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1961年,美國將一只黑猩猩送上太空,回來後發現猩猩有些不對勁

2024-02-01科學

1961年,美國成功將一只黑猩猩送上太空,讓許多人為之驕傲。然而不知為何,在這只黑猩猩回來後,人們發現它有些不對勁。那麽美國為何會想到將黑猩猩送入太空呢?又為什麽會在此時發射呢?

飛向太空是人類一直以來的夢想,許多民族都有著自己的「飛天」傳說。只不過由於技術的限制,人類早期的太空探索基本都以失敗而告終。直到二戰結束後,人類才真正開始向太空邁進。

二戰結束為世界塑造了一個嶄新的秩序,也誕生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互相對抗的雅爾達體系。這一局面固然造成了對峙和沖突,但也使得美蘇兩國都不得不為了證明自己優於對方而竭盡全力,將大量經費投入科研,太空競賽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始的。

在當時,美蘇兩國都將太空探索視為決定自己國際影響力的關鍵任務,為率先進入太空展開了激烈競爭。事實證明,這種競爭環境是極為重要的,兩國都是在被對方超越的擔憂中奮力前行,從而大大加快了太空探索的行程。而在後來蘇聯解體,美國「一家獨大」之後,盡管科技和實力都遠超當年,但太空探索的腳步反而放慢了。

盡管美國的經濟實力更為雄厚,但蘇聯卻在太空競賽中領先了一步。1957年10月4日,蘇聯將人類有史以來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送上太空。11月3日,蘇聯又發射了第二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2號」,這顆衛星搭載了名為「萊卡」的小狗,這只小狗也成為了第一只進入太空的動物。

蘇聯的領先讓美國的太空部門十分緊張,他們也加快了太空探索的步伐。雖然蘇聯有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和第一只進入太空的動物,但美國人還是發現了超越蘇聯的方式。

蘇聯發射的「萊卡」是免洗的,由於發射任務過於急迫,蘇聯航天局當時只掌握了將衛星發射出去的技術,而沒有掌握將衛星回收回來的技術。也就是說「萊卡」買的是「單程票」,出去了就回不來了,事實也是如此,萊卡最後就死在了太空裏。

關於萊卡的死因,蘇聯官方當時的解釋是:萊卡在完成了一周的飛行任務後,到達了距離地球1600千米的高度,隨後在吃了一頓預先準備的劇毒晚餐後平靜地死去了。

但2002年,曾參與發射工作的前蘇聯科學家迪米泰利·馬拉山科夫博士透露:萊卡的死亡過程其實沒有那麽平靜。事實上萊卡飛入太空後只活了幾個小時,就死於驚嚇和中暑衰竭。科學家們在發射前給萊卡身上綁了醫學傳感器,結果顯示萊卡進入太空後,心跳頻率達到了平常的三倍,各項指標都表明萊卡死前遭遇了巨大的痛楚。

不管是哪種說法,萊卡的命運都十分悲慘。因此美國太空部門打算改變這一點。他們的目標就是發射出去再收回來,讓自己發射的動物成為第一只進入太空後又平安歸來的動物。

這一時期,人們在搞航天發射時都是用動物做實驗。畢竟培養一名航天員成本太高,而且航天員遇難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情感上難以接受。因此各國自然不會隨便就讓航天員上太空,而是要先完成一系列動物實驗,才會把人派上去,這就是美國將黑猩猩送入太空的原因。

那麽,美國為何在眾多動物中選擇了黑猩猩呢?這趟航天之旅結果如何呢?

1957年,蘇聯將小狗「萊卡」送上了太空,從而在太空競賽中領先一步。這讓美國極為緊張,全力追趕,1961年,他們將黑猩猩「哈姆」送上了太空。但在哈姆回來後,人們卻發現它有些不對勁。那麽哈姆是怎麽來的呢?它究竟經歷了什麽呢?

在太空競賽中,蘇聯人更偏向於用狗做實驗,美國人則更習慣用黑猩猩做實驗。這兩種動物都是哺乳動物,如果它們能上太空,就證明人類也可以。蘇聯人用狗是因為狗成本較低,並且更容易訓練,他們認為猩猩、猴子等動物「喜怒無常」。而美國人用黑猩猩是因為黑猩猩在前進演化中更接近人類,實驗得出的數據實用性也更高。

早在1949年,美國人就曾用V2火箭搭載著一只名為「艾伯特」的獼猴進入太空,試圖摘下第一只進入太空的動物的桂冠。但這次實驗以失敗告終,火箭最後墜毀,艾伯特也當場身亡。最後還是蘇聯在1957年搶先將小狗「萊卡」送入了太空。

但萊卡買的是「單程票」,有去無回,因為蘇聯當時還不具備收回衛星的技術。美國便打算在這方面超過蘇聯,擁有第一只進入太空後又平安返回的動物。

為此,早在1959年,美國新墨西哥州霍洛曼航空醫療中心就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尋找身體素質達標的黑猩猩進行訓練了。經過層層篩選,他們最後選出了40只黑猩猩。他們對這些黑猩猩進行了一系列訓練,將他們變為「動物航天員」。

一開始醫療中心進行的只是簡單的條件反射訓練,讓黑猩猩學會開啟電燈和收音機等,後來又進行了大腦損傷減壓實驗和各種復雜指令實驗。經過兩年的實驗,只有6只黑猩猩透過訓練,而其中訓練成績最優秀的一只就被命名為「哈姆」,獲得了上太空的機會。

