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冬天的騰沖,充滿生命與自然的奇跡

2024-10-26科學

觀鳥,是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歡迎的博物興趣,也是我們走近原生態的大自然最容易的方式之一。

而以生物多樣性著稱的雲南騰沖自然受到了觀鳥人的青睞。不過你知道嗎?冬天才是這裏的極佳觀鳥季。

我們的主角就是雲南騰沖的「母親山」高黎貢山。它是陸地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因此也被稱為「生命的避難所」、「世界物種基因庫」、「世界自然博物館」。

這裏的森林覆蓋率高達85%以上,再加上多樣的生態環境,給各種鳥類都提供了舒適的棲息地,也讓這裏成為中國鳥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01

「鳥類天堂」北海濕地

每年的十月到來年的三月是高黎貢山鳥類最集中的時期。這裏你能看到多姿多型的鳥類愜意地生活在這片茂密山林中。

冬季觀鳥要來高黎貢山,而高黎貢山中的北海濕地更是「鳥類天堂」。

高黎貢山南麓的北海濕地是由幾百萬年前的火山噴發造成的水流堵塞而形成的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態系。這裏的水面上漂浮著一個個小的野草聚集的草甸,被當地人稱為「草排「或」海排「。

十二月是北海濕地的最佳觀鳥季,因為有長途跋涉的客人紛至沓來——從北方趕來的遷徙部隊。赤麻鴨就是每年遷徙鳥的先遣部隊。

紫水雞則是北海濕地的「土著」。它們的艷麗羽毛和優雅姿態博得了「水中鳳凰」的美譽,甚至被認為是「世界最美水鳥」。它在雲南濕地生態系中極為罕見,因此也成為了反映生態系狀態的標誌性物種之一。

大多數時候,它們和這些熟悉的遠方來客都相處融洽,共享這一片自然資源。

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冬季的北海濕地成為觀察生物多樣性的絕佳聖地。

北海濕地正處於中國西部候鳥遷徙的通道上,不僅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集結點和停歇地,也是不少遷徙水禽的越冬棲息地。因此在這裏能觀察到不同鳥類的行為和生態。

03

觀鳥與生物多樣性

江西觀鳥會調研和自然教育負責人湯騰在一個演講中分享到:觀鳥,是一種新的認識世界的方式。

觀鳥必須在自然環境中進行,觀察的也都是野生鳥類,使用望遠鏡以不幹擾鳥類的方式遠觀,因此是接觸最原生態的自然的最友好的方式之一。

觀鳥也是引導孩子們了解生物多樣性,培養和自然親密關系最合適的開始。鳥類種類極其豐富(世界範圍內多達約一萬種),他們大部份羽色鮮艷,行為模式也復雜多變,是非常適合孩子們觀察自然的物件。

觀鳥的目的有許多種,有些是出於科研需要,比如生物學家們會定期測量鳥類數量來監測稀有鳥類的生存狀態;更為普遍的則是為了享受自然。

無論報以什麽樣的觀鳥目的,最終大家都在觀鳥的活動中對自己身處的生態環境形成更深刻的了解。

03

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什麽如此重要?

首先,讓我們從學術的角度嚴謹地重新認識下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指的是所有植物、動物、微生物和環境之間的動態平衡,包含物種、遺傳基因、生態系三個層次。)

生物多樣性不能淺顯地理解為物種的豐富程度,因為生物種類的多少的評判本來就是以人類認識的物種範圍而劃定的,因此並不是一個客觀的指標。

因此,專家認為衡量一個地區生物多樣性的更好方式是評估是否生態系是完整的,具備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完整食物鏈,是一個多層次的營養生態系。相反,如果一個地區的物種數量雖然多,但是同質化程度極高,那實際上並不能稱為生物多樣。

如今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巨大但是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的危機是,地球上的生態環境已經向我們發出了無數警告。

隨著人類活動對地形地貌的改變(建造道路和城市等),擴大耕作面積,以及對森林海洋的入侵和汙染,動物的棲息地正遭到嚴重破壞。

而我們需要重視這造成的嚴重後果,生物滅絕、食物和經濟損失等等......

這張清單的長度和數碼絕對觸目驚心。

我們其實正生活在一個物種快速滅絕的時代。

全世界有一百萬種動植物都正遭受滅絕危機。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一份報告,1970到2016年之間,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魚類族群規模平均下降了68%。

地球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的生存之本。人類從自然中獲得食物、藥物、建築等等,良好的植物生態系更是幫助人類抵擋災害的自然防禦。一個逐漸喪失生物多樣性的地球對於人類生存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

04

從認識生物多樣性開始,

讓孩子找回缺失的自然教育

如果周末不知道帶孩子做什麽,那麽帶孩子去公園或者植物園走走是絕不會出錯的決定。我們都下意識地知道接觸大自然對於孩子的成長必定十分有益。可見自然教育的理念早已被大多數家長接受。

但是我們不妨思考得更加深入一些,自然教育到底為何如此重要?

哈佛教授霍華德·加德納 (Howard Gardner) 將人類智能分為八種,其中對自然環境的敏銳觀察能力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就是對孩子智能表現的重要一項指標。

孩子們在自然中不僅是在單純地玩耍。實際上他們正學著透過自己的觀察對從沒見過的生物進行辨析和分類,無形中就在鍛煉他們的觀察力和思考力。除此之外,描述自己的所感所見,與其他知識產生連結正是學習新知識最自然的方式,也是鍛煉表達能力的好機會。

美國作家Richard Louv的暢銷書【林中最後的小孩】中更是提出了一種危險的現象,即「自然缺失癥」 (Nature Deficit Disorder)。

和自然喪失聯結不僅會導致孩子們認為「蔬菜是天然從超市貨架上就能獲得的、不知道花生是地裏長出來的」這些啼笑皆非的常識缺漏,更會導致許多兒童心理和行為上的問題。

因此,有機會就帶孩子們去自然中吧,這是孩子本就應該擁有的成長經歷。

觀鳥這樣低門檻的自然博物活動最適合幫助孩子們重新建構對生物和自然的了解和熱愛。我們都知道孩子們在小時候是對知識最渴望的,百科全書是他們的最愛。在騰沖的高黎貢山,孩子們就能見到一幅生動的3D版自然百科全書。

從更大的視角來說,在氣候變遷挑戰日益嚴峻的當下,認識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環境心懷敬畏是我們應該從小教授給孩子的自然知識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YouthXChange Biodiversity and Life styles Guidebook裏開篇就強調了環境教育對年輕人的重要性,只有他們提高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實作聯合國可持續目標以及挽救地球和人類生存環境才會有光明前景。

今年冬天就和我們一起走進雲南騰沖

認識生物多樣性欣賞自然與生命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