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同是「支付寶」,印度與中國的反差為何這麽大?

2024-02-06科技

議事 | 文/邱 林

中國有一個「支付寶」,而印度也有一個「支付寶」,它就是印度第三方支付平台——Paytm。不過,被稱為「印度支付寶」的Paytm成立十多年,由於受印度官方的制約較多,其發展並不順暢。

2月1日,Paytm突然爆雷。該公司當天釋出的公告稱,印度央行下令Paytm從今年3月起停止其廣受歡迎的手機錢包業務以及其他業務,這將對公司主要支付業務收入造成重大沖擊。實際上,印度央行的命令嚴重阻礙了Paytm在其生態系中留住客戶的能力,從中長期來看,收入和盈利能力可能會受到重大影響。

該訊息披露後,2月1日,Paytm的母公司One97 Communications的股價暴跌20%觸及跌停,隨後在2月2日繼續創下20%跌停,兩天跌幅高達36%,股價從761.20盧比/股,跌至487.20盧比/股,市值縮水了2175.5億盧比(約合188億元人民幣)。

Paytm成立於2010年,是印度最大的支付平台,擁有超過3億註冊使用者,相當於印度網民數量的一半。Paytm似乎重復了中國互聯網企業過去的發展歷程:先註重流量,然後再考慮盈利。

但是,不久後,Paytm的短板盡顯:一方面,公司大振幅的折扣、返現和推廣等意味著極高的獲客成本;另一方面,公司與中國淘寶、支付寶的營運邏輯完全不同,使得其盈利模式十分狹窄。

在中國,淘寶等電商支付場景先行,支付寶等支付工具隨之而生。然而,Paytm 所面臨的情況是拿著支付工具去尋找支付場景,相當於「為了支付寶去開一個淘寶」,自然更被動。Paytm 也曾嘗試過電商和外賣等業務,但最終還是回歸金融業務。這也從側面反映出 Paytm 發展的局限性。

印度政府「廢鈔令」這樣的偶然因素,對Paytm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這種作用持續的時間並不長,當新的貨幣體系逐漸融入社會生活中後,眾多使用者開始從Paytm中結束。而Paytm在「廢鈔令」後沒有抓住機會培育自己的優勢,沒有建立一個良好的使用者體驗,這讓它在面對競爭時非常乏力。

Paytm在發展過程中,得到了中國螞蟻集團在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大力支持。Paytm在基礎框架、二維碼技術、反洗錢及風控技術等方面對螞蟻集團倚重較大。然而,近年來,印度政府頻繁出台限制中國在印投資的政策,並透過惡意審查等手段為在印中資企業制造不公平的營商環境。

在此背景下,螞蟻集團等中資企業被迫縮減在印投入力度,Paytm的營運亦因此受到較大沖擊。同時,在印度部份極端民族主義輿論的裹挾下,Paytm被部份印度媒體貼上「中國背景企業」的標簽,令其市場推廣受到一定阻礙。

2023年2月,阿裏巴巴集團出售了其所持有的Paytm的全部股份。2023年8月,螞蟻集團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出售了Paytm10.3%的股份。在這次交易後,螞蟻集團將不再是Paytm最大的股東,其持股比例降至13.5%。日本軟銀集團透過二級市場交易減持了其在Paytm的股份,其持股比例降至9.18%。2023年11月,巴菲特清倉割肉了所有Paytm的股份。

平心而論,Paytm要想繼續發展壯大,必須要有一套國家級的支付模式,類似於中國淘寶,深度繫結國內的支付寶。但 Paytm在起步的時候,並不註重支付,而是將所有的流量都投入到了支付中,這也是馬雲、巴菲特和日本軟銀最終選擇清倉結束Paytm的原因。

明明人口和中國相當,市場巨大,為何支付寶能在中國取得成功,但在印度卻會失敗呢?歸根結底,盡管印度市場規模巨大,但其發展路徑和機遇與中國有很大不同。兩國在互聯網企業發展政策、市場扶持等方面存在很多差異,因此Paytm想復制中國「支付寶」模式並取得成功並不那麽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