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什麽是天地相合與日妖宵出

2024-08-27科學

什麽是天地相合 與日妖宵出

原創作者:肖輝一二三 湖南懷化

【山海經中】最早篇幅最大的【五藏山經】中,說到昆侖、天下、天帝、天地等,沒有說到月亮或與月亮相關的內容;經中說到太陽的出入現象,如「處於東海,望丘山,其光載出載入,是惟日次」及「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氣員,神紅光之所司也」,可是唯獨沒有說到月亮的出入現象。深入研究【山海經】後發現,上古月球被人們稱為「昆侖」或者「天」。

進一步研究發現上古月球曾從中國大地上空飄過,引發了長期強降雨,造成大洪水、隕石雨、地震和海侵等極端災害。當時月球距離地面很近,甚至近到只有幾千米,月球籠罩在人們頭頂上空,這種現象稱為「天地相合」,其中的天字指的就是上古月球。天地相合一詞最早出現在老子的【道德經】中,經中「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就是對上古月球事件的最簡要表述。

上古月球在中國大地上空產生的效應,導致了蚩尤部落集團為了生存而與黃帝聯盟大戰,以及帝堯之時的滔天洪水;在舜禹時代更有奇異極端災變,並由此產生了很多神話。

舜命禹征三苗事件,在【墨子·非攻下】載:「昔者三苗大亂,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龍生於廟,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變化,民乃大振。高陽乃命玄宮,禹親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古本【竹書紀年】將「日妖宵出」註釋為「日夜出,晝日不出」。

三苗,即「三苗國」, 又稱「三毛」、「有苗」、「苗民」。其有關傳說見於【尚書】【左傳】【墨子】【韓非子】等。三苗部落聯盟在黃帝和堯舜禹時代就存在,南方三苗控制了整個長江中遊地區,即在今洞庭湖和鄱陽湖一帶,並向北大規模擴張,北達河南南陽地區,逐鹿中原。這段歷史,郭璞【山海經·海外南經】「三苗國」註記載:「昔堯以天下讓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殺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為三苗國。」三苗國在【山海經】中名「三毛國」,【海外南經第六】:「臷國在其東,其為人黃,能操弓射蛇。一曰臷國在三毛國。」考古發現的長江中遊江漢地區的屈家嶺、石家河等文化歸屬三苗。

江漢平原

現今研究的結論是,禹征三苗是相傳中國上古時代,距今4000多年前,虞夏之際,堯舜禹相繼展開征伐三苗的統一戰爭。北方華夏族聯盟在大禹帶領下,同南方三苗部落聯盟進行了一場大規模戰爭。戰爭持續數十年之久,文獻記載禹以德折服三苗,最終三苗被征服。

堯舜禹伐三苗戰爭的起因主要見於【尚書·呂刑】,【呂刑】曰:「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戮無辜……民興胥漸,泯泯棼棼,罔中於信,以覆詛盟……」值得註意的是,【尚書】乃周代典籍,離堯舜禹超千年以上,其言語當然要仔細斟酌。三苗如此暴虐,非但沒有被從內部瓦解,其族群尚能征戰無敵,其中所言之詞實難成立,從三苗幾十年與華夏的戰爭,三苗內部是凝聚的,這與幾千年來他們的後裔仍然歌頌其先祖的功德不相符合,因此「三苗大亂」的根本原因令人質疑。

到底是什麽原因使「三苗大亂」呢?不能僅以【尚書·呂刑】為依據,【墨子·非攻下】講的是另一回事,完全不同,更像是災變說,而且說的很詳細,不像是刻意為之,更像是對當時事件的記載。首句「三苗大亂,天命殛之」直接給該事件做了定性結論,即「天命殛之」,是「天」要滅掉三苗。「天」是什麽?「天」是人們對上古月球的稱呼(或昆侖),這個問題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論述過了。當找回「天」是指上古的月球後,舜禹征三苗事件的真相就立馬顯現出來了,是上古月球造成了極端災害,三苗族群生存出現了危機,引起族群巨大動亂,造成侵伐戰爭。

短短的文字表述,明確說禹征三苗之時各種極端災難集中爆發,是「天」造成了天象、氣候、地震、地裂和五谷難種災變,這絕對是人類歷史上難以遭遇的滅頂之災,故稱之為「天命殛之」。這簡直就是改天換地的事件,是什麽樣的能量能同時使多種巨大災變一起發生呢?答案只有一個,只有上古月球具備此能量。

如圖1所示,是月球對大地的俯檢視,圖中大圓表示月球,大小與中國地圖的比例相匹配。帝堯之後的月球繼續西移,如圖中月球位置所示,其中心位置已經移到祁連山,此時江漢平原仍處在月球的覆蓋中,估計距離黃帝戰蚩尤已過去80多年,中國東部因海侵而消失在了大海中,山東成了兩個大島嶼,其周邊則成了群島,蚩尤九黎聯盟的族群都已成功轉移。如圖2所示,江漢平原平均海拔僅27米,早已被海水所淹沒,與九黎族群不同的是,三苗族群在海侵到來時,可以逐漸向高海拔遷徙,從而向外擴張勢力爭奪地盤,引起侵伐戰爭。

