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人類登月失敗,卻意外帶上去一種「殺不死」的小強,把月球當自家

2024-07-17科技

人類作為月球上的常客,其實偶爾也會帶著其他生物登門拜訪,而水熊蟲就是其中之一。

這種地球上的生物,到底是以怎樣的毅力,在死氣沈沈、沒有大氣層的冰冷月面生存的呢?它未來可能在月面繁殖,變成地球占領月球的「先頭兵」嗎?

月球並非是地球生物的絕對禁區

在人類探索月球的這些年裏,其實一直沒有放棄在旅途中,攜帶其他的生物樣本。但在這些生物之外,月球之上是否存在「本地人」呢?

雖然答案是遺憾的,月球上並不存在本土的細菌以及微生物,但人類攜帶上去的相關物質,卻並沒有因為月球的獨特環境而全部死亡。

1967年,美國曾向月球發射了月球探測器「勘測者3號」。在它結束探測任務之後,美國並沒有立即回收,而是將其放置在了月球表面。

直至1971年,阿波羅12號才將其帶回地球,根據對探測器的全面檢查,人們在其中發現了存活的輕型鏈球菌。

雖然這種菌類是從地球攜帶上去的,但兩年半的月球旅居生活竟然也沒有讓它們全部走向死亡,這對於人類而言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訊息了。

無獨有偶,除了細菌微生物層面的存在可以在特定條件下適應月球生活之外,其實地球上的某種生物同樣具備如此能力。

早在2019年,以色列當地的相關科研人員以私人企業提供的資金,成功打造出了首架以私企冠名的登月探測儀器。

這個名為創世神號的儀器,雖然是無人的,但卻不是無生物的。在探測器成功於地球發射之後,雖然沒有順利的抵達月球彼岸,並且最終還是以墜落的方式到達的月球,可容器內攜帶的水熊蟲卻沒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這些水熊蟲甚至並沒有在未來的時日裏全部死亡,而是有相當一部份存活了下來。隨後在中國跟進的實驗當中,也專門將水熊蟲的生物樣本放置在了太空穿梭機的外側。

在經過十天的觀察之後,才讓其回歸了大氣層,但經過研究人員的監測,其中竟然有超過六成的樣本個體都存活了下來。

這種菌類以及強大生物個體可以適應月球環境的資訊,其實也成為了我們進一步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不懈動力。

極端環境也可以是水熊蟲生存的溫床

月球作為地球的天然衛星,潑灑出的月光照映了人類無數年。那你知道,為什麽我們要拿水熊蟲做實驗嗎?原來,這種生物可以說的上是地球上適應能力最強大的生物了。

作為微型節肢狀動物,其成熟後的體型也不會超過1毫米,全身近乎透明的它們,像眾多爬行動物一樣,擁有著頭部與四肢。

但如果細致觀察,就會發現水熊蟲的四肢下還具有吸盤狀的特征,此外,在其口端還長有兩個突出的口器,一個可以穩固食物,另一個則主要做吸收食物的工作。

為了驗證水熊蟲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德國的佛萊堡大學中的研究團隊就曾將其放在了高達上百度以及低至零下兩百度的極端溫度之中,但它們在經歷過這種嚴苛環境之後,即使再放回常溫環境,也照樣能恢復生命體征。

除了對溫度極強的適應力之外,就連高輻射、高壓的環境,也難以威脅到它們的生存。而水熊蟲之所以能成為生存大師,其實與身體中存在的水膜以及獨特蛋白質有關。

其體表的水膜在防止身體出現過於幹燥的狀態之外,還能讓自身從其中獲取氧氣,而對於過於極端的惡劣環境,水熊蟲們還會進行脫水。

這時它們的體內就會分泌特殊的蛋白質,讓細胞內的結構成為玻璃狀,據分析,這種物質是其耐寒性以及耐各類極端環境的重要因素。

可以說,小小的水熊蟲體內有著無限的秘密等待著我們的探索,能夠停止新陳代謝並在特定條件下恢復如初的它們,一旦被人類破解了生存密碼,也許有一天人類也就能在太空中生存了。

改造月球的實踐先存在才能談成敗

生物圈是生態環境與生物物種的總和,讓水熊蟲成為探索月球生態的急先鋒,其實也是我們不敢多加奢求的一個小目標。

根據對地球環境的了解,科研人員的得出了星球能擁有生命體存在的三個關鍵因素,那就是水、生命互動需要的必要能量以及各類生命元素。

簡單來說,作為碳基生命,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離不開水源的,水是生命之源,其實這裏指的就是液態水,雖然根據科學家們對月壤的探索,發現其中可能含有或是含有過水成分,但直至目前大家都沒有在月球表面發現液態水的存在。

這裏之所以難以存水,其實與獨特的環境有關,要知道,地球上的大氣層保護著我們避免與紫外線等宇宙射線的直接接觸,但月球上卻根本不存在大氣層之說。

也正因如此,這裏的晝夜溫度甚至能徘徊在最高一百攝氏度,最低零下180攝氏度之間,溫差極大,根本無法成為地球生物的生存適宜地。

不僅如此,雖然月壤中具有例如鋁、鎂等眾多金屬、化學元素,但其中卻缺少了對生物而言至關重要的碳元素以及氮元素,這也讓地球生物的月球大遷徙成為了奢望。

只不過,正如地球也不是一開始就有水、就有生物一樣,一切都是在機緣巧合之下,才最終誕生出了美麗的生命以及強大的生物。

如今,我們其實也希望借助水熊蟲強大的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讓其成為月球環境的拓荒者,雖然人人心裏都不對此保有很多的期望,但其實大家更希望會有奇跡發生。

水熊蟲立足於地球生物的角度,卻始終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生存任務,溫度、濕度、氧氣等條件的匱乏卻沒有直接讓其生命走向終點。

如果某天,這些生物在月球環境下的存活率能出現奇跡,進一步的提升,是不是也就說明了月球的生態即使在惡劣,其實也就有了值得改造的可能了呢?

一個以水熊蟲為序幕,形成的專屬於月球的生態系以及生物圈,雖然在目前只是妄想,但在未來是不是也有可能成為現實?

畢竟科技的參差以及生物的前進演化都不是人類能把控的,也許在不久的未來,這些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小生物,就能為我們帶來一個大大的驚喜。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數碼科技館 2021-04-08 送你一份關於月球的硬核科普帖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20.12.21 嫦娥五號采回的月亮「土特產」,裏面有沒有微生物?
科技日報 2016-09-23 獨有基因使水熊蟲耐受極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