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蛇這個動物太不尋常了,你沒法不對它另眼相看。
1)蛇無足而能行、無抓而能攀、無鰭而能遊,甚至無翅而能飛。
像毛毛蟲那樣伸縮移動人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身體幾乎沒有可見的動作就可以「無動力」的運動本身就非常反常了。
能攀、能遊,也就罷了,能飛就實在實在是過分了,超綱了。
別說原始人、古人,就是我們現代人都還沒有實作這種飛控技術。
實作得了的話,無人機甚至可以換一個形態——很難有什麽形態比蛇形機器人有更強的適應力了。
2)蛇類有超強的新陳代謝能力。
就是動不動可以幾個月甚至一兩年不吃東西,仍然能保持生存。
3)因為蛇類個體彼此間的相似性,古人誤認為小蛇和巨蟒是同一個物種,認為很小的蛇類可以經過幾十上百年的生長長成體長數十米的巨蟒。而又因為這種高度相似性導致的不可分辨性,導致人們強烈的相信蛇可以永生不死。
4)蛇可以吞噬遠超頭部大小的獵物。
5)蛇可以咬死體型遠大於它的對手。
你想想看,一個動物,沒有腳可以走,沒有手可以攀登,沒有翅膀可以飛,不吃東西不會死,壽命無限,可以長到幾十米長,水缸粗細,可以整吞活鹿、小牛,咬一口獅子都能咬死。
你會不會覺得這東西有點不同尋常。
虧得蛇夠多,不算罕見,否則現在大部份電影外星人都會長得像蛇,而不是像章魚。
蛇類在人類神話和宗教故事裏的地位是普遍顯赫的。
這是人家靠真本事打出來的,不服也不行。
這是操蛇之神,是中國古文化中的經典形象,對應的文化主線和隱線極其復雜,也是對殷商及之前的重要考古探索內容。操蛇之神的文化概念必須得從三個方面講解。
一、典籍中的操蛇之神形象
操蛇之神是中國古文化中的經典形象,頻繁出現於古籍,其主要分成三類。
(一)山神或自然神
【列子·湯問】中,因為愚公移山的行為而上告天帝的 山神就是操蛇之神 。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
為什麽這裏的山神會是操蛇的形象?這源於古人對自然的崇拜、對蛇的崇拜。
在古人類文化中,蛇就是靈性的象征,這源於蛇的特性。先人認為駕馭了蛇的力量就能駕馭自然的力量。作為自然象征的山神,自然應該有這種人蛇相結合的姿態。
(二)巫
先前也提到了,蛇就是靈性的象征,因此巫祭施術時常以蛇作為道具,蛇因此也成為了巫的象征。
【海外西經】:「巫鹹國在女醜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海外東經】:「雨師妾在其北,其為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龜。
【海內北經】:「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棓而東向立。一曰龜山。」
也就是說,因蛇作為巫的常用道具,巫就有了操蛇的形象。同樣,因龜也同樣是常用道具,巫也有操龜的形象。
換而言之, 在上古時期,巫普遍是操蛇之神的形象。
(三)操蛇之神的變種——踐蛇之神
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䝞。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兩青蛇,踐兩赤蛇,曰不廷胡余。西海陼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弇茲。
與傳統操蛇之神不同的是,這些屬於變種—— 踐蛇之神 。在這裏,蛇圖騰正式被鳥圖騰征服。
