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舍速趕長路:拼多多在堅持什麽?

2024-08-29科技

「最終取得巨大成功的企業,都不是在某一個時期追求絕對高增長,而是對勻速增長保持著高度紀律性。」吉姆·柯林斯在著作【選擇卓越】中關註的重點,已經從【基業長青】時期的公司業績表現,轉向了企業領導者面對不穩定環境如何決策。

高度的紀律性,體現在企業於繁榮期不會追求過度的高增長,同時在蕭條期也不會放棄對合理增長的追求。 但這並不符合追求自我增值的商業本能,尤其是體量到一定規模的企業背後,往往站滿了被增長支配的資本。

這或許就能解釋拼多多在釋出新一季財報後,發生的吊詭現象。

8月26日,拼多多釋出財報顯示,其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86%,距離突破千億大關近一步之遙,凈利潤同比增長1.4倍。兩大收入支柱中,傭金收入增速有所放緩,但仍實作了230%以上的高增長,而廣告收入同比增速放緩至29%。

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盡管增速放緩,依舊是市面上難得的績優股。而在稍後召開並流出紀要的財報電話會議中,引起了相當動蕩。

歸納核心觀點,其管理層已達成共識:明確未來幾年不分紅不回購、明確做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犧牲短期利潤的準備(投入100億補貼商家完善生態)、明確利潤不可能一直如此高速增長。

耐心是美德,但資本市場鮮有。在電話會結束後,拼多多美股股價應聲下跌。截至台北時間8月27日淩晨,拼多多美股跌幅約30%,股價已經跌破100美元/股。

一路狂奔的拼多多,終於停下了腳步。「願意為長期的健康付出巨大的當下代價。」是拼多多整體維度的共同認知。

面對不斷上升的競爭烈度與愈發模糊的環境不確定性,也為了保持高度紀律性,拼多多表演了「自砍一刀」。

增肌,拼多多變「重」

從追逐速度,到追求質素,不是拼多多一拍腦袋的突然決策。一個清晰可見的脈絡是,在2023年第一季度,其就已經明確提出要擁抱高質素發展,並且有了相對具體的落地步驟——被坊間戲稱為「三高」的「高質素消費、高質素供給、高質素」生態戰略。

消費、供給、生態。解構此前拼多多的戰略方向與實際動作,就能發現其重構供需關系的基礎,正是憑借著生態內豐富商品供給,可以篩選出「質價比」最高的商品,並且精準匹配消費需求的底層系統。從速到質的演變,是平台作為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維系天平,對於「砝碼」重量衡量標準的重新制定。

平台生態的提升方向也不難理解。「百億生態」專項出台後扶持的物件,就是幫助中小企業和優質商家提質增效,從而實作平台整體服務維度的品(質)效(率)合一。

經過一年探索與實踐,顯然拼多多認為自身的高質素發展,已經並且需要邁入新階段。而就實際動作來看,其內部對於新階段的定義並非「沖刺」,而是「休整」。如果將其比做一個馬拉松跑者,在持續奔跑並且身位領先後,無論是為了自身安全健康,還是最終長遠的終點目的地著想,總需要重新調整節奏、補充水分——尤其是在賽道上競爭愈發激烈的環境下。

方向也很明確,拼多多官方發聲中明確提出的,是「大力地扶持」與「堅決地治理」兩大維度。扶持,是調整商業生態內的組成部份,找到能夠支撐新階段轉向與發展的引擎;治理,是清理平台內的營商環境,有些打掃幹凈屋子再請客的商業對映。

具體來看,扶持的力度是拼多多一貫風格的百億工程。一方面,其宣稱將在投入百億資源包大力扶持具有產品、技術創新能力的新質商家、新質產業帶;另一方面,則是大振幅減免優質商家的交易手續費,未來一年預計減免100億元。

前者是從供給側維度給予扶持,培養出符合發展需要的商家乃至於產業帶。而後者則是平台維度的讓利,在平台與商家利益分配博弈中主動退後一個身位。足夠有說服力的是,最近拼多多已經先後向商家推出資源位技術服務費、推廣軟件服務費可退權益,比如電商平台的基本收益來源技術服務費,在使用者發生活動期間取消、退款訂單以及確認收貨後的退款訂單等行為時,商家可以享受退返權益。

而平台治理的態度,也已經展現。主要打擊物件中,寫在明面上的部份是不法作弊的商家,隱於水下的部份是低質低效的商家與產業帶,既是營商環境,也是供應鏈供給。

回手,是為了更好的出拳。客觀來說,拼多多發展不過數年,卻已經走到了當下的體量規模,速度不可謂不快。而在使用者需求開始發生向品質、服務等維度開始轉變的當下,拼多多捕捉到了需求變化的趨勢,也看到了增長速度的減緩,其進行供給側改革、治理平台生態的動作,幾乎是一種確定性的必然。

