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南極海冰面積正急劇減少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回應每經:南北極溫度變化導致熱浪等極端天氣事件發生

2024-09-05科學

8 月,中國有226 個國家級氣象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極端閾值標準,浙江義烏(42.8℃ )等18站突破歷史極值。未來十天多地高溫天氣仍將持續。

9 月5 日,中國氣象局 舉行新聞釋出會,釋出8 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9 月氣候趨勢預測及氣象服務提示等。

國家氣候中心 副主任賈小龍在釋出會上介紹,預計9 月5 -14 日,四川盆地、江漢、江南、華南北部等地將有5 -10 天日最高氣溫達35℃ ~38℃ 的高溫天氣,部份地區最高氣溫有39℃ ~40℃ ,四川、重慶等部份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 43℃ 。

同時,針對南極海冰面積急劇減少的情況,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全球變化與極地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丁明虎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南北極溫度變化會改變全球氣候模式,導致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例如熱浪、暴風雪和洪水。

釋出會現場 每經記者 李彪 攝

南極海冰減少,面積持續創下新低

南北極是氣候變遷的敏感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利用多種氣候資料分析表明,2023 年南北極地區表現出持續的氣候變遷放大器效應,極端事件頻發,對當地生態和全球天氣造成顯著影響。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釋出會上提問:近兩年南極海冰減少並持續創下新低,是否意味著南極海冰減少成為常態?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麽樣的影響?

丁明虎指出,自2016 年以來,南極海冰面積開始急劇減少,引起很多人的關註。一些人可能認為南極海冰減少是否成為常態,因為南極海冰面積非常大,變化非常不規律,在高點和低點上不斷搖擺。最近這幾年海冰面積連續創下新低的紀錄,這跟天氣和氣候的原因都有關系。但是,判斷南極海冰將來是不是依然這樣持續減少還很難說,很多國家的科學家都在開展研究,沒有得出一個確定的結論,所以後面還得加強研究。

丁明虎介紹,關於南極和北極溫度差異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北極地區是大陸包圍了海洋,上面有很多海冰,海冰融化之後,由於海冰-反照率反饋等機制,使得增溫增多。南極則是海洋包圍了大陸,1400 萬平方公裏的大陸上有平均2450 米厚的冰,冰的體量特別大,能夠吸收大量的熱量,融化也相對緩慢一些,所以它的氣候變遷相對較慢,這是南極和北極增溫出現差異的主要原因。

他進一步表示,南北極溫度變化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首先,這種溫度變化會改變全球氣候模式,導致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例如熱浪、暴風雪和洪水,這將直接影響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的安全。

其次,南北極冰蓋和冰川的融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低窪沿海地區面臨土地淹沒和財產損失的風險,甚至可能引起人口遷移。

此外,氣候變遷還會影響當地的動植物生態,尤其是依賴冰雪棲息環境的物種(如北極熊和海豹)將受到影響,從而導致生物多樣性發生變化。

全國高溫落區預報圖(9月5日08時-20時)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8 月釋出高溫紅色預警較歷年同期平均值偏多163.5%

8 月中國平均氣溫創出新高,降雨北多南少;北方暴雨過程頻繁、致災性強,南方大範圍高溫持續。全國平均氣溫22.6℃ ,較常年同期偏高1.5℃ ,為1961 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

賈小龍介紹,近期中國南方地區高溫天氣持續,極端性強。8 月,江淮、江漢大部、江南大部及重慶、四川東部等地高溫日數超過15 天,226 個國家級氣象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極端閾值標準,浙江義烏(42.8℃ )等18 站突破歷史極值。

同時,8 月,全國共釋出預警資訊7.36 萬條,其中高溫、雷雨大風、冰雹等預警資訊同比分別增加153 %、47.6% 、46.3% ,雷雨大風、冰雹預警資訊為歷年(2017 -2023 )同期釋出量最高值。全國共釋出紅色預警資訊3111 條,其中高溫紅色預警資訊釋出1979 條,占全部紅色預警資訊的63.6 %,較歷年(2017 -2023 年)同期平均值偏多163.5 %。

對於未來十天(9 月5 -14 日)的天氣情況,賈小龍表示,未來10 天,中國北方多降雨過程,華南有台風活動,四川盆地、江南、江漢等地多高溫。

其中,高溫方面,受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影響,預計9 月5 -14 日,四川盆地、江漢、江南、華南北部等地將有5 -10 天日最高氣溫達35℃ ~38℃ 的高溫天氣,部份地區最高氣溫有39℃ ~40℃ ,四川、重慶等部份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 43℃ 。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