圖1傍晚陽光從月球底部斜射江漢平原 圖2 江漢平原消失在海侵中

石家河遺址是長江中遊最大的史前遺址。是三苗重要地域,是中國五大史前都邑聚落之一,是長江中遊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明中心,距今5900年至3800年,前後跨度長達2000多年。如圖3所示,遺址處於大洪山余脈與江漢平原結合部,地勢由北向南微傾斜,地面海拔僅28~36米 最高點位於龍王村,海拔49.5米;最低點李嘴村海拔25.2米。屈家嶺文化遺址位於湖北省京山市,距今5300-4500年,在江漢平原邊沿,東、南、北三面是海拔40~50米的或聚或散的小丘陵,海拔約40~42米。整個江漢平原位於兩湖盆地西部和中部,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是長江中遊平原的重要組成部份,與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平均海拔只有27米左右,是中國海拔最低的平原之一。

圖3 上古江漢平原被海水和洪水淹沒

由圖1天地相合圖可知,上古華夏兒女生活在天與地之間的狹小空間中,中國是天地之中的國度。看到此圖,「三苗大亂」的根本原因已經找到,原來是上古發生了「天地相合」。是月球造成了滄海桑田和長期強降雨等超級災難,三苗地域被海水和洪水所淹沒,人們為了逃離洪泛區被迫遷徙,這才是「三苗大亂」的真相。家園沒有了,三苗聯盟只能遷徙,然而北有華夏族的阻擋,生存之戰不可避免。所以,史上舜禹戰三苗實非舜禹討伐三苗,本質上是三苗因海侵要遷徙至高地以求生存,不得已而北戰華夏族爭奪生存空間。

有證據嗎?有。考古證明,以江漢平原為中心的廣大地區,新石器時代是自成體系的文化,曾存在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等三種有承繼關系的古文化。原來南陽盆地曾是仰韶文化先民世代的居地,後來黃河流域系統的古文化卻突然在這裏中斷了,原本屬於華夏族區域的南陽盆地,結果被三苗聯盟所得。這說明三苗聯盟抗爭的成功,是三苗突破了華夏族的抵擋,成功突圍海侵和洪泛區,獲得了新的生存空間。

由圖1可知,黃河以南同樣是洪泛區,情況好不到那裏去。因此,長江以北的三苗集團有一部份順秦嶺、大巴山走向,遷徙去了西北三危之地,甘青一帶和蜀地;有的朔江而上去了四川;有的向南去了南部山區。在【大荒北經】載:「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其中「黑水之北」是祁連山北至三危,經中所記載與三苗有關。【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載:「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鹹服。」說的正是這一段歷史。司馬遷只說三苗「數為亂」,將三苗驅趕至三危之地,並沒有說為何而亂。不過,令人質疑的是,大禹能將一個龐大族群驅趕至2000多公裏外的三危安身立命嗎?顯而易見,遷徙事件是真,但事件性質的表述可能非真。在黃帝時三苗就是九黎部落聯盟的成員之一,舜禹戰三苗是繼黃帝戰蚩尤的後續歷史,時間相隔相當近,說明黃帝並非黃帝紀元時代的黃帝。

「三苗大亂」是天地相合造成的,那麽極端災變就得以解釋。什麽是「雨血三朝,龍生於廟,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變化」呢?當天地相合時,月球壓頂,地震,地裂沙湧,月球隕石雨等造成了「天塌地陷」;海進,強降雨,造成洪水泛濫,於是桑田變滄海。眾多巨大災變同時發生,不但人恐怖,動物亦然。上古的月球尚有活力,火山噴發,巖漿奔流,月球產生奇怪降雨,甚至有隕石降落;月球主導大氣環流,在江漢平原地區夏天會降冰雹;因月球離地球太近,其重力的作用會使地殼產生構造運動形成地震、地裂和泥漿噴湧;氣候變遷,五谷變種當然也會伴隨產生。

以上就是老子所說的「天地相合」。雖然上古月球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迫使各族群四處遷徙,但最終導致不同族群和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與融合,反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歷史行程。老子說的「天之道,利而不害」或許就是對天地相合最恰當的哲學詮釋。

什麽是「日妖宵出」呢?其實是月球擋住了陽光產生的光學現象。如圖1中的江漢平原地區,白天日短,午後不久月球完全擋住陽光後就開始天黑了;由於月球離地球太近,阻擋陽光時間很長,直到過了四個多時辰,至戌時末陽光才從西邊經月球底部斜射至江漢平原,緊接著太陽開始落山進入夜晚;在四個多時辰的黑暗時光中,人們已經感覺是夜晚了,可是陽光又短暫的出現。這就是江漢平原的「日夜出」。又圖1中的四川盆地,更有可能是早晨日出不久後就沒有了陽光照射,直到傍晚陽光才再次出現,整個白天沒有陽光的照射,於是就產生了「晝日不出,日夜出」的錯覺。這就是所謂的「日妖宵出」。

上古之時,人們頭頂上空被月球覆蓋,很多地方都被雲霧所遮蔽,是看不到月球全貌的,當然不會有日食的概念。這種現象的本質可以理解成日全食,所不同的是上古的月球阻擋陽光的時間太長了,不是如今的幾分鐘。其實,除了「日妖宵出」外,還有更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如【太公金匱】:「三苗之時,三月不見日。」從圖1天地相合圖中可以推測,因月球覆蓋了中國大地,會使有些區域始終處於雲霧覆蓋之下,出現很長時間都是天明而不見陽光,三月乃至更長時間都有可能,這些地域常被稱為鬼方或幽都。

月球遠離地球

既然有「天地相合」,那麽有「天地分離」嗎?有。【山海經·大荒西經第十六】載:「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說的就是「天地分離」,與顓頊帝禁止巫師降靈,斷絕人神溝通有關,這件事又被稱為「絕地天通」。

綜上所述,天地相合與日妖宵出佐證上古月球確實在地球附近。

2024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