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科文相融 新智相生——2024中國新媒體技術展掃描

2024-10-19科技
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王銘俊
10月16日,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主題活動之一,為期3天的「科文相融 新智相生」2024中國新媒體技術展在長沙閉幕。
作為展示技術賦能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視窗,展覽吸引30余家單位參展,開設媒體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人工智能、音影片技術等展區。
人工智能如何賦能媒體融合發展,智媒技術又如何服務於更寬闊的社會領域?在新媒體技術展上,媒體人、技術人、市場方都在尋求答案。
新技術從媒體行業走來
「這一年大模型產業發展得很快,層次也越來越清晰。」10月15日下午,中國新媒體大會技術套用論壇在技術展上開啟,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釋出相關報告。
報告介紹,大模型的套用已超越傳統的內容生產,在「策采編審發評饋管」全鏈條提質增效。走進技術展可以看到,眾多大模型已為傳媒行業全面賦能。
在人民日報展位,媒體人圍在涉政內容智能稽核平台「人民審校」的展示屏前,盯著它將稿件中的錯誤迅速「揪」出來。該平台以人民日報媒資庫為核心數據,伴隨大模型的進一步發展,「人民審校」又將助力稽核人工智能的生成內容。
在湖南日報展位,觀眾圍在新湖南客戶端大屏前,點選新湖南右上角的AI圖示,與AI 智能體「小辣萌」愉快地聊天。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小辣萌」都能和觀眾暢聊無阻。它的背後,便是基於湖南日報沈澱的高質素新聞資訊大數據,並透過AI大模型訓練,打造的特有知識庫。
「湖南廣電擁有優質的影片語料,能否利用這些語料對AI大模型進行開發和訓練?」在湖南廣電展台,熱情的媒體同行發出提問。「芒果TV大模型,今年透過了中央網信辦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的備案稽核。」導覽員介紹,預計年內,湖南廣電便將利用這一大模型技術,實作微短劇的自動化生產等。
媒體行業既積極擁抱人工智能,也在關註相關軟硬件的自主可控。
「中國的音影片制播被國外‘卡脖子’的問題一旦形成,就趕不上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貴華這樣描述20余年前的行業發展狀況。如今,走進總台展位,一系列自主研發的高畫質和4K、8K超高畫質制播器材已屢獲突破。
與此同時,北京博雅睿視科技有限公司等智媒技術企業,也在新媒體技術展現場帶來了影片編碼與處理等系列國產化軟硬件產品。
新媒體技術賦能千行百業
技術展現場,安達斯集團帶來一款自主生產的智能型訊號排程管理控制系統。作為電視台安全播放的核心系統,主要負責電視台總控、播出、制作及外轉訊號的排程、分配等關鍵環節的智能化管控。
「接下來,要將來自媒體的高質素先進技術拓展到社會指揮排程層面。」安達斯高級專案經理黎國帥介紹,公司正對相關技術進行適應力改造,並拓展安全監控、管理與響應等套用,讓新媒體技術服務其他行業。
新媒體技術是數碼化轉型的重要推動力量,正為各行各業提供更加精準、智能的服務和解決方案。
在新華社展位,「數碼屈原」與「數碼月球」兩款產品吸引了絡繹不絕的觀眾,成為科普的好工具、文旅場館豐富受眾互動體驗感的新選擇。一位以憂國憂民而著稱的詩人,透過AI技術得以復活,觀眾與其即時互動,體驗他的生平與思想;透過數碼建模,精準復刻月球表面的復雜地形與真實環境,帶領小朋友們坐上逼真還原的「月球車」,感受月球探索的顛簸感。
新華社展位對面,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帶來一款基於生成式智能體的網絡輿論演化模擬系統。系統生成一萬多種角色樣版,對網絡輿情的演化過程進行仿真。
「系統還能針對性地進行輿情發展導控並給出具體策略,為真實網絡環境下的輿情導控提供有效的數據參考和技術手段。」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王琦介紹。
讓人與智能共創的「雙向奔赴」真正實作
「合理的輿論引導太重要了。它關乎公眾對相關事件的正面認知,也關乎社會的和諧與進步。」來自長沙博物館的參觀者說。
在2024中國新媒體技術展上,市民、媒體從業者都在探索與相關技術的關聯。
「媒體技術的升級速度之快,超出了我的想象。」在技術展上,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策劃采訪中心副主任鄭團長被內容風控系統的精準度和效率所吸引。
「縣級融媒體可以借助省級平台的先進技術,提高內容生產的效率和質素。」嶽陽縣融媒體中心編輯部主任陳丹也從各家主串流媒體推出的新聞輔助生產工具上,看到了從海量內容中創作出本地相關資訊的更多可能。
「‘人工+智能技術’的內容共創為宣傳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大模型在與新聞業務工作結合時,還可以更準確、更有差異性。」觀展後,邵陽市雙清區委宣傳部辦公室負責人劉蕓、四川日報時政部記者蔣京洲就加強對人工智能的正向價值引導,豐富大模型套用場景提出了見解。
為期3天的展覽,在與觀眾的直接對話與交流中,技術方更直觀地了解了各方的期待。
北京中科聞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文皓表示,將不斷透過技術升級,提高媒體人的效率和幸福感,並在更廣闊的社會層面,讓人與智能共創的「雙向奔赴」真正實作。
免責聲明:華聲線上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份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釋出,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線上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線上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