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劉德音強硬表態:台積電不受武力威脅

2024-02-11科技

台積電,全球最大的專業集成電路制造服務企業,由台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營運。但當兩岸關系緊張,現任董事長劉德音卻公開聲稱「沒有人能用武力控制台積電」,對和平統一表示抗拒。

這一表態再次沖擊了台灣島上的半導體行業,也反映出劉德音對大陸體制的不信任。那麽,劉德音為何對大陸抱持這種態度呢?

台積電又將如何應對呢?

在改革開放的熱潮中,台灣積體電路制造有限公司於1987年應運而生,為台灣的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劉德音,如今台積電的掌舵人,他的地位得益於上一任董事長張忠謀的推動。

張忠謀不僅是台積電的創始人,也是上一任董事長,他在哈佛大學的經歷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小就熱愛閱讀和各種競賽的他,在美國經濟如日中天的時候,用三年時間考取了麻省的碩士學位。

這樣的學歷和眼界使他註定不會滿足於做一個普通的「打工人」。畢業後,他進入了西凡尼亞公司,開始了他的半導體之旅。

張忠謀,一個半導體行業的新手,為了熟悉這個行業,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包括閱讀大量論文,做實驗,以及向業內專家學習。

他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三年半後,因為一些原因離職,並轉而去德州的一家半導體公司繼續他的研究事業。這裏成為了張忠謀事業的起點,他憑借自己的技術,幫助德州儀器公司解決了一個技術難題,也因此成為了一名正式的管理人員。

在德州儀器公司的支持下,他考取了史丹福大學的博士學位,成為了一名擁有三所頂級大學學習經歷的中國學生。這些經歷都為他後來創辦台積電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1987年,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和技術的張忠謀響應台灣的號召,成立了自己的台積電。即使他已經56歲,但對於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他的樂觀態度無人能敵。

他甚至親自到世界各地尋找優秀人才,為台積電服務。劉德音就是他作為台積電創始人親自挑選的接班人。 劉德音出生於1954年,是土生土長的台灣本地人。

從小就表現出優異的成績,高中時考上了台北市最好的學校,後來又透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台灣大學,並且獲得了去國外深造的機會。

不得不提的是,劉德音確實趕上了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許多人選擇在這個時候去國外深造,為台灣的科技領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劉德音也是其中之一。

然而,或許正是這種西化的教育,讓劉德音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他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沒有深入了解過祖國大陸,所以在心中更加偏向於西方的經濟模式和教育發展。

在留學台灣的學生中,劉德音並非特例,畢業後,他原本打算在英特爾公司發展事業。然而,台灣政府的召喚讓他選擇了回到家鄉台北。

那時,台灣經濟飛速發展,新興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政府的安排下,劉德音進入了台積電擔任工程副處長。雖然他得到了高層的賞識,但尚未引起張忠謀的註意。

直到1995年,入職兩年後,他領導建立了台灣島首座八英寸芯片廠,這才正式進入了張忠謀的視野。在張忠謀的悉心培養下,劉德音迅速晉升,從一名普通的副工程師升任為台積電南廠區的副總經理。

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劉德音成功晉升為台積電的核心成員,成為了張忠謀精心培養的接班人。張忠謀本身是一個受西方教育影響較大,思想偏激的人,雖然他做事沈穩,很少公開表達觀點,但他曾明確表示不看好中國大陸的芯片行業發展,因為他認為大陸的芯片行業在未來幾年內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如今,台積電交給了同樣對大陸印象不佳的劉德音,無疑給大陸與台積電的關系設定了一道屏障。由於台灣和美國之間的復雜關系,台積電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自2017年劉德音成為台積電董事長以來,與張忠謀截然不同的行事風格和復雜的國際局勢,使台積電一次次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芯片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戰略性,使得美國一直對台積電虎視眈眈。更重要的是,台積電的市值已經超過了英特爾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無論在哪個國家,這都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目標。

