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70年來七測珠峰、兩下南極!國測一大隊:山河萬裏,就是答案

2024-10-07科學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 新中國成立之初,許多嶄新的事業剛剛起步,一批又一批拓荒者的腳印,就這樣鋪滿了中國的萬裏山河。70余載,我們見證了許多中國奇跡,在它們的背後也留下了無數奮鬥者的足跡。總台財經節目中心推出特別報道【群星閃耀時】,帶您認識「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獲得者——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這支隊伍也被稱作「國測一大隊」,一起去幾代人的故事裏,尋找他們一次又一次出發的答案。
國測一大隊:山河萬裏,就是答案
10:30
在蜿蜒曲折的南方公路上,一個水準測量小組沿著起伏的山路快步前行。低垂的稻穗飄散出熱烘烘的稻香。這與他們的家鄉很不一樣,不管是關中平原還是黃土高坡,地裏的高粱早都浸潤在涼爽的秋風裏了。
一年離家300天,這樣的酷暑並沒有影響他們手裏極其精細的工作。他們以不超過35米為間隔架設儀器,觀測讀數,在每天大約20公裏的路程上不斷重復。最高等級的水準測量,每公裏偶然誤差不能超過正負0.45毫米。標尺是否垂直,測距是否準確,都決定著最終結果。
以最大的敬意對待每一個微小的數碼,用默契的配合讓繁復的勞動推進得行雲流水。即便在最尋常的任務中,國測一大隊還是顯露出了與眾不同的氣質。
一路上很少會有人註意到他們,但他們就曾這樣一步一步,一次一次走到了世界之巔。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長 李國鵬: 那時就是有感而發,由於氧氣不足,我發不出聲。同事後來看到我說,那天有點歇斯底裏的感覺。
2020年5月6日,由國測一大隊和中國登山隊組成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向頂峰發起沖擊。幾十年不遇的天氣導致兩次沖頂失敗,隊員的體力和氧氣已大量消耗,而視窗期所剩無幾。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長 李國鵬: 失敗的可能性不敢想象,因為已經準備了一年,又是國家的重大任務,我們要按時對外釋出。這時就涉及人員裁減,誰服從、誰補充,任務的重新分配。正常人無法想象,到了8000米以上,每邁一步,可能意誌不堅決的時候,你寧可倒在這都不想再登了。
淩晨兩點,8300米營地,8名精減後的登頂隊員第三次向峰頂進發。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長 李國鵬: 我大概半個小時出一次帳篷,仰天長嘆,又是大雪。6月初就徹底沒機會了,我們這回必須沖一把。
6個交會點早早將儀器對準珠峰,等待覘標豎立,實際上他們已經在這裏飲冰臥雪11天。
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這一刻,千裏之外有無數人跟隨著直播訊號歡呼慶祝,人群中的總指揮李國鵬卻心事重重。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長 李國鵬: 所有人都在歡呼的時候,我心裏想的是我們的數據怎麽樣。這個鏡頭過去以後,我們幾個人就坐在帳篷裏,開始和山上說為什麽儀器不工作了,為什麽覘標現在還沒有立起來。
此後的150分鐘,測量登山隊員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的新紀錄。峰頂的惡劣環境讓儀器狀況頻出,大本營內每個人的視線都緊緊跟隨著儀器上的按鈕,訊號燈的每一次閃爍都扣人心弦。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長 李國鵬: 真正對我來說放心的是5月28日晚上11點,數據全部從電腦下載下來,非常好。我記得那天晚上朝鄉上走的時候,我們一個隊員在車上說,這才叫凱旋。
他們用雙腳丈量出的數碼,覆寫了珠峰高程數據被國外壟斷的歷史。70年來,國測一大隊七測珠峰、兩下南極,徒步行程超越6000萬公裏,他們翻越最險峻的山峰,領略最壯麗的風光,也在最寒冷的地方,流下過最滾燙的眼淚。
