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地下3000公裏,科學家發現外星遺跡,還跟月球起源有關系

2024-04-25科學

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科學家在地球內部竟然發現了一個外星遺跡,體積有兩個月球那麽大,就像一個腫瘤一樣盤踞在地幔深處。

更神奇的是, 這個外星遺跡還跟月球的起源有關系。

時間回到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科學家透過地震波反射,發現在地幔和地核的邊界處,也就是地下3000公裏的地方有兩個異常結構, 它們並不是地球本身的一部份 ,而是明顯來自另一顆星球的物體,也就是我們最開始提到的外星遺跡。

目前的月球形成理論認為,45億年前,剛誕生不久的地球被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過,這個名為提亞的天體,在撞上地球後直接碎裂,殘骸和地球的碎片一起,在重力作用下凝聚成了月球,但由於撞擊太過猛烈, 所以提亞的一部份已經深深嵌入了地球內部 ,並在後來的演化中被地球包裹在了地幔和地核的交界處。

這兩塊外星遺跡,目前的專業名字叫大型橫波減速帶,它們各自寬4000公裏,高度將近1000公裏,在它們上面還有大量火山痕跡,地質活動非常頻繁,由於它們的構成和地球本土物質不同,所以才能在幾十億年時間裏長期保持穩定, 不會被地球物質同化。

天文學家相信,今天的月球也是由地球和提亞的碎片組成的,所以未來我們也有可能在月球的地下,發現來自遠古地球的物質,這並不是異想天開,因為科學家在南極就發現過來自火星的隕石,它能來到地球,就是因為火星過去被一顆小行星撞擊過,產生的碎片飛行了幾億公裏最終到達了地球。

其實在早期的太陽系,天體之間彼此撞擊是很常見的事情,地球在被提亞撞擊之前,也是經歷了幾百上千次碰撞融合, 才擁有了足夠的體積變成了行星, 甚至如果提亞不撞地球的話,它本身也有可能成為太陽系的行星之一。

相較於太空,我們人類對地球內部的了解其實很少,目前最深的鉆孔也才12公裏左右,連地殼都沒突破,更別提地幔和地核了,因此科學家現在研究地球內部,更多還是靠地震波的反射,總體效率並不高,那麽有沒有一種辦法,讓我們不用鉆探地球, 也能了解地球核心區域的情況呢?

天文學家認為,小行星帶內的靈神星本質上就是一顆行星內核,甚至小行星帶本身就有可能是一顆行星,只是被木星和火星的重力撕碎了而已,重金屬含量極高的靈神星,就是這顆行星的核心,此刻它就漂浮在小行星帶內, NASA已經發射了探測器前往靈神星 ,未來透過分析靈神星的物質構成,就能幫助我們更了解地球內部。

從長遠來看,我們人類是肯定要離開地球進入太空的,月球和火星都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新家園,此外宇宙中的超級地球和第二地球,雖然都距離我們幾百光年,但等超光速飛船技術實作以後, 它們也會成為人類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