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地理冷知識——天水的麻辣燙

2024-03-29科學

淄博和爾濱都還沒來得及去,2024年的春天, 天水的麻辣燙 又火了。

「無法想象第一次吃天水麻辣燙的人能有多開朗!」

在被無數網友暴擊過之後,對這遠在千裏之外的美食產生了無限好奇。

甘肅天水的麻辣燙為什麽好吃?

「主要還是它的辣子。」

甘谷辣椒,甘肅省甘谷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甘谷縣位於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遊,盛產的 羊角辣椒 身長,皮質厚,色澤好,辣度適中,油分多而享有盛譽,是聞名中國的「辣椒之鄉」。

為了接住這潑天的富貴,天水的「寵粉模式」已開啟。

3月11日起,天水開通了兩條「 麻辣燙公交專線 」:從天水火車站 下車的遊客,可以 乘坐6路公交專線 ,直接到達 蘭天城市廣場 ;從天水南站 下車的遊客,可以在出站口 乘坐1路公交專線 ,直接到達 蘭天城市廣場

甘肅有句俗語,「金張掖,銀武威,金銀不換是天水」。

坐落於甘肅東南部,天水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的 第一歷史重鎮

圖/窮遊er 磨人噠小栗砸

這裏和人們印象中的甘肅都不太一樣,沒有大漠孤煙、漫天風沙,有的只是溫潤的「 隴上江南 」的稱號。

▲胡氏古民居 圖/窮遊er 磨人噠小栗砸

從地圖上看,天水幾乎位於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上,傳說中人文始祖伏羲及女媧的就誕生在這片土地上。

圖/窮遊er 磨人噠小栗砸

周朝時,一名叫贏非子的人因擅長養馬,被周王封邑於秦地。

這位贏非子便是後來秦國的開國君主,因此天水也可以說是秦朝的龍興之地。

天水,古稱上邽[guī]、成紀、秦州。

邽,本是渭河上遊一個被稱作「邽戎」的古老部落聚居地的名字。古時候的上邽指的是今天的甘肅天水,下邽指的是今天的陜西渭南。

▲例如我們所熟知的上官婉兒就是隴西上邽人,著名的北宋政治家寇準是華州下邽人。

說起天水一名的起源,還要追溯到漢朝。

據說有一年,天水這一帶久旱不雨,莊稼枯萎,民不聊生。

一天夜裏,忽然狂風呼嘯,雷電交加,大地在轟隆隆巨響聲中裂開一條大縫,只見天上河水傾瀉而下,註入裂開的大縫中,不久後大地又恢復了往日林茂草盛的景象。

漢武帝聽聞此事後,為這一天人感應現象所感動,於是下令將隴山以西的隴西郡一分為二,西邊的繼續叫隴西郡,東邊一半新設天水郡。天水之名由此開始。

西漢著名的「飛將軍」李廣也是天水人。

到了三國時期,天水處於蜀魏交鋒的前沿,諸葛亮天水關收姜維、六出祁山、馬謖失街亭等重大戰事和諸多故事都發生在這裏。

▲街亭古戰場遺址 圖/天水市文化和旅遊局

天水有著「隴上江南」的美譽,嘉陵江上遊的重要支流西漢水,縱貫天水南部,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自西向東貫穿全境。

圖/天水市文化和旅遊局

千年流淌的兩條河流滋養了這一塊黃土高原上的溝壑谷地,也造就了天水姑娘白皙水靈的嬌好皮膚,她們被人們親切的稱為「 天水白娃娃 」。

▲天水籍青年演員馬心瑞在電視劇【醉玲瓏】中的劇照

作為華夏文明重要發源地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天水這座城市,一直散發著迷人的光芒。

麥積山石窟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和龍門石窟、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比起來,麥積山石窟可以說是「四大石窟」中最低調的存在了。

圖/麥積山石窟

大美中國是這樣評價它的:「 眾佛之國不是國 」,它是指在秦嶺深處麥積山的石窟裏,隱藏了1600 年的石窟佛像,這些佛像走過了歷史的輝煌,在麥積煙雨中靜靜微笑了上千年。

▲ 44窟主佛—魏後(乙弗氏),被稱為東方美人。 圖/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是中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山形奇特,孤峰崛起,猶如麥垛,故名麥積山。