「哈姆」這個名字來源於霍洛曼航空醫療中心的縮寫,可見實驗人員對它寄予厚望。為了訓練哈姆,實驗人員還動用了「香蕉訓練」。如果哈姆能夠在看到藍色閃光的5秒內推動推桿,就能得到一根香蕉作為獎勵。如果沒有推動推桿,它的腳底板就會受到輕微電擊。

如果放到今天,可能會有人覺得這種訓練方式太過殘忍,是在虐待動物。但在當時,訓練人員認為這些訓練是上太空的必要準備:嚴苛的訓練總比在太空中丟了命強,如果這些動物不去冒險的話,那未來人類航天員就要冒更大的風險了。

1961年1月31日,哈姆的訓練已經完成,飛船發射也已經準備完畢。哈姆以MR-2任務組成員的身份進入太空,但這項任務開始才幾分鐘就出了意外。飛船越過了預定的185千米高度,來到了距離地面直線距離252千米的太空,速度也達到了每小時8046公裏。

如此高度下已經幾乎沒有空氣存在,哈姆也充分體驗到了失重狀態。更不妙的是在飛行了16分鐘後,飛船失去動力,開始直線墜落,一頭紮進了大西洋。實驗人員立即展開搜救,好不容易找到哈姆,卻發現它的身體有些不對勁。那麽哈姆的身體出了什麽問題呢?

1961年,美國人將黑猩猩「哈姆」送上太空,但實驗很快就偏離了計劃。飛船在上升到252千米的高空後開始墜落,一頭紮進了大西洋。幸運的是哈姆還活著,但身體卻出了些問題。那麽實驗人員是怎麽找到哈姆的呢?它的身體又出了什麽問題呢?

飛船墜落後,航天局迅速派出了搜救小組,到事發海域尋找哈姆的蹤跡。幸運的是大家很快確定了飛船的墜落地點,迅速前往搜救,將哈姆和飛行艙都撈了上來。大家驚訝地發現:在經歷了如此意外後,哈姆居然還活著!

哈姆不但活著,而且外表看上去完好無失真,頓時成為了動物界的明星,被稱為「最耀眼的黑猩猩」。哈姆獲救後立即得到了一個蘋果和半個橘子作為獎勵,也就是因為它是黑猩猩,才這麽容易滿足。不然憑借這次飛向太空的壯舉,他應該得到的遠不止這點小恩小惠。

這次實驗證明了一點:哺乳動物在飛向太空後,也可以安全返回,並且身體不會有太大問題,至少短時間內不會有致命影響。之前蘇聯也曾把小狗「萊卡」送入太空,但這是單程的,萊卡上太空後就沒能返回。而哈姆的這次冒險則證明人類也完全可以上太空之後再回來,大大鼓舞了人們飛向太空的鬥誌。

不過此後美國在太空競賽中還是慢了一步,1961年4月12日,就在美國人緊鑼密鼓地準備發射計劃的時候,蘇聯已經將航天員尤裏·加加林送上了太空,他也成為了人類進入太空的第一人。美國立即跟進,在5月5日也將航天員艾倫·謝潑德送上太空。但謝波德畢竟是「第二人」了,在名氣上自然遠不如加加林。

但太空競賽並未就此結束,美國航天局並不氣餒,既然沒法當「太空第一人」,那就當「月球第一人」。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與地球有著密切的關系,自古以來就讓無數人向往。美國航天局隨即宣布要在10年內登上月球,1962年美國總統堅尼地在賴斯大學發表演講,公開宣布要進行登月計劃。

在美國航天員訓練的過程中,黑猩猩哈姆的形象起到了很大的激勵作用。在大家因訓練而苦悶時,就會互相鼓勵:哈姆都能上太空後回來,我們憑什麽不可以?有人抱怨訓練辛苦時,旁邊的人往往就會調侃:「給他一根香蕉。」事實上,訓練基地裏確實經常有香蕉供應。

這一次,美國人在太空競賽中搶了先。1969年,美國航天員岩士唐乘坐飛船「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成為了登陸月球的第一人,還留下了那句名言:「這是個人的一小步,也是人類的一大步。」

從1969年到1972年,美國先後有12名航天員登上月球。但從1972年以後,美國再也沒有執行過人類登月計劃,包括蘇聯在內的其他國家也沒有再把航天員送上月球。

而在登月完成後,許多人又把目光轉移到黑猩猩哈姆身上。哈姆自從返回地球後就有些不對勁。研究人員發現他的心跳特別快,跳動也很劇烈,大大超過了正常水平。他們對哈姆進行了精心護理和醫治,也沒能改變這一情況。最後,盡管在動物園內享受了「明星待遇」,但哈姆還是在25歲那年去世了,而一般黑猩猩的壽命有40年。

這也說明太空確實是危險的,雖然人類能探索太空,但太空目前還不適合人類生存。事實上直到現在,在太空中執行任務還是會對航天員的身體造成一定影響,這也是同一航天員一般不會多次執行任務的原因。

對於當下的人類而言,太空還是太神秘,太廣闊了。不過相信隨著科學的進步,終有一日,人類能在太空探索上大踏步前進,邁向更深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