曾經提到過, 如果不能以高端市場表現持續倒逼能力提升,那麽長期看,這家公司必然會走向平庸甚至衰亡。 而造車恰恰就是提升小米品牌價值的高效路徑。

因此,當那位董事提出了造車的建議時,雷軍也確實心動了。隨即,雷軍便推動了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調研。

在經過一番調研之後,雷軍發現,汽車正在和消費電子行業不斷融合,智能電動車的趨勢已經勢不可當。

與此同時,雷軍還發現,新能源汽車賽道十分擁擠,新能源汽車市場最終很有可能像手機行業一樣最終大浪淘沙,就剩下了 5-8 家企業。在雷軍看來,如果小米汽車到時做不到前五,就很有可能活不下去。

最終,在經過了 70 天的 85 場調研,訪談了 200 多人之後,在雷軍的帶領下,小米決定造車,並重金投入 100 億美金造車。

2021 年 3 月 30 日,雷軍正式回復小米董事會,表示如果這件事必須幹,如果大家覺得我最合適,我願意挺身而出。

也就是在 3 月 30 日,雷軍舉辦了那場著名的宣布造車釋出會。在那場釋出會上,雷軍喊出了「最後一次創業,為小米汽車而戰」的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口號。

在造車的出發點上,小米的確尤其無奈,而在決定造車之後,小米便帶著豪氣和勇氣在造車這條路上頭也不回地走了下去。畢竟,做了 3 月 30 日那場釋出會,雷軍等於就把自己的後路給斷掉了。

保持守正,並不準備玩顛覆的造車

如果梳理小米造車的優勢有哪些,那麽雷軍的個人影響力一定躲不過去。

在 2021 年 3 月 31 日淩晨 5 點,雷軍收到了來自小米第 37 號員工劉安昱的資訊。劉安昱跟雷軍說,只要讓他參與造車,幹什麽都行。

讓劉安昱如此毅然決然地選擇加入到小米造車的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是他自己本身就是個十足的愛車之人;另一方面則是他在頭天晚上看了雷軍那場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的釋出會。

其實在那場釋出會雷軍打動的不只是劉安昱,他還讓寶馬的設計師李田原願意為加入小米拖家帶口的從歐洲返回到國內工作;他還吸引了順為資本合夥人、前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崢楠加入到了小米,參與造車的工作。

據雷軍所說,那場釋出會吸引了很多人加入小米汽車。此外,雷軍還補充說道,在小米造車的三年時間裏,累計收到了超過 38 萬份簡歷。

有意思的是,找上門的不止很多願意加入小米造車隊伍的人,還有很多錢。雷軍表示,如果小米汽車選擇獨立於小米體系之外的話,資本市場估值可以達到 100 億美金。

但雷軍沒有被這些錢打動,在雷軍看來,造車是一個周期很長的工作,如果拿了別人的錢,那麽想保持自己的想法、想初心不改就很難了。

因此,雷軍最終決定還是按照自己的路子走,透過小米整個體系來造車,並且不走代工的輕資產營運模式。從核心技術開始,一步步地把造車的路走起來。

在研發初期,雖然中國汽車產業鏈已經相對很成熟,但小米汽車畢竟是在造自己的第一輛車,仍然是是摸著石頭過河,在十個多月的時間裏,電池包就做了十多個,花費了幾千萬的成本。

在 2022 年春節前的小米汽車第一次評審會上,小米汽車團隊內部更是爆發激烈的爭論,有的時候就一個問題可以從早上 9 點吵到晚上 9 點。

面對著這樣膠著的狀態,雷軍決定不管三七二十一,什麽時候吵明白就什麽時候停止會議。

最終這次評審會持續了 21 天,結果就是所有的方案推倒重做。從雷軍在演講中發出的圖片也可以看出,當時的小米 SU7 和現在的可謂是大相徑庭。

此外,在爭論了 21 天之後,小米汽車團隊內部在這次評審會上也達成了一個重要的共識 —— 小米只要順利上牌桌就是最大的勝利。

因此,關於造車,小米汽車定下了「守正出奇」的原則,按部就班的造車,不想著一上來就要顛覆,就要掀桌子。

給司機開車的雷軍

在決定造車之後,雷軍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國內車企老板開車最好的之一。

為此,雷軍首先做的就是先自己親自開車。雷軍表示,在造車之前,自己一直是有專職司機給開車,導致自己對開車都已經不熟了。所以,在決定造車之後,雷軍幹脆平常就讓專職司機坐著,而自己親自開車。

同時,為了能夠多開車,多了解車,雷軍還跟朋友、同事借車開,去逛各個品牌的 4S 店試駕。

另外,雷軍沒事還會逛小米的地下車庫,看看哪些車沒有開過,如果沒有開過,就借來開開。並且雷軍還會主動問車主對自己的車有什麽感受,比如好在哪裏?不好在哪裏?下一輛車會怎麽選?

