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20個月燒掉100億,OpenAI正在找「續命錢」

2024-08-31科技

作者 | Xuushan,編輯 |蔓蔓周


蘋果微軟輝達,共同造夢AGI

OpenAI又雙叒開始融錢了,這次,它要成為AI創企界的巨無霸企業!

8月30日,經外媒CNBC和華爾街日報雙重求證,OpenAI正在籌劃新一輪數十億的融資,本輪融資將由美國風投擊鼓Thrive Capital領投10億美元。

新一輪押註已經開始,OpenAI坐在莊家的位置,邀請各方玩家積極入局。 微軟 ,OpenAI的老夥伴新對手; 輝達 ,OpenAI的GPU供應商; 蘋果 ,消費電子巨頭均坐在了賭桌前,為OpenAI的未來標價。而早早定下的融資領投方Thrive Capital,直接給OpenAI定下了千億估值,將其捧上 生成式AI 的王座。

盡管資本還在追捧,但如果細數2024年以來OpenAI一系列動作,我們明顯能夠感受到OpenAI推出新產品的節奏放緩。影片生成模型Sora至今還未全面開放試用,搜尋引擎Search GPT還停留在原型階段,GPT-5模型遙遙無期……OpenAI的發展似乎已按下暫停鍵。

「GPT-5提升將非常大,任何低估這一點的人和公司都將被碾壓。」 Sam Altman在訪談節目中回應了GPT-5的一些傳言,「GPT模型沒有任何限制,如果投入足夠的計算資源,構建超越人類的AGI並不困難。」

想要產品加速,就需要更多的錢。為了吸引更多玩家進入自己投資池裏,OpenAI少不了放出一些更具有吸重力的餌料。開年以來,有關推理模型「Strawberry」、大模型「Orion「、演算法「Q*」等傳聞不斷,Sam Altman也親自下場釋出一張帶有「Strawberry」的圖片。

OpenAI下一張殺手鐧是什麽?誰將成為OpenAI新的資金供養者?如今的OpenAI是否有能力重新證明自己的絕對地位,復現「GPT-3時刻」嗎

01

20個月燒完百億

OpenAI或為錢走上IPO

算算時間,OpenAI的錢確實花得差不多了。

OpenAI最後一筆外部資金,是2023年1月微軟投資的100億美元。這筆足以讓一般創企短期內衣食無憂的巨額投資,被OpenAI在 20個月內 就燒完了。

這也不怪OpenAI,實在是訓練大模型太燒錢了。The Information根據公開行業資訊,為OpenAI算起了「100億美元怎麽花」的帳。

首先是支出部份,OpenAI的主要支出成本分為三大塊,大模型研發成本、 大模型訓練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相關人士透露,OpenAI今年將花費 近40億 美元租用微軟伺服器,為 ChatGPT 及其底層LLM大模型提供支持。其次,由於新模型參數增長,OpenAI的訓練成本(包括數據費用)今年可能會飆升至 30億 美元。再來,OpenAI的人力成本巨大,如今團隊規模大約在1500人,結合官網的職位標價以及行業內部調查,估計每年的人力成本大約在 15億 美元左右。

加在一起,OpenAI每年的支出大約在 85億 美元 。再來是收入部份,OpenAI收入部份主要來源於著ChatGPT Plus的訂閱服務。據Sam Altman透露,OpenAI年收入部份大約 35億 美元。如此算來,OpenAI每年的凈虧損 45億-50億 美元左右

所以100億資金大約能支撐OpenAI 1-2年的營運,從時間上算來,OpenAI也確實來到了新一輪融資的節點。

不過,這一次承擔OpenAI「金主」角色的不再是微軟,而是Thrive Capital。別看這家投資機構才成立14年, 可以說,如今OpenAI的1000億估值幾乎是Thrive Capital一手炒高的。

Thrive Capital

2023年年底,Thrive Capital透過要約收購OpenAI員工股份,將其的估值推向了800億美元,相比2023年3月,OpenAI新股收購的270億美元估值 翻了近三倍

