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靈璧縣(安徽省)
靈璧縣位於安徽省北部,皖、蘇兩省交界處,面積2130平方公裏,人口約100萬,為宿州市下轄縣,該縣因盛產中國四大奇石之一的靈璧石而名揚中外,被譽為「中國石都」;靈璧之地名始於秦代,原叫作零璧,兩千年前改變中國古代歷史走向的垓下之戰就發生於靈璧縣南,後【史記】、【漢書】中均對該地有詳實記載,宋代時首次在此置縣靈璧這一地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2、墨玉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墨玉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昆侖山與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的中間地帶,面積2.58萬平方公裏,人口約70萬,為和田地區下轄縣,是和田玉的重要產區之一;墨玉歷史上曾先後屬於闐、西遼等國管轄,自古就是出產美玉的地方,境內的喀拉喀什河底富藏黑色的玉石礦脈,因此維吾爾語中將其稱作喀拉喀什或哈喇哈什,意為黑色的玉石,清代時為於闐縣治所駐地,民國初年墨玉建縣,屬和闐道管轄,建國後和闐道先後變為和田專區、和田地區,但墨玉縣始終為其下轄縣。
3、敦煌市(甘肅省)
敦煌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北緣,甘、新兩省區交界處,面積3.12萬平方公裏,人口約20萬,為酒泉市代管的縣級市,是甘肅省內名氣最大的縣級行政區;敦煌始建於漢武帝時期,武帝擊退匈奴打通河西走廊後在此設敦煌郡,隋唐時期為瓜州和沙州治所,隨著大唐國力日盛,東西方貿易頻繁,敦煌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城市,開始進入鼎盛時期,之後吐蕃、西夏等先後入主該地區,到清代乾隆年間設敦煌縣,1987年成為酒泉市代管的縣級市。
4、縉雲縣(浙江省)
縉雲縣地處浙江中南部的丘陵區,縣域面積1500平方公裏,人口約40萬,因當地風景怡人,被譽為「浙南仙都」;縉雲地名來源於境內的縉雲山,相傳縉雲為黃帝的名號,當地也流傳著很多關於黃帝到此巡遊和煉丹的傳說,因此縉雲很早便成為了長江以南地區人民祭祀黃帝的中心以及江南道教的重要活動場所之一;縉雲縣始於初唐和武周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上她先後隸屬麗州、括州、處州、麗水地區,現為浙江省麗水市下轄縣。
5、仙遊縣(福建省)
仙遊縣位於福建省中東部沿海地區,瀕臨東海海域,面積1840平方公裏,人口約120萬,該縣因漢代時何氏九仙巡遊到此「煉丹成仙、跨鯉升天」的傳說而得名,唐玄宗年間設仙遊縣,歷史上先後隸屬清源、興化、興安、廈門、晉江等市郡,1983年正式成為莆田市下轄縣;仙遊自古就傳下崇文讀書之風,歷史上這裏走出過四位宰相、五位狀元以及數百名進士,被譽為「海濱鄒魯」。
6、蒼梧縣(廣西壯族自治區)
蒼梧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桂、粵兩省區交界處,面積2780平方公裏,人口約30萬,為廣西最地廣人稀的縣之一;蒼梧因【山海經】和【禮記】中記載的:「舜南巡狩獵葬於蒼梧之野」得名,在古文中大意為「黑森林」, 先秦時期蒼梧就是嶺南咽喉重鎮,漢武帝時平定南越國,在此設蒼梧郡,之後歷經千年該地名一直未改並沿用至今,現為梧州市下轄縣。
7、樂至縣(四川省)
樂至縣地處被譽為「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中部,緊鄰省會成都,縣域面積1425平方公裏,人口約80萬;樂至最早為牛革卑縣,這是因為當地人非常善於用牛皮制作精美的刀鞘,初唐時置樂至縣,這一地名得來於城東的樂至池,之後樂至縣先後隸屬於劍南、安嶽、梓州、潼川、川北、嘉陵等州、道,建國後先屬內江,2000年成為資江市下轄縣。
8、米脂縣(陜西省)
米脂縣地處陜西省北部的黃土高原溝壑區,縣域面積1215平方公裏,人口約20萬,是全國聞名的「貂蟬故裏、闖王故鄉」和「天下第一美人縣」;米脂盛產優質小米,古籍記載「地有流金河、沃野多粟、米汁淅之如脂」,米脂縣也因此而得名,米脂最早見於宋代陜北的米脂寨,到元初時置米脂縣,1979年米脂成為榆林市下轄縣。
9、鳳凰縣(湖南省)
鳳凰縣位於湖南省的西部,湘、貴兩省結合部,縣域面積1750平方公裏,人口約35萬,鳳凰因境內的鳳凰山得名,自古就是西托雲貴、南扼桂邊的重鎮,清代設鳳凰營,用來屯駐士兵,民國時置鳳凰縣,現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轄縣;鳳凰是作家沈從文的故鄉,他筆下的【邊城】使默默無聞的鳳凰與鳳凰古城名氣大增,現在的鳳凰可謂是湖南省知名度最高的縣級行政區之一。
10、宣威市(雲南省)
宣威市位於雲南省東北部的烏蒙山山區,雲、貴兩省結合部,市域面積6070平方公裏,人口約120萬,因盛產火腿名揚全國,被譽為「雲南火腿之鄉」;宣威市源自宣威關,明初時名將傅友德率大軍與元朝軍隊在此激戰,元軍大敗死傷兩萬余人,明軍收復該地後在此設定宣威關,意為「宣播聖威、以資震懾」,清代時設宣威州,1994年成為曲靖市代管的縣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