圖/窮遊Biu主 躺倒的DIK胖子

麥積山石窟開鑿於三面陡峭的山崖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淩空棧道連線。

圖/窮遊Biu主 沃野有嘉禾

石窟自1600多年前的十六國後秦時期開鑿,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多個朝代,現存大小窟龕221個,各類雕塑7000多個,壁畫1000余平方米,有著「 東方雕塑陳列館 」之稱,被評價為「 藝並莫高窟 」。

圖/麥積山石窟

莫高窟中最常見的多是三佛的形象,大乘佛教認為,三方十世均有無數佛存在,即三世諸佛。

▲127窟的石雕 圖/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共有三座七佛閣,其中以 上七佛閣 最美精美。

圖/窮遊Biu主 DSTAR

上七佛閣又名「散花樓」,是 中國規模最大的宮殿式石窟 ,每龕之間的墻壁上塑一身佛的八部護法,稱之為「天龍八部」。

圖/麥積山石窟

在窟外崖壁的上方,繪制了各種壁畫飛天,均為 北周原作

圖/窮遊er 七月-吾心隨性就好

細看的話,會發現這些飛天有著獨特的樣貌,它們的衣著、飾物都是彩畫而成,但它們臉部卻是薄薄一層細泥,被專家稱為「 薄肉塑飛天 」,這種立體壁畫是麥積山石窟獨有的一種壁畫形式。

圖/窮遊er 七月-吾心隨性就好

127窟是麥積山石窟中最恢宏、最精美、壁畫最多的一窟。四壁及窟頂繪有維摩經變、西方凈土變、涅槃經變等眾多佛經故事。

其中西方凈土變是中國現存時代最早、規模最大的經變壁畫。

▲【西方凈土變】·北魏 所謂經變是指描繪佛經內容或佛傳故事的圖畫,又稱變相、佛經變相,其取材多與當時流傳的佛教思想有關。

在麥積山石窟的第133內,靜靜地立著一個小沙彌,他身高不足一米,微微地低著頭,面露甜美又略帶稚氣的微笑。

圖/麥積山石窟

透過他的微笑,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祥和、安寧的佛國世界,即使過了一千五百多年,他的笑容依然打動著人們的心。

水簾洞石窟和大象山石窟 —低調的瑰寶

除了麥積山石窟,在天水還散落著幾處知名度不高,但藝術價值頗高的石窟。

圖/窮遊Biu主 海上_浮萍

水簾洞石窟群,坐落在天水武山縣城東北約25公裏處的鐘山峽谷中,這裏是一般旅遊團隊很少會去的地方。

圖/窮遊Biu主 海上_浮萍

這裏現存歷代造像90余尊,壁畫1000平方米,浮雕和半圓雕佛塔8座,古建築18座,是僅次於天水麥積山石窟的石窟群。

圖/窮遊er 多多熊

大象山石窟與西去40公裏的水簾洞石窟群,東去100公裏的麥積山石窟一樣,同為渭河河流域著名的佛教文化聖地。

圖/窮遊er 多多熊

大象山石窟始鑿於南北朝時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唐代大佛高約23.3米,大佛不僅以其高度榮入國內巨佛之列,也因其高超的塑造藝術被專家嘆為「國之瑰寶,世所罕見」。

伏羲廟

伏羲,中華民族文明行程史上位居三皇五帝之首的人文始祖,全國各地多處均建有供奉和祭祀他的廟宇。

圖/窮遊er 磨人噠小栗砸

但真正叫得響,當屬伏羲故裏—天水的這座伏羲廟。

天水伏羲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帝王式宮殿建築群 。今天,伏羲廟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重要地點。

圖/窮遊er 磨人噠小栗砸

相傳院內原有64株古柏,是按照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種成,遺憾的是現在只剩37 棵,這些古柏蒼勁挺拔,冠蓋參天,使得莊嚴的建築群多了些古樸與脫俗之感。

玉泉觀— 「隴東南第一名觀」

玉泉觀,坐落在天水城北,俗稱城北寺,又名崇寧寺,因山上有一碧水瑩清甜的玉泉而得名。

▲元代秦州教諭梁公弼建寺時曾吟道:「山寺北郊,名山玉泉」。圖/窮遊er 磨人噠小栗砸

玉泉觀建於元大德三年,現存建築大多為明清時重建,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有「 隴東南第一名觀 」之稱。