對應的事件則是東夷部族(其至高神為帝俊,對應的鳥圖騰崇拜)占據主導地位。那位 「絕地天通」 的顓頊就出於東夷少皞部,所謂「絕地天通」即是此時 觀察候鳥以明時令的物候歷制度 轉變成了 以觀測大火星的方位來確定農時的天文歷制度 。
顓頊是古代三皇五帝之一, 是北方黑帝、水神。
北方有神顓帝,乘坎執矩司秋,生凝結嚴氣,萬物到此藏伏,所以水居之故,壬癸亥子同也。
二、宗教故事、民間傳說中的操蛇之神
從民俗文化及宗教故事的角度分析,操蛇之神的形象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一)六天故氣
六天指的是自上古以來的 血食祭祀制度 ,是古中國官方政治制度乃至意識形態的基礎,儒家的一整套禮教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六天故氣指的就是這種血食祭祀制度對應的祭祀物件,小學課文【西門豹治鄴】中的河伯就是六天故氣。
而血食祭祀制度是何時被淘汰的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中國道教對血食祭祀制度的抵制,其標誌即是於早期道教的教義中就確立了 三天正法為正統,六天故氣為淫祀 。
以漢安元年壬午歲五月一日,老君於蜀郡渠亭山石室中與道士張道陵將詣昆侖大治新出太上。太上謂世人 不畏真正而畏邪鬼 ,因自號為新出老君,即拜張為太玄都正一平氣三天之師,付張正一盟威之道,新出老君之制, 罷廢六天 三道時事, 平正三天 ,洗除浮華,納樸歸真,承受太上真經制科律。——【三天內解經】
自然, 操蛇之神就是典型的六天故氣 ,因反對血食祭祀制度、抵制六天故氣的 文明演變行程 而難見於後世的神仙形象中。
文明的演變,使得血腥的操蛇之神形象被淘汰。
(二)操蛇之神的變種——蛟龍
在相關故事裏,有人蛇相結合姿態的操蛇之神僅出現在東晉道士許遜的傳記中。
真君歸郡,周覽城邑,有一少年美風度,衣冠甚偉,通謁自稱姓慎,禮貌甚恭,應對敏給,遽告去。真君謂弟子曰:適者非人,老蛟之精來見試也。吾故愚之,庶盡得其醜類耳。跡其所之,乃化為黃牛,臥於砂磧之上。真君乃剪紙,化黑牛往鬥之。令施岑持劍,俟其鬥酣,即揮之,中其股。牛奔入城南井中,真君遣符吏尋其蹤乃知,直至長沙。於賈誼井中出化為人,即入賈玉史君之家。先是蛟精慕玉之女美,化為一少年謁之,玉愛其才,以女妻之,居數歲, 生二子 。常以春夏之交孑然而出,至秋則多載寶貨而歸,蓋覆舟所獲也。是秋陡還,詒玉雲:為盜所劫,且傷左股。
真君乃為醫士謁玉,至其堂叱曰:江湖蛟精,害物非一,吾尋蹤至此,豈容逃遁,速出速出。蛟精計窮,乃見本形,為吏兵所誅。 二子亦皆為小蛟 ,並誅之。 賈女亦幾變形 ,真君給以符,故得不變。真君謂玉曰:蛟精所居,其下即水,可速徙居。玉從之,其地果陷為潭,深不可測。——【旌陽許真君傳】
在這裏,老蛟之精是能 在人蛇之間變化的形象 。有趣的是 老蛟與人之間並沒有生殖隔離 ,且人也能變形成蛟。
話說在晉武帝時期,江南一帶出現了一條孽龍,生養蛟黨繁盛,擾害百姓,沒有人能夠降伏它。據說這條孽龍原本是一位聰明的才子,名叫張酷,由於 誤食火龍下的卵而變成了一條孽龍 ,長得 人首龍身 。這孽龍 喜則化人形而淫天下之女子 ,怒則變精怪而興陸地之波濤。或壞人屋舍,或 食人精血 ,或覆人舟船,取人金珠,為人間之大患。太白金星預知有此事,即奏請玉帝,下旨伏妖。玉帝便命玉洞天仙,讓他變成一只金鳳,口銜寶珠下凡,到許肅家投胎。——【警世通言】
這是【警世通言】,其題材或來自民間傳說,或來自民間宗教寶卷和小說。講述的是【旌陽許真君傳】中的 老蛟之精是由人所變, 且有操蛇之神那人蛇相結合的姿態、六天故氣的血食祭祀面貌。
