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2008年NASA拍攝的火星照片,其地表竟長出了樹,難道火星存在生命

2024-03-27科學

這幅由NASA在2008年於火星表面拍攝的照片引人註目。

細看之下,火星表層似乎布滿了一些黑色的物體。這些物體的形態酷似灌木和巨大的樹木,而且據估計,這張照片的拍攝範圍大約為1公裏。按此比例計算,這些黑色物體的實際大小可能遠超我們所見。

因此,這些黑色物體真的可能是我們所想象的「巨樹」嗎?這是否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適宜生物生存的環境?是否我們真的找到了人類的第二個家園?

火星的勘探歷程

事實上,對火星的探索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開始,蘇聯曾嘗試將探測器發射至火星,但由於多種原因,該計劃最終宣告失敗。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們終於成功將探測器送達火星。

自1996年起,幾乎每個發射視窗期,都會有一輛「火星車」被發射入太空。如果從探測技術和任務角度來分,火星的探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初探階段

第一階段發生在1960—1970年間,即20世紀60至70年代,在這一時期,探測任務仍處於起步階段,各國主要集中於火星飛行探測以及傳回火星影像和大氣數據的任務。不過,這一時期的探測成功率並不高,僅有極少數任務能夠圓滿完成。

1964年10月,美國發射的「水手4號」探測器首次將火星表面的影像傳回地球,開啟了人類探索火星的新篇章。但可能由於火星探測的進展不盡人意,美國和蘇聯在60年代中後期的火星探索熱情逐漸降溫,隨後將研究焦點轉向金星。

金星的探索並不比火星更為順利。1961年,蘇聯的「金星一號」任務失敗,未能脫離地球重力。此後,1965年11月發射的金星二號和金星三號同樣未能成功。

盡管金星三號成功著陸,但由於著陸過程中出現問題,未能將數據傳回地球。蘇聯接下來發射的金星四號、五號和六號探測器在傳回數據前均遭到金星極端環境的摧毀。

顯然,金星的環境比火星還要惡劣,因此人類的目光再次轉回到火星。

再探階段

第二階段發生在1970—1990年間,這一時期,美蘇兩國重新啟動了火星探索計劃,重點轉移到了火星軌域環繞與著陸探測。在這一時期,探測成功率顯著提升,許多探測器順利完成了任務,尤其是蘇聯的「火星3號」,它在1971年成功著陸火星,成為首個登陸火星的探測器。

美國的「水手9號」於1972年進入火星軌域,成為火星上的第一個人造衛星。隨著冷戰結束,美蘇在太空探索上的投資逐漸減少,此後只有蘇聯發射了兩次火星探測衛星,均以失敗告終。

隨著時間的推移,火星探測的重心已經從過去的實地探測轉向對過往任務數據的深入分析。

新紀元階段

自20世紀90年代至今,火星探索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在此期間,火星再次成為深空探索的熱門話題。世界各國紛紛對火星進行探索,探索模式主要以著陸探測為主,目的在於探索火星是否存在水源及生命跡象。

正是在這個階段,我們所討論的照片被拍攝下來。這張照片由美國太空總署在2010年釋出,是由搭載在火星勘察軌域飛行器(MRO)上的高分辨率網絡攝影機於2008年4月拍攝的,照片的寬度達到一公裏,分辨率高達30厘米。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照片中出現了形似「樹木」的黑色物體,這是否意味著火星上存在液態水?

是否還存在其他生命形式?

火星「樹木」之謎

這張揭示火星「樹木」存在的照片是否真實?美國航天局是否確實捕捉到了這些畫面?

最初,許多人對這張照片的真實性持懷疑態度,但經過驗證,照片確實未經過任何PS處理。這是否意味著照片中所顯示的一切都是真實的,若真有樹木能在火星生長,這是否暗示人類也能在火星上生存呢?這樣的設想讓眾多人心潮澎湃,若真如此,我們或許能夠在火星上建立家園。

然而,NASA並未宣稱在火星上發現了樹木。一些人推測,美國可能在有意掩蓋火星存在生命的證據。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實際上,那些看似樹木和灌木的物體,並非真實存在。仔細觀察,所謂的「樹木」並無影子,而那些似「灌木」的黑色物體的陰影與太陽光的方向大相徑庭。

若將這張圖片上下翻轉,我們便能明白,所謂的巨樹實際上並不存在,圖片被人為翻轉180度,導致視覺上的誤解,以吸引公眾註意。

翻轉圖片後,我們可以看到,那些被誤認為是樹的實際上是火星地表的滑坡,而所謂的灌木實際上是火星表面的沙子噴射出的結果。這些都是火星特有的自然現象,與火星的地理位置和物質組成密切相關。

火星的沙丘和巖石

火星表面覆蓋著大量的沙子和巖石,形成了眾多沙丘。由於火星經常發生沙塵暴,風速可達180公裏每小時,相當於16級颶風,因此火星的沙丘在過去幾十億年間不斷遷移。

火星極度幹燥的環境導致當沙丘堆積角度達到30至37度時,沙丘頂部會塌陷,形成一種「流動」的現象。在我們眼中,這種「流動」看起來就像是地球上生長的樹木。

由於火星表面富含氧化鐵,使其表面呈現赤紅色,而其底層主要由玄武巖構成。早期地質活動導致大量巖漿噴發並覆蓋了玄武巖,隨後經過風化作用形成了黑色的玄武巖石,即我們在照片中看到的「樹影」。

那麽,那些「灌木」又是如何從地面冒出來的呢?

