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中國人吃肉引發亞馬遜大火?老外非要攔著中國人吃肉,為了什麽?

2024-09-04科學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就會導致亞馬遜森林發生一場大火?

這樣的說法雖離譜,卻被西方媒體說得有理有據,近年來,中國人因為吃肉問題,受到的指責不少。

不過,也有 中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歐洲人減少吃肉,反而最能為環保做貢獻 ,解決糧食危機。

究竟誰少吃肉才對環境有利 ,西方人看不慣中國吃肉,真的是為了環保嗎?

中國吃肉是否淪陷世界

2020年1月7日,在美國【紐約時報】網站上,一篇【中國會購買人造肉嗎】長篇大論進行分析,含沙射影地指責中國吃肉行為。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提到美國一家人造肉公司行政總裁的一句話: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裏就冒一股煙。」

中國離著亞馬遜雨林15000多公裏,靠著一塊肉點燃一場大火,堪稱史上最離譜的蝴蝶效應。

不過,這篇文章並不覺得這種說法有多牽強,而是有理有據指出,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肉類消費國, 因為中國人吃的多,需要的肉類就多,需求量大,肉類的養殖加工量也大。

肉類在加工過程中 ,就會對地球環境造成危害,最直觀的就是 使地球變得更熱 ,這一熱,亞馬遜雨林的火就燃起來了。

總結一句話,亞馬遜雨林屬於易燃品,中國人碗裏的肉,就是取火裝置。

其實,要真談論火災,當初澳洲發生的大火,可是比亞馬遜雨林裏火勢更大,燃燒時間更久。

為何西方人談中國吃肉時,不用澳洲的大火來論證,反而避重就輕選擇亞馬遜大火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澳洲的人比中國愛吃肉,根據經合組織給出的數據, 澳洲每年人均吃牛肉18.3公斤,比中國高得多,超過世界大多國家。

澳洲人更能吃肉,再把火災的鍋甩給中國,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西方人不傻。

所以他們就只好選了另外一個火場,來斥責中國吃肉對環境的危害。

那麽,吃肉究竟跟環境有什麽關系呢?

根據相關研究,在引發全球氣候變暖的氣體裏,因為 生產食品而排放的氣體,占總排放的26%, 其中畜牧業和漁業最大,占了整個食品排放的31%。

這些氣體是如何排放的呢,其實很簡單,就是 排泄物或是放屁

這些被人類養殖的動物,總是要吃喝拉撒,這樣一來,食物在消化以及排泄時,就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

養得越多,排放的氣體也就越多。

除此之外, 為了挪出地方來建養殖場,還得砍伐一大片的森林, 這也是對環境的一種破壞。

正是這千絲萬縷的聯系,才會讓西方人抓住了把柄,對中國進行口誅筆伐。

2010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在面對澳洲媒體,大義凜然地表示,如果十幾億中國人都像澳洲人和美國人一樣生活,那麽地球將會淪陷。

言外之意就是, 只準美國人和澳洲人吃肉,中國人吃了,那就是千古罪人

2018年,【大西洋月刊】再次發表文章批判,中國的吃肉行為,正阻礙全球正在進行的環保行動。

2019年,英國【經濟學人】發表文章指出, 地球想要發展下去,就必須讓中國人停止吃肉, 但這樣很難。

2021年,美國【時代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為【中國把肉從選單上去掉能怎樣改變世界?】

文章指出, 中國肉類消費量正在迅速增長 ,上世紀60年代,中國每年人均吃肉量不到5公斤,80年代增加到20公斤,到文章發表這年,已經到了63公斤。

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上世紀中國處於貧困時期,不到過年過節,沒幾家能吃上肉,如今發展好了,吃肉量自然提上去。

但文章卻用春秋筆法,不談中國為何食肉量增加,不談世界其他國家吃肉量,僅給出中國吃肉迅速增長的結論,揪住一點大加批判。

真實的情況是,中國食肉量雖然增加,但在世界上依然處於低水平,就牛肉而言, 中國人均消費牛肉為3.8公斤,低於世界平均值4.2公斤,美國高達26.7公斤。

為何不談豬肉而談牛肉?這是因為,在所有畜牧業中, 養牛造成的汙染是最大的。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曾在2018年發過一份報告,指出兩點養牛的影響:

一是 每消耗1千克牛肉,會產生26.5千克的二氧化碳 。二是在來自於畜牧業的溫室氣體中,有65%來自於肉牛和奶牛。

主要原因,是養牛時 肥料和殺蟲劑 的使用,以及 牛的消化系統會排放過多的甲烷

相對而言, 消耗1千克的豬肉,只產生7.9千克的二氧化碳,比牛肉低得多。

況且,即便中國以豬肉為主,也不見得世界第一,西班牙、丹麥等國都排在中國前面。

關於歐洲人吃肉的研究

歐洲人指責中國吃肉多年,終於輪到中國反擊。

2022年11月15日,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孫倩與孫中孝兩位教授,共同進行了一項有關歐洲人吃肉的研究,並行表在【自然-食物】上。

