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天文學家預測:6億年後日全食就會消失,因為月球越來越遠了

2024-08-26科學

1969 年,太空人於月球放置了一塊激光反射鏡,自此天文學家得以迅速測定地月距離,不過緊接著他們便察覺:月球正以每年 3.8 厘米的速率遠離地球。

鑒於地月系角動量守恒所導致的此現象,會致使月球於天空中漸趨縮小。最快在 6 億年後,月球在天空中的占比將顯著小於太陽,這表明日全食將會絕跡,僅留存日偏食抑或日環食。

經由對月球歷史的探究,天文學家另有發現:在 45 億年前月球初誕之際,與地球相距僅 8 萬公裏,彼時月球看上去較今時要大兩三倍,日食在當時的地球上頻繁出現,而現今月球距地球已達 38 萬公裏,完美經過人類聚居區域的日食也愈發稀少。

不止是月亮,太陽自誕生起實際上亦產生諸多變化,其中最為顯著的當屬其愈發明亮,由於內部核聚變反應的持續進行,太陽每過 1.1 億年,亮度便會提升 1%,此趨勢於未來會致使地球溫度漸升,太陽系的宜居帶在 10 億年後將抵達火星軌域,繼而是木星和土星的衛星。

當下太陽正值活躍階段,太陽黑子的數量持續增多,地磁暴更是多次出現。因而從長遠視角審視,人類文明離開地球奔赴其他星球,乃無可規避之行程,現今對月球和火星的探索僅僅是預先演練罷了。

6500 萬年前,恐龍因一顆直徑達 10 公裏的小行星而滅絕。天文學家認定,地球遲早會再度遭受小行星的撞擊。在地面天文台的監測範圍內,地球的公轉軌域存有眾多流星雨。當地球穿行其間時,便會引發流星雨,此實則為小行星在大氣層中灼燒所留的痕跡。

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太陽系置身於本地泡之中,此乃超新星爆發所遺留的星雲。再過 500 萬年,太陽系將脫離該區域,持續其在銀河系中的公轉行程,直至 2.2 億年後方可重回當下所在之處。

在長達 2.2 億年的公轉歷程裏,太陽系或許會遭遇銀河系內的流浪黑洞。甚至地球上數次小規模的物種滅絕,乃是由超新星爆發的輻射抑或黑洞輻射所造成。然而,太陽這顆中等質素的黃矮星不會化作黑洞,只會於 50 億年後膨大為紅巨星,繼而消散為一團行星狀星雲,最終以留下一顆白矮星收場。

【總體來看】

不管是太陽、月亮,抑或宇宙中的漂泊黑洞,其存在皆在警示我們:我們所立足的地球絕非人類永遠的家園,它恰似一個搖籃,人類文明遲早得告別這個搖籃,朝著更為廣袤的星辰大海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