「灌木」的形成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火星表面的溫度非常低,而其稀薄的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達96%。當氣溫降至-60℃時,二氧化碳會凝結成幹冰,而在兩極區域溫度會更低,達到-153℃,形成南北極的冰蓋。

火星與地球一樣,經歷四季的變換。拍攝這張照片的4月份正值春季,熾烈的陽光透過幹冰照射在玄武巖上,玄武巖不斷吸收熱量,使得下方的幹冰轉化為二氧化碳氣體。

隨著氣體積累,冰蓋下方的壓力逐漸增大,當壓力超出冰蓋承受極限時,冰蓋便會破裂,此時冰層下的沙礫隨氣體噴射而出,形成了我們所認為的「灌木叢」。實際上,這些「灌木」由玄武巖碎片構成,因此呈現黑色。

因此,照片中出現的「灌木叢和樹木」都是火星極端氣候和環境條件下形成的自然現象。對於那些期待在火星上發現生命跡象的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失望。鑒於火星的惡劣氣候條件,生命的存在似乎不太可能,但科學家們對此持開放態度。

火星生命的可能性

自從2004年1月23日,「火星快車」探測器在火星表面發現了水的跡象以來,火星移民的話題就像甜點一樣成為了人們餐後討論的熱點。人們滿懷期待地希望能夠親眼目睹火星。但之後關於火星液態水的進一步探測似乎並未取得顯著進展,火星也漸漸從公眾視野中淡出。

然而,當2008年「火星樹木」照片釋出後,關於火星移民的討論聲再次響起。但經過核實,所謂的「樹木」不過是一場視覺錯覺,火星上的極端環境幾乎不可能支持生命的存在。那麽,這些年對火星的探索是否全都白費了呢?

科學家們並不這麽認為。因為地球上有不少生命形式能夠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存活,如水熊蟲,它不僅能適應各種極端條件,甚至能在真空環境中生存。這表明,對於一些生命形式而言,極端環境可能並非生存的障礙。而且,透過對過往探測任務收集的數據分析,可以推測火星在數百萬年前也曾是一顆適宜居住的星球,只是後來遭遇了突如其來的「宇宙事件」,導致了如今的荒涼。

如果火星曾經存在生命,那麽必定會留下一些跡象。我們能做的,就是嘗試驗證這一猜想。在此之前,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一下火星。

火星的命名

在中國古代,火星被稱為熒惑,成語「熒惑守心」用於形容火星。這個表達意味著火星像一團火一樣,其位置和亮度常常變化,難以捉摸。在西方,火星被命名為「Mars」,源自羅馬的戰神。

因此,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火星都象征著戰爭和死亡。

火星的氣候

與地球相似,火星上的太陽也是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一年四季都是如此。但由於火星與太陽的距離較遠,它的年平均溫度約為-61℃。

火星的自轉周期為24小時39分鐘,公轉周期約為687天,幾乎是地球的兩倍,這也使得火星上的季節格外漫長。

火星的體積

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相鄰的八大行星之一,盡管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談論搬到火星上居住,但實際上火星的體積相當小,直徑僅為地球的一半。在整個太陽系中,火星的體積僅略大於水星,排名倒數第二。

火星的體積約為地球的15%,質素為地球的十分之一,表面重力僅為地球的37%,這意味著在火星上,每個人都能跳得更高,體重還會減輕60%,對於肥胖者來說,這無疑是個好訊息。

火星的景觀

雖然火星的面積不大,但在整個太陽系中,它擁有一些著名的「旅遊勝地」。首先是奧林帕斯山,這座山是太陽系中的最高峰,高度達22公裏,是珠穆朗瑪峰的三倍,面積還超過了意大利。此外,這座山還是一座活火山,仍在不斷增長。

在火星上,還有一條全太陽系最大的峽谷,即「水手號」裂谷。這條峽谷長約3000多公裏,寬達600多公裏,深達8公裏,即使是在遙遠的太空中,也能清晰可見,因此被稱為「火星之疤」。

除此之外,火星赤道北側有一個直徑約40公裏的巨大撞擊坑,被稱為耶澤洛撞擊坑。科學家認為,在遠古時期,這個坑曾是一片湖泊。根據地球上生命存活的原理,一個地方是否存在生命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是否存在水源。

「水是生命之源」,只要某個水域曾經存在生命,就一定會留下痕跡,即使水已幹涸,生物已滅絕,也會在土壤和巖石中留下跡象。

火星生命真的存在過嗎?

既然如此,為什麽不發射一個探測器到耶澤洛撞擊坑進行測試呢?事實上,科學家也有同樣的想法,但將探測器送達火星並非易事。這樣的工程需要巨額投資,如果沒有完善的可行性方案,難以獲得執行。

經過深入研究後,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耶澤洛撞擊坑深處的凍土和地殼中很可能隱藏著生命存在的跡象。

因此,2021年2月,美國太空總署的「毅力號」探測器成功抵達火星,並開始了對耶澤洛撞擊坑的探測工作。無論「毅力號」探測器是否能發現生命遺留的痕跡,這都是一個未知的探索過程。

即便探測到了「生命痕跡」,我們也應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正如俗話所說:「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需要註意的是,在此之前,人類已多次向火星發射過探測器。如果這次發現的生命物質是之前探測器攜帶到火星的,那這次探索就成了徒勞。

火星的探索充滿了未知和挑戰,但正是這種未知激發了人類探索宇宙的熱情。不論火星是否存在生命,對這顆紅色星球的探索都將為我們揭開太陽系的秘密,增進我們對宇宙的理解。火星探索不僅是科學上的追求,更是人類對未知世界探險精神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