這篇研究題為【在歐洲采用植物性飲食可以提高食物系統韌性,抵禦突發事件影響】。

研究指出,如今全球的食物系統,正遭受著新冠、蝗災、極端天氣等各種影響,糧食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想要解決糧食危機,就得歐洲人改變飲食結構。

歐洲人 日常的飲食中,肉類和奶制品是常吃的食物, 人均肉類消費量高出全球平均水平2倍,奶制品則高出3倍。

拯救人類糧食危機需從肉類入手,歐洲人食肉量最多,所以他們是唯一的突破口。

兩位教授透過模擬分析得出結論, 歐洲人多吃一些蔬菜水果,減少肉類的攝入,畜牧業就會相應地減少。

畜牧業一旦減少, 將有大量的土地空閑出來 ,這些空出來的土地跟英國和法國加起來的差不多。

將這些土地中的15.6%用來種植農作物 ,將能有效彌補糧食生產的空缺,提高糧食系統的韌性。

這裏所謂韌性,指的是糧食系統遭遇各種風險時,所具備的抵抗能力,以及災難過後的恢復能力。

此外, 歐洲畜牧業的減少,至少能節約41億立方米的淡水,減少2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替代所有UA+RU作物後,歐盟+英國飲食變化導致的人均凈藍水消耗、凈溫室氣體排放和凈碳封存的變化

養殖業與環保的問題,並不是西方人杜撰出來指責中國的理由,這是真實存在的,只是養殖業主要在歐洲。

可歐洲明明大部份地區靠養殖業為生, 為何還要宣傳養殖業對環境的破壞,指責中國人吃肉呢?

西方指責中國吃肉的原因

在前面提到,中國人吃肉引發亞馬遜雨林大火的說法,來自於一位名叫 帕特·布朗 的生物化學家。

這人也是知名的 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的創始人之一

這家公司創立於2011年,在創立的前兩年,一位叫做伊森·布朗的人,先他一步創了一家名為Beyond Meat的人造肉公司。

雖然兩人屬於同行競爭的關系,但一直有一個共同的理念,要將環保貫徹到底。

兩人了解到了畜牧業對環境帶來的汙染,但人又離不開肉,所以先後推出了人造牛肉、人造豬肉、人造雞肉等產品,對其進行替代。

這些人造肉是取來一個動物幹細胞,之後用糖、胺基酸、油脂等營養物質來培育這塊幹細胞,讓它逐漸「長大」。

其實這也是一種養殖,只不過 養的是一塊肉

此外,人造肉還有一種, 從植物中提取植物蛋白,透過加工讓它看起來像肉 ,吃起來也像肉,就是人們所謂的「素肉」。

這兩家公司在推出人造肉的同時,不忘了在各大媒體、以及公眾場合上,一次次重復著全球氣候變暖,畜牧業排放溫室氣體的言論,以環保的名義打廣告。

這樣的做法顯然很成功,2020年, 人造肉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 ,兩家公司的股份大漲,就連比爾蓋茨也加入了帶貨行動,進一步掀起了人造肉小高潮。

2021年,人造肉的規模達到了14億美元,帕特·布朗高調宣布,在未來,畜牧業將會逐漸消亡,人造肉將取代傳統肉。

可就在他說大話的第二年, 人造肉就走入了低谷, Beyond Meat的市值降低了四分之三,開始了大量裁員。

Impossible Foods雖然在2022年沒有明顯頹勢,但2023年營收預期下降,同樣開始裁員。

其實,人造肉只是強盛一時,其本身的 價格、口感、健康等方面的缺乏 ,早註定了它的敗局。

在價格方面,即便是人造肉較為便宜的美國, 售價也至少比傳統肉貴一倍 。

在口感方面,人造肉雖然看起來像真肉,但很多人在吃過後,都表示 口感不如真肉。

在健康方面,這些人造人大多是利用豆類蛋白、澱粉、氯化鉀等成分制作, 既不滿足人們的營養需求,是否健康又是另外一回事。

消費者不傻,有更便宜,營養價值更高的真肉,跟人造肉擺在一起,他們自然會選擇前者。

人造肉公司得賺錢,政府也需要他們提供的稅收 ,只是想讓肉類消費量巨大的歐美國家放棄吃肉,很難實作,於是他們將目標 瞄準了有十幾億廣闊市場的中國

這就是西方媒體抹黑中國,試圖阻止中國人吃肉的原因。可怕的是這種思想已經出現在國內,如今看到勸誡中國人吃素的言論,一定要小心對待。

資訊來源:

【人民網評:中國人吃肉與亞馬孫森林大火有關?這個鍋不背】人民網 2020-01-10

【人造肉為什麽不火了?】 新浪財經2023-02-17

【中國研究:建議歐洲少吃肉多吃素】觀察者網 2022-11-15

【人才強校 | 中國農大張倩教授、孫中孝副教授課題組研究發現減少動物性食品消費可提高食物系統韌性應對突發危機】中國農業大學本科招生網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