中國民間傳說中,不乏有人因食龍珠、龍卵而變化成龍的。這也可以理解成是古人對神仙的追求:要是做不了神仙,做條蛟龍也挺好的。 最起碼蛟龍也有神通,還能長壽,還能做香火神系中的山水自然神——龍王。
吾仙去後一千二百四十年間,豫章之境,五陵之內,當出地仙八百人,其師出於豫章,大揚吾教。郡江心忽生沙洲,掩過沙井口者,是其時也。此時小蛇若為害,彼八百人自當誅之,茍不害於物,亦不可誅也。——凈明道龍沙讖
在這裏,我們能直觀得到一個認知: 古人認為蛟龍極為長壽,最起碼能活一年二百四十年。
換句話講,能讓人變化成長壽蛟龍的龍珠、龍卵,在古人眼裏就是不死藥。
源於對死亡的恐懼,古人類逐漸有了對成為操蛇之神的期望。 這也是人文主義的覺醒,是人征服自然的趨向。
(三)與操蛇之神相關的一些神話概念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 蛇解、羽化 這種古人習以為常的詞,是由操蛇之神演變出來的神話概念。
(一)蛇解
「蟬蛻蛇解」,動物透過變化而轉化和延續生命形態的方式給人們以遐想。在中國傳統觀念中有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內容,即否認肉體的不可永久性,即便在肉體死亡後,還是希望以之為基礎達到成仙永恒的理想,並不僅僅是靈魂進入天國,當時人稱為屍解。
此點在早期道教文獻【太平經】中也有記述: 「人居天地間,人人得一生,不得重生也。重生者獨得道人,死而復生,屍解者耳。 」強調屍解可以「死而復生」。
屍解類別有火解、水解、兵解、杖解、劍解,另有太清屍解法、太一守屍法、太極化遯法、鮑靚屍解法、 太陰煉形 、水火蕩煉屍形、陰陽六甲煉形質法等,名目繁多。
當然,就古人的觀念,方法都是形式,能否成功看的是人。值得我們註意的是,因為古人對成為操蛇之神的向往,蛇解在屍解類別中是特殊的。換言之, 蛇解是上古主流的屍解方法,是最初的探索。
換句話說, 操蛇之神的形象代表了古人對成仙永恒的向往,蛇解則是古人在探索成仙永恒、長生不死的方法。
(二)羽化
羽化,舊時迷信的人說仙人能飛升變化,把成仙稱為羽化。
蛹蟲蛻變為長翅膀的蟬,凡人屍解為體生毛羽的仙人。蟬的蛻變除類似於「死而復生」之外,還有身體形態上的顯著變化,當時的人們認為,要想成仙,就得經過一番身生羽毛、臂變翼的羽化過程,即由人變為羽人,就可以成仙。
但除此之外,還有東夷部族文化(其至高神為帝俊,對應的鳥圖騰崇拜)的影響。前文也提到,那位「絕地天通」的 顓頊 就出於東夷少皞部,所謂「絕地天通」即是此時 觀察候鳥以明時令的物候歷制度 轉變成了以 觀測大火星的方位來確定農時的天文歷制度 。
能理解嗎? 古代道士身著羽衣,參星禮鬥 的文化根源,就在上古部族由蛇圖騰轉變為鳥圖騰後,其 巫師頭戴羽冠,身著羽衣,舉行星辰崇拜 的儀式中。
是的, 鳥圖騰對應物候歷制度,星辰崇拜對應天文歷制度。 是東夷部族的文明進步的直觀體現, 羽衣者參星禮鬥 的形象由此而來。
文明有其演變過程,看似神奇的理念都有樸素的原型。
三、漢墓研究(馬王堆辛追墓)——古人成為操蛇之神的儀式
故事本應結束,但馬王堆漢墓的出土,讓我們得窺古人對 成為操蛇之神 的熱衷,以及其相應文化理念。
馬王堆帛畫,線描版
(一)帛畫中的種種形象
我將按順序來講解此帛畫中相應形象對應古人的世界觀與神鬼文化。
1、鯨鯢交纏
最下部,那兩條相互交纏的大魚就是鯨鯢,是 海魚 。古人相信,泉為地之血。人死後,魂靈會透過地脈進入 水府龍宮 。鯨鯢交纏對應的觀念是人死後最好葬在地脈、水脈、亦或者說是龍脈之上, 這樣能確保人死後有可去之處。
由此可得,在上古文化裏不僅認為冥間是水界,還認為是 人需要冥間, 也揭示了 上古的墓葬文化 。
2、羊角怪獸
在兩條交纏大魚旁的是羊角怪獸,是陰府的象征。對應的是古人所畫地獄圖裏的陰差。