總而言之,雷軍會透過各種渠道來了解車、學習車。據雷軍所說,至今他已經試駕了 170 多輛車,積攢了 20 多萬字的筆記資料。

經過了長時間的學習,雷軍對於開車也算是已經學有所成了。在年度演講上,雷軍還放了一下自己玩漂移的影片。

當然,更重要的是,雷軍將自己對汽車的學習用在了造車上。他親自參與了小米 SU7 的冬測和夏測,也親自測試了小米 SU7 5 千公裏,並且也帶動小米高管總計測試了小米 SU7 10 萬公裏。

在雷軍的帶領下,小米用了 3 年的時間將小米 SU7 給造了出來。但在小米 SU7 正式上市之前,雷軍又陷入了極度的郁悶之中。

雷軍表示,在小米 SU7 正式上市前,小米找了很多人去交流,但就像文章一開頭說的那樣,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賣不動。

雷軍說道,當時交流的很多人都表示特斯拉的粉絲效應很強,34C 的車主要換車會很註重品牌。此外,小米內部也出具了長達幾十頁的報告。這份報告顯示女車主都不會喜歡效能車。

同時,雷軍也找了一些媒體進行交流,而媒體的普遍看法是「純電轎車月銷 3,000 輛就要燒高香了」。

這些資訊都在跟雷軍傳遞同一個訊號,小米 SU7 恐怕要賣不好了。但雷軍仍然選擇了堅信小米 SU7 會大賣。

因此,當在今年 2 月份小米要跟供應商訂貨,確定全年產能時,盡管很多人都認為定夠 3 萬產能就可以了,可雷軍還是選擇定到了 7.6 萬。這意味著,如果要消耗掉 7.6 萬的全年產能的話,小米 SU7 必須做到平均每月交付超 1 萬台。

除了產能的問題,定價如何定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相信大家都了解,當時外界對小米 SU7 的定價討論度非常高,9.9 萬、14.9 萬、19.9 萬,說什麽的都有。

但在雷軍看來,合理定價才能走得更遠,低價只是飲鴆止渴。直到釋出會前一天的會議上,雷軍才把價格定在了 21.59 萬。據雷軍所說,當時有一個高管在會議上表示,無論賣多少量,小米都認了。

後來的事實證明,雷軍的篤定沒有錯,小米 SU7 成為一個現象級的爆款,小米汽車也成功擠上牌桌。

對於小米 SU7 的成功,雷軍在年度演講中說:

小米 SU7 成功的背後,凝聚著巨大的勇氣。這不是某一個人的勇氣,而是小米集團 40,000 多人的勇氣。

寫在最後

雷軍在年度演講的最後再次重申了小米要用 15-20 年的時間成為全球前 5 的車廠,而要成為全球前 5,小米汽車就要有勇氣在世界巔峰的賽道上,和全球頂尖的車企正面對決。

因此,小米決定在今年 10 月正式征戰紐北,而征戰紐北的武器就是在年度演講壓軸亮相的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

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搭載了兩個小米自研的 27,200 rpm 的 V8s 電機,另外還有一個 V6s 電機。在三電機的加持下,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擁有 1548 匹馬力,零百加速可以達到 1.97 s,最高車速可以超過 350 km/h。

此外,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還采用了全碳設計,車身覆蓋件 100% 使用了碳纖維材料,整車的重量僅為 1,900 kg。

有意思的是,雷軍在講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時還表示這輛車非常貴,貴到連自己也買不起。

在某種程度上,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也折射出了小米汽車當前的發展狀態 —— 馬力強勁,舉重若輕,不斷挑戰巔峰。

但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殘酷、賽道擁擠,淘汰賽正在繼續,前方仍有很多的難題正在等待著小米去一個個地解決。 小米依舊需要行動的每一步都腳踏實地,就像雷軍在演講說的那樣,小米的長征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