如今,Thrive Capital更是牽頭將OpenAI的估值從800億推到1000億美元,成為 僅次於 字節跳動(2250億美元)和馬斯克領導太空運輸公司SpaceX(1500億美元)的科技初創公司。

如此高的估值,將不少投資商拒之門外,這次Thrive Capital也豪賭一場,堅定為OpenAI提供輸血。但即便是再來一個100億美元融資,OpenAI大模型研發在短期內都是燒錢的「銷金窟」。雲伺服器賬單、培訓費用和員工成本不太可能下降,OpenAI的利潤也不會一時間激增。

這不會是OpenAI最後一輪融資,可能會有人一直投OpenAI,但不會永遠有人為OpenAI豪擲千金。

The Information推測,IPO或成為OpenAI唯一的出路。 一方面,IPO可以為OpenAI提供大量的、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提高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OpenAI聘請了Sarah Friar擔任財務長,Sarah Friar此前曾幫助支付公司 Square完成IPO,也幫助社交網絡Nextdoor完成 SPAC上市 ,這或許能幫助OpenAI提前做好上市準備。

事實上,這次OpenAI尋求融資資訊也是由Sarah Friar在告知員工的備忘錄中披露的。

Sarah Friar

有訊息稱, OpenAI最早可能在2026年申請上市 。但想要上市,OpenAI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OpenAI與微軟的另類條約、非營利性定位以及利潤是否能摸到IPO的門檻。從這些角度來看,OpenAI的上市路漫漫。

02

誰是OpenAI下一個「殺手鐧」?

在高估值面前,想要吸引更多投資者為之瘋狂,OpenAI需要亮出一些更具有潛力的籌碼。

明面上,據調研機構Future Search調查,OpenAI現階段的主要營收來自於ChatGPT Plus的訂閱服務,有19億美元左右,占據總營收的55%,企業使用者的服務則是達到7.14億美元左右。可以看出,僅ChatGPT單個產品就給OpenAI帶來了幾十億美元收入。

Future Search報告

並且,OpenAI的營收增長很快。目前ChatGPT的 周活躍使用者數超過2億 ,是一年前的兩倍。近日,Altman告知員工,ChatGPT 2024年的年度經常性收入也已經達到了 34億美元 ,較2022年的2800萬美元有了快速增長。

並且,OpenAI還表示有 92% 的財富500強公司正在使用其產品,自7月釋出GPT-4o mini模型以來,其自動化API的使用量翻了一番。

聯想到前不久,OpenAI宣布不但每天免費提供100萬的token微調額度,而且將推理成本token輸入和輸出的價格均下調,且時間限定在8月21日到9月23日的訊息。這或許OpenAI也是OpenAI希望能夠拿出更好數據打動投資者的一點「小把戲」。

除了ChatGPT, OpenAI還有一些明牌沒有開始正式打出 。比如說,文生影片模型Sora、搜尋引擎SearchGPT均尚未全面開放。如果這兩項業務的「造血能力」和ChatGPT一樣可觀,OpenAI扭轉盈虧也不過是時間問題。尤其是,搜尋引擎SearchGPT或許將為OpenAI在搜尋業務方面提供一個新市場增長空間。

但OpenAI最吸引投資者們目光的,還是那些藏在暗處的專案能夠帶來多大市場想象空間。

被業界瘋傳的 「Strawberry」、大模型「Orion」、演算法「Q*」, 究竟哪個會成為OpenAI下一個殺手鐧?

先看最關鍵代號為「Orion」的大模型 。較上一代模型相比,「Orion」所使用的訓練數據則來自神秘訓練模型「Strawberry」所合成的數據,能夠有效降低困擾大模型已久的幻覺問題,並且提高新模型的推理和生成能力。

有人猜測「Orion」肯能會是GPT-5或者是GPT- 4升級版。至於「Orion」會不會是通用智能體AGI ? 大概率不會。Altman此前提及,目前OpenAI內部沒有人見過通用智能體AGI。

但Altman提到,「GPT-5會比GPT-4強很多,帶來的提升跨越如同GPT-4與GPT-3一樣,但會比較晚才出。」有訊息稱,OpenAI或許在今年秋天推出一款新模型。如果想要坐穩生成式AI的頭把交椅,一款震撼AI界的全新大模型無疑能夠打動很多投資者的心。