3、水神禺疆
在交纏大魚之上則是一個似龜之人,舉著大地,具考證其為 水神禺疆 。
【大荒經】中記載,「北極之神名禺疆,靈龜為之使也」「北海之神名日禺疆,靈龜為之使」。這也在蛇神禺疆身上,明確地增加了龜神的性格。此外,【列子·湯問】曾把禺疆描寫為「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山的人物;【莊子·秋水】稱北海之神名「若」,【周禮·春官·龜人】則說「北龜日若屬」。這樣一來,在禺疆身上便體現了 蛇神同龜神的合一 。
禺疆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海神、風神和瘟神,也作"禺強"、"禺京",是黃帝之孫。海神禺疆統治北海,身體象魚,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雙頭龍。風神禺疆據說字"玄冥", 是顓頊的大臣 ,形象為 人面鳥身、兩耳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支配北方。 據說禺疆的風能夠傳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風,將會受傷,所以西北風也被古人稱為"厲風"。
很顯然,帛畫中這位似龜之人——水神禺疆也有踐蛇之神的形象。並且還是那位 絕地天通的黑帝顓頊 的臣子。古人認為死者最終會去往 北海之神禺僵 掌管的茫茫 太陰 。
4、烏龜銜靈芝和貓頭鷹
烏龜,前文有說是巫施法時的道具。並且古人認為龜蛇都有高靈性,且更能契合山水地脈之氣。出現在馬王堆帛畫裏很正常。
貓頭鷹,也就是鸮。與殷商文化(與東夷文化極為貼近,且雙方高度通婚)中的鳥圖騰崇拜有關,所謂「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在東夷部族的文化裏,其至高神為帝俊,帝俊常與能夠自由翺翔。在天地間穿梭並來去自如的鳥類交流。因此鳥就被視為能與上天溝通的使者。
殷墟婦好墓中,我們能發現大量玉鸮、青銅鸮,不僅造型繁多且制作精致,鸮的特征非常鮮明。其中,商代婦好墓中的鸮尊最具代表性。「 鸮尊」為一對兩只,大小形制相同。外形為一昂首挺胸的貓頭鷹,作昂首挺胸站立狀,勾喙,雙目像人眼,寬耳豎立,高冠向兩邊分開,上面飾一對夔龍 ,其中正面的有雙角。
很顯然,烏龜和貓頭鷹在這裏都是 靈性 的體現,且貓頭鷹還有夜視之能,象征 在長夜中自由活動。人死如入長夜的死後世界觀 由此體現。兩者合一,則是 人因食龜銜之靈芝,其精神能像鸮一樣,於死後自由活動。
5、眾人祭祀死者
水神禺疆拖舉著的大地上,七人圍著死者拱手默哀,陳設鐘、鼎、壺等禮器,死者遺體身蓋絲織品。這個場景出現帛畫中就顯得很不正常。此帛畫含義很明顯,強調人能死而復生。但為什麽要出現 水神禺疆拖舉 的場景呢?邏輯推斷下, 這強調的是一種反差 。不光是 烏龜所銜靈芝 , 水神禺疆 也一定能在死者死而復生的過程中 起到重要作用 。
6、雙龍穿壁
雙龍涵蓋帛畫的大部份 ,不過我們能很直觀發現雙龍的尾巴在最下部。 顯然,雙龍源於水府 ,換句話講,雙龍指得就是山水地脈。死者(魂體)因能長久留世,自然能隨著山水地脈四處遊走,因此能去往一個神奇的地方。
7、木神句芒
玉壁之下的是鳥身人面的是木神句芒。
「 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 。」——【山海經·海外東經】
如果說最早的芒神是人獸化的鳥首人身形象,那麽後來就擬人化了,芒神是一個男人形象,在民間年畫中,則成了 二個笑瞇瞇的赤腳男孩的形象。 為什麽會和帛畫中一樣,也是兩位呢?