然而,兩者並舉代表的,是不斷加大的長期投入,以及短期利益的必然受損。這也是拼多多財報電話會上,管理層對犧牲短期利益必須性的共識根源——要達成目標,短期內付出的代價,不會低,未來季度的利潤自然會受到影響。但這像是增肌動作,必須要忍受高強度運動後乳酸分泌帶來的酸疼,也必須讓身體休息完成機能調整。

減脂,堅守底盤基建

電商平台,供需雙端是基本盤,而供需雙方的特質,則是最能說明平台特性的底色。尤其是在供大於求的環境背景下,如何捕捉需求、滿足需要,是電商平台從供給維度需要考量的核心難題。

拼多多公認的底色是普惠,而其今年來的動作還是延續著這一概念。一個典型代表是,今年的618電商大促,拼多多還是主打簡單、實惠原則,最終吸引了更多新商家、新商品直連新消費。就官方數據顯示,618大促的首周,其百億補貼的商家數量就同比增長九成以上,農產品商家數量同比增長83%,數碼、家電、美妝等多個類目的商家數量均保持高速增長。

在大促、補貼這些極具電商特色的能力之外,拼多多又開始審視自身,回到撮合、履約這些電商賴以存在的根本維度,尋找自己的差異性價值。

而其最終為自己錨定的,是「農業」與「產業」兩個關鍵詞。以「農業」為例,「農雲行動」聯合產地商家,推動農產區源頭產品以產品品牌的心智,走入使用者的消費視野。今年以來,仙居楊梅、廣東荔枝、山東大櫻桃、陽山水蜜桃、新疆哈密瓜等時令水果,就成功從產地完成出村進城的「上行」。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平台、產業帶(農產區)和使用者之間形成的鏈路,從線上到線下形成了高效撮合的脈絡,尋找到供需之間的最優解。以今年5月因為天氣原因減產而價格大漲的荔枝為例,拼多多憑借著大額補貼、全程冷鏈等方式,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同時保障產地利益。

與此同時,拼多多對於「產業」的深耕,則是基於此前平台「白牌」商家集群優勢的深入性探索。就其最新動作來看,拼多多的百億商家扶持物件是新質商家、新質產業帶,核心點落在了「新質」。 所謂的新質概念,或許就是拼多多為自己高質素發展找到的新支點。

單純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在價格上的優勢並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要,也無法應對持加劇的行業競爭。 而擺在諸多商家、產業帶面前的問題是,在經歷過拼多多帶來的加速度後,如何轉型面對新環境。

總有商家用新的解題思路推動著自身和產業滾滾向前,拼多多扶持的方向,也正源於此。以安徽亳州為例,當地的花草茶產業在2018年前後集中入駐拼多多,一路突飛猛進。5年之後,當地花草茶企業、商家從數百家增至5000家,從業人數更是增長了30多倍達到8萬人,花草茶的產業規模也攀升至100億,未來3年有望突破500億。

在這過程中,當地部份商家透過產品叠代、技術創新,成功帶動了當地實作產業升級,從初級農產品的組合加工,向酸梅湯、冰糖雪梨、奶茶平替等「固體飲料」深加工轉型,5年走完了其他產業帶30年的路。

而這樣的商家,除了前文提及的農產區之外,還出現在平度假睫毛、東海穿戴甲等諸多產業帶中。

可以看到的是,本是數碼化難題的「農業+產業帶」結合路徑,透過技術創新、平台補貼等方式被拼多多打穿、打透後,拼多多又逆流而上找到了一條更具想象力的發展路徑—— 在平台助力、扶持之下,幫助農產區、產業帶的優質商家迅速適應環境,前者實作產地品牌,後者開啟轉型技術升級。

這次拼多多對外界釋放的資訊頗有「壯士斷腕」的感覺。當然,拼多多盡管股價下跌,但其財報數據在當下場景下依舊亮眼。未雨綢繆的儲備與調整,遠比山窮水盡的掙紮有說服力的多。

而今年第二季度,堅持高質素發展所獲得的成效,顯然讓其進一步堅定信念,甚至寧願放棄短期收益,也要持續加碼。這自砍一刀的魄力背後,需要十足的商業定力。

小結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及公司規模越來越大,我們還將升級公司的治理結構或分配方式,來適應不斷前進變化的時代,更多地反哺社會,反哺農業和產業。」財報電話會上的這個細節,頗為耐人尋味。這意味著,關於企業責任和商業利益之間的思考,內部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

如果追溯拼多多一直以來的行為模式,尤其是內部對於「長期價值」的觀點趨同,似乎又不難理解。 從企業發展來看,這又像是一次主動進行的篩選,來匹配價值認同、理念認同的同道夥伴。

不得不承認的是,市場環境又來到了模糊且不穩定的狀態。競爭在強化,機會又在湧現。不管最終拼多多是否能夠在最後取得更大的成功,但目前卻能夠保持著更為勻速增長,堅持著自己的商業紀律,這一點已經頗令人期待。

有恒心、有耐心、有信心。在相對低溫的商業環境裏,拼多多似乎為商業個體如何適應,展示著一種帶著內省與慎獨的可能性。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