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中國早就淘汰,在南亞卻養活近千萬人,本地人:這是「黃金纖維」

2024-02-11科學

本文大約3000字,閱讀需要5分鐘,歡迎評論和轉發

文丨小鹿卡卡

編輯丨小鹿卡卡

黃麻在古代曾深受農民的喜愛 ,然而時過境遷, 如今的它早已被國人淘汰。

但誰也沒想到,中國淘汰的東西 卻在印度大受歡迎,當地人還把它稱為「黃金纖維」 ,視為像珍寶一樣的東西

那麽像珍寶一般的「黃金纖維」為什麽會被中國淘汰? 為何又在印度大受歡迎?

傳入中國的黃麻

黃麻 是一種起源於亞洲熱帶地區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最早隨古代商人的足跡 ,經絲綢之路進入中國西南地區。

適宜的氣候條件,使其在雲貴高原迅速繁衍生息 ,並沿珠江水系向周邊地區傳播。

從此,黃麻開始在中國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逐漸擴散至廣東、廣西等南方省份。

棉花未普及時時,黃麻就成為老百姓首選衣料 ,它堅韌耐穿的效能, 深受底層窮苦人們喜愛 ,「麻衣」也成為普通民眾的代名詞。

黃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適應力, 無論是四季分明的氣候 還是土壤肥沃程度不一的環境,都能茁壯成長。

尤其是在南方地區,黃麻更是「如魚得水」 ,迅速占領了當地的農田和荒地。

黃麻的莖稈中含有豐富的纖維,堅韌而有彈性, 是古代勞動人民制作日常用品的優質材料。

每逢秋收過後, 農民們便會將黃麻莖稈拆解,經過錘打等各種工序後 ,制成粗紗線。

這些紗線可以用來織布、制作簡易衣褲、草鞋、帽子 ,也可以編織成其他類似於布制品的日用品。

隨著時間的推移, 黃麻不僅在民間得到了廣泛套用,還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

曾經, 大部份的上層人物可以穿高級布料制成的衣服 老百姓就用黃麻制作成粗布衣來穿。

到了宋代,黃麻已經成為了南方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

除用於制作布料, 精制後的黃麻纖維也可編織成結實輕巧的繩索 ,和繩子的作用一般,或者編織成席子。

還可以把黃麻的莖稈碾壓後,用來制作古代的紙張 黃麻莖段燃燒產生優質木炭,黃麻葉煮熟後也可食用。

它的根部可以曬幹制成中藥,用於治療多種疾病。

如蕁麻疹、痢疾、消化不良等,都可透過黃麻根灰水進行治療 ,癬疹等皮膚病也可用它的葉子外敷,這為古代醫藥提供了有效輔助。

作為一種歷史的見證者和文化的傳播者, 黃麻仍然值得我們去關註和研究, 它不僅承載了中華民族勤勞、自強的精神內涵,也見證了這個國家的發展與變遷。

黃麻:印度人的希望之樹

自古以來,黃麻就在印度這片土地上默默地生根發芽。

黃麻雖是一種非常普通的植物, 但在印度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成為了印度人民的「救命稻草」。

在19世紀的印度,在經過殖民者的刺激後,黃麻產業逐漸崛起。

那時,印度的大部份地區 氣候適宜,雨量充沛 為黃麻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尤其是在孟加拉地區,黃麻更是茁壯成長 ,成為當地最主要的農作物。

印度人大片種植黃麻後, 印度成立了最大的黃麻生產國並向外出口黃麻制品 ,如麻袋、麻繩等,遠銷世界各地,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

黃麻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印度的經濟發展, 還為廣大的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使他們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但在20世紀初,印度的黃麻產業曾一度陷入困境。

頑強的印度人民並沒有放棄, 他們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終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黃麻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戰爭期間, 軍需物資的大量訂購使得印度的黃麻產業再度繁榮起來。

於是在印度就 有許多貧困家庭依靠種植黃麻為生 ,他們在田間辛勤勞作,用 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財富奇跡。

尤其是在黃麻加工環節, 無數的印度婦女在簡陋的工廠裏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為黃麻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如今, 印度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麻出口國 每年的出口量達到數十萬噸 占全球總產量的近一半。

黃麻,已經成為了印度人民的希望之樹,是他們脫貧致富的堅實後盾。

黃麻產業的繁榮不僅造福了印度人民, 還為全球範圍內的消費者提供了優質的黃麻制品, 黃麻制品因其獨特的物理效能, 被廣泛套用於運輸、倉儲等多個領域。

此外, 黃麻制品還具有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優點, 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黃麻在中國從輝煌到消亡

黃麻曾經在農村地區廣泛種植,一度風光無限, 然而許多事物層出不窮後,黃麻在中國的地位逐漸下降,最終被淘汰出局。

黃麻為什麽會被中國淘汰呢?

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黃麻在中國還被廣泛種植, 每到夏天,田野間滿是金黃色的黃麻,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

村民們忙著收割後,將其制作成麻繩、麻袋等日用品。

村裏常見父老們手持黃麻繩,結實可靠,婦女們挑著黃麻袋,香馥馥裝滿新米。

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化學工業的快速發展, 各種化學纖維應運而生,逐漸取代了黃麻纖維。

化學纖維不僅美觀結實, 而且更容易大規模生產, 這也是化學纖維能取代黃麻的重要原因之一。

於是, 黃麻制作的麻繩、麻袋等產品逐漸被化學纖維制品替代 ,市場需求大減,黃麻也因此失去了生存的空間。

除了科技的因素, 黃麻加工過程中的環境汙染問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為了獲取纖維, 大量黃麻稈需要進行浸泡處理,廢水充滿難聞的臭味 嚴重汙染周邊水源, 這讓村民們不堪其擾, 黃麻也因此成為了村裏的心腹大患。

環境汙染的問題日益凸顯,這無疑加速了黃麻的消亡, 此外, 黃麻加工過程的低效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新收獲的黃麻稈需要經過漫長的工序才能成為可用纖維,包 括剝皮、浸泡、擂打、晾曬等環節,費時費力。

這樣的過程十分耗時耗力, 於是很多人都選擇放棄加工黃麻, 就在這時, 棉花的崛起也為黃麻的消亡提供了契機。

隨著棉花產業的快速發展 ,種植面積和產量激增, 完全可以滿足紡織原料的需要 而且棉花質感柔軟,更適合制作服裝。

於是,黃麻的地位逐漸被棉花取代, 棉花成為了被廣泛使用的植物。

盡管在現代社會中作用有限, 黃麻仍具藥用價值,其根部灰燼可治療多種皮膚病 ,民間仍保留其藥效套用知識。

結語

科技的發展、加工過程的低效和環境汙染問題 ,以及棉花的崛起, 共同導致了黃麻在中國的提前消亡。

然而, 這也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 ,黃麻的淘汰讓中國農業生產更加科學化。

如今返鄉的人,見不到父老結實的黃麻繩,也聽不到婦女挑著黃麻袋的歌聲。

它們已成為久遠的記憶,永遠定格在老照片裏。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