據報道,美國曾要求台積電停止對大陸供應芯片,遭到台積電堅決反對。畢竟,撇開芯片的表象,台積電本質上是個商業公司,大陸市場作為其第二大市場,台積電自然不會輕易放棄這一盈利點。

然而,任何涉及政治的事情都變得復雜。盡管拒絕了美國的要求,但台積電也因生產芯片所需的精密儀器和器材均從美國進口,而處於受制於人的狀態,多少受到了美國的影響。

此外,盡管張忠謀曾是台積電的董事長,但他的股份占比不到8%,對龐大的台積電公司來說,這個比例微乎其微。

那麽,誰是台積電的最大股東呢?美國花旗銀行下的一個托管賬戶,只是這個托管並沒有實際控制權。盡管如此,台積電的實際控制權仍掌握在張忠謀自己的手中。

然而,這卻給台積電帶來了巨大的限制。特別是自2016年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一直在努力在所有可能的領域壓制中國,限制中國的發展。

而芯片行業,由於其相對較薄弱的地位,自然也成為了美國眼中的一個突破點。在台灣拒絕了美國的要求之後,美國繼續向台灣施壓,並打著各種旗號到台灣進行「檢查」,不僅擾亂了台灣民眾的正常生活,也嚴重侵害了中國的主權。

中國外交部也多次發表聲明表示反對,然而美國依舊我行我素,他們的行為在世界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支持,自然也有人反對。

張忠謀或者是劉德音從來沒有公開表明過自己的意見,這不禁讓人產生了各種猜測。這場國際間的博弈,究竟將以何種方式結束呢?

美國的芯片市場野心勃勃,試圖透過迫使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來壟斷市場。之前可能還在遮掩,但2020年已經直接撕下了偽裝,要求台積電在美國建廠,並且成功說服台積電投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座采用5納米技術的晶圓廠。

這座工廠將在2024年投入使用,台積電將不得不再次派遣主力到美國,這不僅意味著亞洲芯片產業可能會受到沖擊,而且也將降低亞洲對芯片市場的黏性。

中國負責人回應稱,不評論任何企業的生產和商業布局,認為合作才能共贏,脫鉤或切割無出路。富士康的失敗例子就說明了這一點。

台積電計劃在美國建廠並提供工作機會,但屢生變故,甚至對簿公堂。雖然還沒有建廠,但美國就提出了更過分的要求,要求台積電交出核心客戶資訊。

台灣民眾對此不滿,並對當局提出抗議。

台積電是一家半導體公司,其核心客戶資訊非常重要,包括商業機密。美國最近的要求讓台積電和其他一些公司感到不滿,因為這意味著他們的資訊可能會被監控。

三星集團是另一家半導體公司,也受到了美國的壓力。台積電的董事長劉德音需要處理這個問題,既要平衡美國的要求和企業反對意見,又不能讓台積電完全依賴美國。

盡管台積電受到美國的影響很大,但劉德音仍然保持與大陸市場的聯系,因為大陸是台積電的第二大客戶,如果失去大陸,將會對台積電造成巨大損失。

然而,這樣的局面對於中國來說是有利的,因為台積電賺取中國的錢,但同時也在美國開設工廠,將重心偏向美國。

如果中美兩國發生矛盾,這樣的情況將會對中國非常不利。 劉德音在公開發表言論時聲稱,中國需要台積電,希望國際不要歧視台灣。

他的言論顯示,中國做生意,無需其他人的看法。如果連這一點都被人質疑,那麽所謂的「民主自由」可能只是一個笑話。

台灣省近期因佩洛西「竄訪」引發全球輿論漩渦,證實美國狼子野心依然橫行。劉德音的發言更是令人寒心,他聲稱大陸無法接管台灣的經濟,也無法透過武力控制台積電。

然而,劉德音此時的發言實屬不智。祖國統一大業勢在必行,絕非一家半導體公司所能阻擋,此舉恐為台積電未來埋下隱患。

但無論如何,若日後收復台灣,台積電的喪失對中國來說可能是重大損失。然而,大陸的芯片產業正在發展,有望實作「芯片獨立」,不再受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