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7日)起,2024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拉開帷幕,六大獎項將逐次揭曉。其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於今天17:30左右揭曉。
自1901年,諾貝爾獎依據瑞典著名化學家、企業家、發明家諾貝爾遺願創設以來,已走過了120多年,並成為全球最受關註的頂尖科學獎項,長遠地激勵著人類的科學進步。
縱觀百年諾獎,自1901年以來,共頒發了114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每個獎項最多可以由3人分享,因此,一共有227位得主,未有人重復獲得該獎項。
227位獎項得主中,有40位獨享獎項者,13位女性獲獎者,包括中國諾獎得主屠呦呦。
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匈牙利-美國生物學家卡塔琳·考裏科和美國科學家德魯·韋斯曼,以表彰他們在mRNA疫苗方面做出的貢獻。去年,諾貝爾獎的獎金增加了100萬瑞典克朗,達到1100萬瑞典克朗,兩位科學家共享這1100萬瑞典克朗。
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瑞典古遺傳學家斯萬特·佩博,表彰他在人類演化以及已滅絕的人類基因組研究上做出的貢獻 ,他獨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
在所有獲獎者中,最年輕的得主當屬加拿大醫生法雷迪·G·班廷爵士,他因發現胰島素而被授予19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時年32歲。
最年長得主是美國生物學家、病毒學家披頓·魯斯,他因發現誘發腫瘤的病毒而在1966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時年87歲。
近十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呈現多樣化趨勢,涵蓋各個子學科,包括細胞生物學、免疫學、遺傳學等。其中,基礎研究占多數,也有重大臨床成果獲獎。
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發展歷史中,諸多研究深刻影響了臨床醫學的實踐,為人類攻克疾病開辟了全新的道路。
那麽,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將花落誰家?
拉斯克獎是醫學領域的重要獎項,一直被稱為「諾貝爾風向標」。據統計,已有86位拉斯克獎得主獲得了諾貝爾獎,例如2023年的諾獎得主便是獲得拉斯克獎之後,又在當年斬獲諾貝爾獎。
今年9月,華人科學家陳誌堅因發現cGAS(環狀鳥苷酸-腺苷酸合酶)獲拉斯克獎基礎醫學獎,成為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熱門人選。
2013年,陳誌堅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發現cGAS並將其命名,解開了DNA如何刺激免疫和炎癥反應之謎,這也是一個困擾科學界長達百年的問題。就連陳誌堅也曾感嘆,「這個‘傳感器’竟然是一種酶,真是令人驚訝。」
而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研究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分別是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的喬爾·哈本納、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斯韋特蘭娜·莫伊索夫和諾和諾德的羅蒂·比耶爾點·克努森,表彰其發現並開發了GLP-1藥物。
三位獲獎者中,哈本納和莫伊索夫的研究分別確定了GLP-1的活性形式以及其在胰島素分泌中的重要作用;克努森及其團隊則將這些研究發現轉換為了臨床可使用的有效減重藥物。
正如拉斯克獎的頒獎詞所說,「在他們三人的努力下,我們進入了體重管理的新時代,基於GLP-1的藥物有望幫助人們顯著改善健康。」
來自南非愛滋病研究專案中心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舒利姆·阿杜·卡裏姆、誇列拉沙·阿杜·卡裏姆則獲得了拉斯克獎公共服務獎。
他們闡明了異性戀HIV病毒傳播的關鍵驅動因素,引入了預防和治療愛滋病毒的挽救生命的方法,並開展了HIV和結核病聯合治療的關鍵研究。
就在今晚,諾獎即將揭曉,一起拭目以待!
作者:李晨琰
文:李晨琰圖:諾獎官網編輯:李晨琰責任編輯:樊麗萍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