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紐勱科技增資並購後首次亮相 釋出新一代端到端自動駕駛技術

2024-07-19科技

經濟觀察網 劉慧瑩/文 7月16日,智能駕駛科技公司Nullmax(紐勱科技)沈寂五年再度發聲,推出新一代自動駕駛技術Nullmax Intelligence(下稱「NI」)。作為一套將演算法、軟件、硬件融於一體的技術組合,NI基於端到端的架構,采用多模態大模型和安全類腦,著重於打造全場景的自動駕駛套用,以純視覺、真無圖、多模態的技術特點,助力汽車智能前進演化。

(圖:基於端到端的架構,采用多模態大模型和安全類腦的NI技術架構 來源:Nullmax)

據了解,NI技術能夠幫助汽車獲得能看、會聽、可讀的感官能力,並輸出視覺化結果、場景描述以及駕駛行為。基於NI技術,Nullmax計劃在2025年實作全場景智駕套用落地,並將「用眼觀察、用腦思考、與物理世界互動」的AI能力廣泛拓展到載人、運貨和機器人等領域。

值得關註的是,本次NI技術釋出,是Nullmax2023年8月被巖山科技增資並購後的初亮相,也是2019年推出國內首個系統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MAX 1.0後,五年以來首次發聲。

Nullmax創始人徐雷7月18日接受經濟觀察網專訪時表示,五年間,Nullmax主要基於漸進式路線與芯片廠商、一級供應商以及車企合作,目前已經與TI、瑞薩,愛芯元智、黑芝麻以及輝達等芯片廠商,基於不同算力區間芯片打造出多種智駕方案,也與上汽、奇瑞、經緯恒潤、德賽西威等車企和Tier 1廠商合作達成專案落地,其行泊一體智駕方案已經為全球多家公司供貨。

過去,智駕行業一直是虧損重災區,動輒數億的虧損也讓這個行業一度成為燒錢的代名詞。巖山科技的財報顯示,Nullmax在2022年與2023年上半年的凈虧損分別為7525萬元和3713萬元,巖山科技在近日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2024年上半年(自上市公司將其納入合並報表範圍後)Nullmax實作營業收入約為3400萬元(未經審計),盈利情況暫未公布。

徐雷認為,深耕自動駕駛領域,需要一定的戰略定力,並構建起自身技術壁壘。他直言,「長期來看,智駕行業的商業落地挑戰很大,但全球範圍內的市場空間也很大,遠沒有進入紅海市場。」

「端到端」入伏

隨著特斯拉FSD在海外技術的持續叠代,特斯拉所主導的「端到端」也被視作即將再度攪動中國智駕市場的「鯰魚」。近半年裏,鴻蒙智行、小鵬汽車、元戎啟行、商湯絕影等主機廠和智駕廠商紛紛宣布進入「端到端」領域,並陸續對外披露上車量產規劃。此次釋出會,讓端到端領域再添一名沈寂已久的玩家。

事實上,作為前特斯拉Autopilot研發團隊骨幹成員、從0到1領導搭建Tesla Vision深度學習網絡的負責人,徐雷在2016年公司成立之初,確定了以純視覺驅動的智能駕駛路線。在技術路線上,徐雷追隨老東家特斯拉的腳步,也因此被一些業內人士稱作「馬斯克的中國信徒」。

在徐雷看來,作為主機廠的特斯拉以銷量為首要目標,智能駕駛只是輔助。畢竟把車賣好和做好自動駕駛是兩個目標,二者不可能完美匹配,資源有限時,後者甚至要做出必要的讓步。所以,何不成立一家智駕科技公司,讓整個出行市場都借到視覺深度學習的這波力,讓全場景的自動駕駛套用不止局限在少數幾個車企,Nullmax隨之應運而生。

徐雷介紹到,從最初的純視覺發展至今,NI技術在視覺基礎上增加了對聲音、文本、手勢等資訊的輸入支持,透過多模態的端到端模型和安全類腦,由系統整體輸出視覺化結果、場景描述和駕駛行為。為了伺服端到端模型,Nullmax構建了數據平台和演算法平台,透過AIGC方式生成虛擬數據,加速模型開發與叠代,支持NI技術的模型壯大和套用拓展。

「這些特點也讓Nullmax的方案更具泛化能力,支持全場景套用,且算力需求更低,傳感器成本和芯片成本更低,具有高性價比優勢。除了套用於自動駕駛汽車,這些演算法能力同樣可以復用至機器人上,從而開拓更廣闊的具身智能套用。要知道,行業裏只有極少數公司能夠在低算力芯片上把前向感知能力做好。」徐雷表示。

「既然特斯拉能走進來,那我們也可以走出去。」徐雷向經濟觀察網介紹,在海外尤其歐美國家法律法規的驅動下,智能駕駛前裝量產的需求愈發旺盛,基於一系列的技術布局,Nullmax正在積極尋求出海機會。具體來說,中國智駕廠商或有三個渠道可以實作出海:

第一,智駕廠商可以跟隨中國的Tier1廠商、OEM(原始器材制造商,俗稱「代工」)廠商出海;

第二,智駕廠商可以直接與海外的Tier1廠商、OEM客戶建立關系;

第三,智駕廠商可以與芯片合作夥伴共同在全球範圍內拓展業務,尤其是中低算力的芯片商,因為借助智駕廠商的技術,芯片商可以搭建異構計算的平台,把算力用好,這對很多不具備軟件自研實力的芯片廠商很有吸重力。

增資並購初有成效

作為中國首個自動駕駛增資並購案例,Nullmax借助上市公司巖山科技的增資加持,為過去一向朝主機廠、Tier1與半導體巨頭尋求賣身的智駕企業提供了新的「續命」思路。時隔近一年,Nullmax帶來技術領域的新突破,似乎在印證這一選擇的成效。

「前裝量產是一個相對漫長且並不太性感的過程。如何保證自動駕駛技術的持續發展、如何讓團隊把精力和時間放在正確且有效的道路上,解決這些問題至關重要。」Nullmax品牌戰略總監&CEO助理祝婷婷告訴經濟觀察網。

對於Nullmax並購的初衷,徐雷對經濟觀察網表示,企業的發展需要聚焦在業務本身,因此沒有引入大量新的純資本投資方,是不希望太多精力被牽扯進千絲萬縷的權利與利益博弈。徐雷坦言:「作為自動駕駛創業公司,Nullmax希望找到具有產業協同效應的‘金主爸爸’,讓智駕這件事本身更快落地。」

如今,Nullmax在天使投資人巖山科技的註資下,初步實作了產業協同——Nullmax將巖芯數智全國首個非Attention機制通用大模型Yan1.2在車端進行部署,並與巖思類腦研究院合作構建類腦神經網絡。基於這一架構設計,Nullmax Intelligence既可以像人類一樣,根據接收的影像、聲音、文字等各種資訊進行思考,同時也具有「趨利避害」的生物本能,根據環境情況作出反應,實作更高程度的安全和智能。

「智駕並非資本驅動的行業,挑戰才剛剛開始。特斯拉FSD入華,給了我們見識真正‘端到端’技術實力的機會,也讓我們得以了解技術的及格線在哪裏,這是件好事。」徐雷直言,「Nullmax最終的目標是要實作大規模載人運貨的無人化,基於這樣的戰略定力,我們會堅持在研發上不斷突破。但這一戰略目標是否正確,只能透過結果來印證。當下,我們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