有春神為太昊、句芒合二而一說。民間流傳,太昊做了東方的天帝,他的臣子句芒,便做了他的屬神。他們兩人共同管理著東方青土樹木的原野一萬二千裏,共同為春天的神明。此種說法,與上述【尚書洪範】記載的,「帝太皞神句芒司之」也許並不矛盾。古代文獻無標點,或特許斷句為「帝太皞、神句芒司之」。太昊或為主神,句芒或為其下屬之神。這也與傳說中太皞主管東方,句芒為草木神、生命神的說法相吻合。
木神句芒的形象,說明了什麽?說明了雙龍的目的地——扶桑。
句芒是中國古代民間神話中的木神、春神、東方之神,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忠心耿耿地輔佐少昊。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神樹扶桑歸句芒管,太陽升起的那片地方也歸句芒管。
8、傾宮、授於經書
那兩只虎豹狀的獸左右抵著的斜柱,象征著 傾宮 。與雙龍的目的地相聯系,此處即是 扶桑宮 。
此時有兩位使者遞給死者經書,也就是死者於扶桑宮得授真正的屍解之法。
9、招魂鳥、華蓋立鳥
在扶桑宮上方的是飛廉,又稱招魂鳥。表明此時死者還未復生,處於扶桑宮內的是死者的精神體。
華蓋立鳥,象征屋頂。側面說明此是在扶桑宮內。
10、 日月環拱的操蛇之神
位於上方中央的人蛇相結合姿態的天神,假如是墓主死後復生的姿態,那就是 屍解成操蛇之神 。
如果是天界的神明,日元環拱的刻畫表明此 操蛇之神極其尊貴 。換句話講, 操蛇之神的姿態也是其理想姿態。
(二)太陰煉形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中的【漢鬼考】指出帛畫的含義,極可能就是後世道教的一種長生術,叫「太陰煉形」。
若其人暫死,適太陰,權過三官者,肉既灰爛,血沈脈散者,而猶五藏自生,白骨如玉,七魄營侍,三魂守宅,三元權息,太神內閉。或三十年,二十年,或十年三年,隨意而出。當生之時,即更收血育肉,生津成液,復質成形,乃勝於昔未死之容也。真人煉形於太陰,易貌於 三官 者,此之謂也。——【真誥·卷四第十五】( 上清派陶弘景 著)
第二神階左位"太微東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由於 扶桑 大帝住於碧海中,又與道教 三官之水官 相聯系,稱:"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真靈位業圖】( 上清派陶弘景 著)
扶桑宮是什麽地方?
是道教神仙文化中, 水府扶桑大帝 所在的仙境宮闕。
為什麽要在扶桑宮?
在道教文化裏,嘗試太陰煉形的人叫做煉陰仙客,其理念為「地氣吸天光」,就是以古文化中天地之氣共通作為理論基礎,是樸素的萬物皆炁論。而於神話傳說裏,扶桑樹上有十顆太陽。
「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山海經·海外東經】
而今人的結論是什麽呢? 所謂扶桑樹上有十顆太陽是神話故事,其實質是扶桑樹是太陽軌跡的象征, 扶桑樹就是古人計算太陽軌跡的儀器 ,對應的是高度的天文,是對 日月軌跡 的了解。
參考 三星堆青銅神樹——扶桑。
三星堆一號青銅神樹——扶桑
(三)存神
太陰煉形的方法出自上清派,而上清派認為透過存思,天地之神可以進入人體,人體之神與天地之神混融,即可長生不老,飛登上清。存想身內百節,節節有神,就是上清派經典【 黃庭內景經】 的理念。而 【黃庭內景經】 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經典。
三魂營骨,七魄衛肉,胎靈録氣,太陰煉形。
可能也正是因為上清派道士相信透過存想,人的三魂七魄都有相應的神明護衛,才會有太陰煉形的理念出現吧。
(四)操蛇之神文化的演變——土地公文化
隨著歷史的變遷,操蛇之神文化逐漸演變成了當今我們熟知的土地公文化。
屍解,土下主者爾,不得稱仙。——【紫陽真人內傳】
源於此,中國神仙體系中, 確立了操蛇之神類別的屍解法對應的性質——是神非仙。 且此時操蛇之神又回歸成上古的形象—— 山神或自然神。
龍神 安鎮,方隅 土煞 之潛藏。——【安龍奠土科】
啟請(安奉) 土地 。神之最靈。通天達地。出入幽冥。為吾啟請(安奉)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名書 上清 。——【 土地咒】
弟子再來奉請 水府扶桑丹霞大帝 ,四海 龍王, 五湖聖眾,江淮河漢,四瀆之神。——【請水科】
很顯然, 土地公文化、龍王文化都源於操蛇之神文化 。
( 上清派 初祖紫虛元君之徒)趙成子奇道:「你是何人?」忽然 空中出現五個老頭 ,戟指遊人道:「 先生 的五臟寶石,當初正是給這癩面人偷走的!」遊人欲要辯解,卻張口結石不能言語,繼而臉上劇痛,遍生惡瘡。——【子不語】
【子不語】記載的故事中顯示, 上清派屍解者能得到當地土地公的關註、幫助, 原因可能就在此吧。側面可以說明古人已有完整的土地公文化體系,待今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