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叫什麽名字,就會長成什麽樣嗎

2024-08-27科學

很多人一看今天的標題,可能覺得有點兒戲。但是,別著急,我們要說的不是網絡上的調侃,而是今年出現的一個嚴肅的科學研究。

在正式開始之前,咱們先交代一個背景。一般來說,得出科學結論的方式有三種。

第一種叫演繹,也就是,從抽象到具體。我先搞懂一個抽象的邏輯,然後用這個邏輯去解釋現存的現象。比如,我先知道天體物理學的原理,知道力學定律,然後透過運算推敲,確定地球繞著太陽轉。這就屬於演繹。

第二種叫歸納,也就是,從具體到抽象。我先搜集大量的事實,然後從這些資訊裏概括出一個規律。比如,我連續10年觀察,都發現太陽是東升西落,再結合其他的事實,我推測地球應該是在圍著太陽轉。這就屬於歸納。

第三種叫類比,也就是,把一個東西比作另外一個東西。比如,我雖然不知道太陽系的真實樣貌,但我猜測它可能像個陀螺。然後基於陀螺這個類比模型,陀螺的中心是太陽,其他行星應該分布在陀螺表面的某個點上。這個過程就屬於類比。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研究是第二種,歸納。它幾乎沒有任何理論上的依據,只是基於事實的歸納。

這個研究的起點,是2017年。當時,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學者在【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誌】發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是【名字反映長相:姓名刻板印象在長相上的體現】。

沒錯,這個研究的核心結論就是,你叫什麽名字,就會長成什麽樣。

這些學者認為,名字作為一個社會標簽,會逐漸影響一個人的相貌。當時他們做了很多實驗,給出一個人的照片,下面附上四個名字,讓誌願者來猜這個人的真名。按理說,假如純粹瞎蒙,正確率應該是四分之一,25%。

但事實上,誌願者猜對的概率,是38%,這個數碼要高出隨機猜中的概率。他們還用機器學習重復了這個實驗,學習之後,機器把人和名字匹配起來的正確率,也高於隨機水平。

比如,在英文世界裏,人們會感覺叫Bob的人,比叫Tim的人胖一些;叫Katherine的女性,比叫Bonnie的女性更穩重可靠一點;和丘吉爾同名叫Winston的男性,看上去會比較憂郁;而和英國女王同名,叫Elizabeth的女性更嚴肅優雅。

再比如,還有人認為,人們會選擇跟自己名字有關的職業,這說的還是英文名,Den開頭的可能更願意去做牙醫(dentist),La開頭的人可能會成為律師(lawyer),Cali開頭的人可能會住在加州,等等。

中文名裏,可能也有這種現象。就拿運動員來說,前不久結束的奧運會上,中國遊泳隊的成績很好,就有觀眾說,張雨霏、覃海洋,聽起來就是水上高手。還有,中國女子冰壺隊的前隊長,名字叫王冰玉,正好是「一片冰心在玉壺」。

再比如,還有一種叫「姓名-職業獨特性匹配」的理論,就說到,一個人的名字越獨特,就越有可能從事獨特的職業,而且還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總之,按照這個理論,叫吳彥祖就會長得帥,楚留香就應該是鄭少秋那樣,李尋歡就應該是焦恩俊那樣。

在這裏,咱們姑且做個個人猜測。名字和職業相關,也許是因為很多父母在給孩子取名時,就蘊含了一點對未來的職業期待。他們也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培養孩子。

但是,名字和長相相關,這就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了。很多人也對這個研究提出過質疑。

於是,就在今年,當年的那群學者,又把這個實驗重做了一遍,還追加了一些佐證,又寫了一篇論文,名叫【名字能夠影響長相嗎?】。這回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說的是,隨著長大,一個人的名字會影響他的面部特征,讓他的長相,漸漸靠近這個名字的社會刻板印象。

同樣,他們又做了一組實驗,來看人是不是能把陌生人的長相和名字對應起來。大家做出選擇的正確率,還是比隨機水平要高。

而且,他們還有一個額外的發現,就是,對兒童面孔匹配的時候,正確率不到25%,而對大人的面孔匹配的時候,正確率會超過30%。因此,他們得出結論,名字和長相的一致性,不是從小就有的,而是在長大的過程中,逐漸出現的。

換句話說,他們之前的結論是,你叫什麽名字,就天生會長成什麽樣。而現在的最新結論是,你叫什麽名字,就會後天慢慢長成什麽樣。

註意,再強調一遍。前面這些研究,都只是統計了事實,並沒有任何理論依據。不過,僅僅是了解到這麽一個研究,對咱們或許也有好處。

畢竟,名字是我們最大的自我認同標簽之一,假如它能夠對我們產生足夠明顯的影響,這也許意味著,我們可以透過它來對自己施加影響。就像2017年,中國科學院大學也做過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越喜歡自己的名字,就會表現出越高的自尊,也會有更高的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這有點像「預言的自我實作」,當你期待自己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也許你就會在有意無意間為之努力,最終真的成為這樣的人。

姓名真的決定長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