圖/窮遊er 磨人噠小栗砸

道觀依山而建,正中間的大殿門口有一株歪斜得非常厲害的側柏。

圖/窮遊er 磨人噠小栗砸

觀內的「玉泉仙洞」為秦州八景之一,傳聞元長春真人邱處機的弟子梁誌通西行至此,不忍離去,於是在這裏築庵修洞,後來在此得道坐化。

圖/窮遊er 磨人噠小栗砸

除了擁有悠久璀璨的歷史,天水的飲食文化也獨具特色。

天水地處陜、甘兩個碳水大省中間,南與四川交界。所以在飲食方面受秦晉兩地的影響,以面食為主,同時也偏愛重油重辣。

除了麻辣燙,這些鮮少為外人所知的地域美食也值得一一品嘗。

|呱呱

天水人的早飯,唱主角的是一種名叫「呱呱」的小吃。

圖/窮遊er 磨人噠小栗砸

呱呱最早產生於西漢時期。

據傳說當時王莽篡漢,漢上將軍隗囂割據隴右,隗囂的母親碩寧王太後特別喜歡吃呱呱。後來隗囂兵敗,投奔西蜀,禦廚逃離宮城,在天水城裏租一間店面,專門經營呱呱,從此呱呱這道美味開始在天水民間流傳。

圖/窮遊er 多多熊

呱呱的原材料主要是蕎麥,其制作過程並不簡單,首先將蕎麥磨漿,經過多次換水,取其澱粉,再將去掉雜質的澱粉加清水文火慢熬,直到蕎麥粉熬至粘稠,呈現出琥珀般的色澤,方可出鍋。

圖/窮遊er 多多熊

天水呱呱的吃法也比較獨特,先用手捏碎,再拌上油潑辣子、芝麻醬、食鹽、食醋、蒜泥等調料。吃起來香辣可口,令人食欲大振。

|杏仁茶

在天水,賣呱呱的附近總是能看到杏仁茶的身影。

杏仁茶和杏皮做的甜甜的杏皮水不同,它是把苦杏仁去皮、磨成糊狀,在鍋裏煮沸,再撒上少許小茴香,喝起來鹹中帶甜,味香醇厚。

圖/窮遊er 多多熊

吃完香辣呱呱再來上一碗清香的杏仁茶,再愜意不過。

|涼粉

在天水 ,涼粉是能當主食吃的。

圖/窮遊er 多多熊

一塊涼粉,如果用小孔漏勺在頂部輕輕一轉,涼粉變成一根根細條,就叫「撈撈」;側面用刀削成薄片,叫「削削」,取名可謂直接而生動。

圖/窮遊er 多多熊

涼粉的形狀不同,口感也有所差異。撈撈吃起來細嫩筋道,削小則爽滑入味,想要一次性吃到兩個口味,可以來份雙拼。

圖/窮遊er 多多熊

|豬油盒

豬油盒是天水的一道名小吃,是在清代宮廷點心「豬油餑餑」的基礎上改制而成的。

圖/窮遊er 多多熊

豬油盒經過烙、煎、烤綜合加工,外表色澤金黃,帶著豬油的醇香。

圖/窮遊er 磨人噠小栗砸

吃起來酥脆松軟,香而不膩表面,尤其是外面那一層焦黃的酥脆最誘人。

|漿水

在之前的一篇:甘肅有多甜!(點選檢視),有讀者朋友就提到了漿水。

「消暑憑漿水,炎消胃自和。」甘肅人的夏天離不開漿水,所謂漿水,就是發酵酸菜的湯汁。

漿水的制作方法並不繁瑣,選用鮮嫩的苦苣、苜蓿、薺菜等野菜為原料,澆入煮沸的清面湯,冷卻後加「酸引子」(一般為舊漿水),在瓷罐內蓋好,過兩三天,一缸清澈透亮的漿水就成了。

漿水可以直接舀出飲用,也可以做成漿水面。

制作好的漿水帶著一點平糊的清香,喝的時候加一勺白糖,口感上更加酸甜可口,清熱解渴。

也可以在一碗煮好的手搟面澆上用胡麻油嗆鍋煮熟的漿水,再配上一份虎皮辣子,酸酸爽爽的來上一碗,仿佛可以抵擋一整個夏天的炎熱!

圖/窮遊er 磨人噠小栗砸

如今不管走到哪兒,一瓢漿水的清香味都留在思鄉人的內心深處,成為了背井離鄉的天水人一道解不開的鄉愁,愈久綿長。

▲漿水魚魚

天水,一座因「天河註水」的傳說而得名的古老城市,一座位於黃土高原的寶藏城市,它美麗且又充滿氤氳的煙火氣,歲月和光陰積澱起來的獨特風情,仍在廣袤的西北大地上散發著迷人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