其次是,訓練模型「Strawberry」。 和「Orion」不同,「Strawberry」的亮點之處,是可以顯著提高AI的復雜問題解決和推理能力。

像是曾經難倒一眾大模型的「9.11和9.9誰大」的問題,正是因為過去的AI大模型並不懂得推理。但如今「Strawberry」預計將能夠解決它從未遇到過的數學問題以及執行高級任務,如制定市場策略和解決復雜的文字謎題,並進行深度研究。

有跡象表明「Strawberry」模型在數學領域的MATH基準測試中的得分可能已超過90%,顯示出其在數學推理方面的強大潛力。

為了確保「Strawberry」安全可用,OpenAI已經向美國國家安全官員展示了這個秘密專案,保證會在安全、合理的範圍內來開發和使用。

不僅如此,「Strawberry」的合成數據不但能夠幫助AI大模型減少幻覺,提高推理效率,還能夠降低訓練成本,這也為OpenAI收縮一定成本。如果該訓練模型對外開放,或許也會給OpenAI帶來新的收入。

最後,則是最為神秘的演算法Q*。 有人說Q*正是訓練模式「Strawberry」內核心的演算法,也有人表示Q*可能是GPT- 6或者更神奇的專案。

業內推測,Q*演算法可能是Q-learning和A*搜尋演算法的統稱,旨在提高AI的推理能力和自學習能力。有訊息稱,OpenAI的首席科學家 Ilya Sutskever 正是因為看到Q*演算法的潛在能力,才引發了OpenAI高層「動蕩」。

目前OpenAI所展示出來的僅是其巨大研發體系裏的冰山一角。當下,OpenAI想要證明自己的絕對優勢,則需要在下一代大模型中展現出新東西。同時,OpenAI還要向市場證明自己盈利能力很強。

03

生成式AI競爭激烈

OpenAI難現GPT-3時刻

今昔不同往日。如今,OpenAI要想重現兩年前GPT-3釋出時那種震撼全球、引領新時代的輝煌時刻,將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首先是,生成式AI市場競爭激烈。 今天冠上最強、最大稱號的大模型,明天就可能易主。「你永遠想象不到明天會是誰在領先。」一位觀察AI行業多年的投資者說道。

其次,OpenAI內部人才流失率,高得驚人。 首先是穩定軍心的創始團隊,在OpenAI 剛剛建立的11人初創團隊中,曾經OpenAI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等人悉數出走,目前僅剩下兩個人還在留守。其中一名, Greg Brockman 還在長期休假中。此外,2023年年底剛剛建立的OpenAI AGI 安全團隊,更是有一半的人離開,就連曾經的負責人也被調崗轉任。

人才的頻繁流失,也對OpenAI 的研發行程起到一定阻礙,或許將會動搖OpenAI的研發基石。

OpenAI關於董事會成員介紹

不過另一方面,OpenAI也正在積極招攬優秀人才,如今OpenAI的團隊已經從早期的300余人,擴張到1500余人,隊伍仍在不斷壯大。

最後,則是市場對生成式AI行業包容度正在收緊。 經過兩年各類生成式AI產品的狂轟亂炸,使用者早已不像兩年前一樣狂熱追捧生成式AI,對生成式AI的感知已經逐漸回歸理性。這樣一來,人們將會對新的生成式AI產品將持有更挑剔的目光,因此想要打動使用者的敏感神經,需要更大刺激與驚喜。

矽兔君看來,經歷了高管動蕩、人員流失、虧損盈利的OpenAI似乎很難再打造一個令矽谷正經「GPT-3」時刻,OpenAI的輝煌時代正在過去。

通往AGI的道路肯定會充滿激烈的權力角逐。」 在一次訪談中,Sam Altman說道。今年OpenAI站在新一輪融資的十岔路口,Sam Altman即將和各方開啟新一輪的權利爭奪。

文末互動:

你對OpenAI再融資這事怎麽看?

評論區告訴我們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