極限不只在山頂,也在日常的每一天。在測繪隊員眼裏,中國是由千千萬萬個數不清的點組成,每一個點都需要有人走過去架上儀器,留下一組有溫度的數碼。儀器在變,但惡劣的工作環境沒有改變。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長 李國鵬: 國測一大隊之所以是一個英雄的團隊,英雄的背後肯定是艱難。不可能無緣無故成為英雄,所有的英雄肯定意味著巨大的付出。
他們行在曠野,根在西安,城南這塊路牌訴說著這裏的歷史。這裏是國測一大隊的大本營,晨光中,中國第一代測繪人身手不凡,頗有當年走南闖北的風範。
院子裏匯聚著天南海北的口音,他們在國家亟須測繪數據時,響應號召來到這裏。年輕時,隊員們在外出生入死,院子裏的家屬總會相互扶持。半個多世紀沈澱出的溫情,讓這裏成為他們離不開的地方。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退休職工 呂翰鈞: 有了衛星測量以後,測量概念全變了。再回大地隊,都是「測盲」了。
這位自稱「測盲」的老先生是呂翰鈞,今年90歲了。作為隊裏的模範人物,他們的照片與46位犧牲前輩的事跡相向而立,這是一份莊重的致意。他們當中,有人喝幹墨水長眠沙漠,有人為保護儀器摔下深淵。每一寸國土,都閃耀著測繪隊員的忠誠與血汗,中國的輪廓在他們腳下逐漸清晰。
許多國測一大隊老隊員的足跡至少可以繞地球三圈,如今使用的每一個測繪數據,都閃耀著他們青春的光芒。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退休職工 段學清: 國測一大隊就是吃苦的單位,後來的人也很珍惜我們前面所作的付出,他們也不敢馬虎。我們吃過苦、奉獻過,我們沒有遺憾,很自豪。
一段28年前的采訪,讓我們看到了在時間的另一端,他們初心如磐。在人聲鼎沸的時刻,他們不是故事的主角,但在無人在意的角落,他們不曾懈怠每一個細節。如果要問他們做了什麽,山河萬裏就是答案。
「既然命運使我們選擇了大地,大自然就是我們最好的朋友。艱苦的工作、惡劣的環境曾使我們流過弱者的眼淚,饑餓和幹渴有時會把我們唯一的希望砸得粉碎。然而,當我們登上高山之巔時,腳下的一切都變得渺小。」
抵達生命的邊界 丈量每一寸山河
03:18
從戈壁到雪山,從極地到蒼穹,測繪隊員們的腳印,成為引領拓荒者前行的座標。
「再走一步吧,早一天完成測量,國家建設就能早一天開始。」
「這些數碼看不見摸不著,千裏之外的城市,會有人知道我們嗎?」
在怎樣的荒涼中,才會留下這樣的日記。可是你看,他們的臉上分明帶著笑意,荒涼的是大漠,不是他們的人生。戈壁荒灘,是國測一大隊許多隊員測繪的起點,他們踏出的座標指引著拓荒者在生命禁區發現了不為人知的富足,讓新中國邁出了工業化的腳步。
塞外邊疆,他們觸摸祖國的每一寸肌膚;雪域高原,他們在雲端深處向天問路。70年了,國測一大隊的腳步,印在每一個「祖國需要的地方」。並肩向險峰,只身赴蒼茫。在他們遠去的背影裏,鉆頭挺進地心,高樓拔地而起,嫦娥九天攬月,蛟龍深海探底。
接力,是這支隊伍一直擅長的事情。8848.86這個數碼,起點不在山腳的大本營,而在5000公裏外的黃海之濱,把它們連線到一起的,就是測繪隊員的腳步。數據像上台階那般,一站一站地傳遞,從水準原點走到了世界屋脊。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測繪精神,也跟著一代又一代的測繪隊員傳承在廣袤的中國大地,流淌在漫漫的時間長河。
珠峰,只要它想,隨時可以把我們永遠留下。比山頂更先到達的,或許是生命的邊界,但比儀器更重的是丈量每一寸國土的莊重承諾。
大自然把難得的敬意都獻給了通關的強者。被太陽灼傷的皮膚會得到明月清風的呵護;看見過天山雪蓮的眼睛,也望得見更加深邃的夜空。我們眼裏,裝下的是同一片浩瀚蒼穹,可只有他們通曉這天地間的密語。點點繁星,是宇宙裏的恒久座標;獵獵風旗,是星星在大地上的倒影。密布蒼穹的群星,值得每一個閃耀的時刻。千裏之外的我們,也記得他們踏過的每一寸山河。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王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