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他們書寫中國藥物研發史的重要一頁

2024-07-18科學

文丨【中國科學報】記者 李晨陽 見習記者 江慶齡

「老師,我想做些有實用價值的專案!」

1993年初秋

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以下簡稱上海藥物所)

博士新生楊玉社對他的導師、

中國科學院院士嵇汝運這樣說

看著學生滿懷熱忱的眼睛

嵇汝運微笑起來

他從書桌上拿起一張薄薄的信箋

頁面末端寫著一個簡短的標題

「藥物的不對稱合成法」

未來,這個課題將改變楊玉社的人生

中國藥物研發史也將書寫一頁重要的篇章

▲嵇汝運院士給楊玉社的博士研究課題手稿。

在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92年修正)】前

中國醫藥行業生產的西藥中97%都是仿制藥

嵇汝運交給楊玉社的也是一個仿制藥課題

國內一家大型藥企想要仿制

氟喹諾酮抗菌藥物——左氧氟沙星

楊玉社僅用一年多時間便解決了工藝問題

並且繞開已申請專利的傳統合成路線

構建出一種新方法

這個專案為上海藥物所「掙」得40萬元

但他們並沒有滿足於此

▲嵇汝運(前排左)、蔣華良(前排右)、楊玉社(後排右三)及課題組其他成員。

早在上世紀70年代

嵇汝運就撰文提倡對現有藥物進行結構最佳化

以發展出更好用的新藥

中國在1967年時便成功仿制出

國外第一代氟喹諾酮藥物

(常以「沙星」命名)

但之後40余年間

一直沒有自主研發的該類新藥上市

楊玉社給自己定下目標

改造出一個更安全、更有效的新「沙星」

為查閱更豐富的文獻

楊玉社就去上海情報所 (現上海圖書館)

用放大鏡一卷一卷地瀏覽菲林保存的文獻

再一幀一幀地抄寫在筆記本上

漸漸地

氟喹諾酮類藥物分子的主要類別和改造歷程

在楊玉社腦海中清晰起來

在一個實驗中

楊玉社以左氧氟沙星的化學結構為基礎

在母核5-位引入胺基

然而反應體系的溶液始終無法析出晶體

直到廢棄的反應溶液在實驗桌上放置了十多天

晶體竟析出來了!

令人欣喜的是

它的各種藥學性質非常優秀

而且水溶性極強

這意味著它能被制成更多的藥品劑型

楊玉社將這個新分子命名為「Yp4」

未來,這個來之不易的分子將成功上市

成為中國第一個

具有新穎化學結構和自主知識產權的

1.1類化學新藥——鹽酸安妥沙星

▲鹽酸安妥沙星產品照片。

上海藥物所申請了

鹽酸安妥沙星及其系列化合物的專利

但楊玉社團隊的研發一度幾乎陷入停滯

他先後聯系的幾家制藥企業都拒絕了投資邀請

直到安徽一家本土藥企接受了專利轉讓

隨後藥物進入Ⅰ、Ⅱ、Ⅲ期臨床研究

鹽酸安妥沙星透過了一輪又一輪考驗

表現出優越的特性和巨大的潛力

2007年,鹽酸安妥沙星開始申報生產

經過不懈努力,終於獲得

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新藥證書

後來十幾年間

鹽酸安妥沙星陸續走進

全國22個省份的300多家醫院

先後進入11個省份的醫保藥品目錄

經過IV期臨床研究和上市後數百萬人的使用證實

其綜合效能在國際同類產品中名列前茅

▲楊玉社在鹽酸安妥沙星新聞釋出會做報告。

鹽酸安妥沙星一路闖關的那些年

中國生物醫藥領域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

國家先後實施了三個大型計劃

「新藥開發(1035)科技專項行動」

「創新藥物和中藥現代化」重大科技專項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大新藥創制」

(以下簡稱「新藥創制專項」)

上海藥物所原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

正是這一系列科技專項的

發起者和總體專家組成員

2004年,陳凱先牽頭起草了一份建議書

得到一百多位兩院院士的署名支持

對「新藥創制專項」的立項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重大專項立項實施

中國新藥研究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進入「快車道」

開啟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階段

經過20多年的篳路藍縷

近年來中國新藥研發表現出厚積薄發的態勢

每年約有二三十種新藥湧現

當前正在研發的新藥數量僅次於美國

以今天的標準來看

鹽酸安妥沙星的「創新」級別也許並不很高

但人們不會忘記這個「小小的藥片」

曾經以怎樣的勇氣開辟一條前所未有的路

又如何在漫長的空白中點上濃墨重彩的第一筆

楊玉社更忘不了

鹽酸安妥沙星上市前夕

他和陳凱先去見恩師嵇汝運

九旬高齡的嵇先生已進入人生的最後階段

多數時候連身邊的人都認不出了

但當得知這個好訊息時

先生飽經滄桑、似乎已經遺忘了一切的臉上

分明浮現出一抹微笑

仿佛在說:

「好樣的。」

▲嵇汝運院士。本文圖片均由上海藥物所提供

【中國科學報】刊發全文:

「小藥片」書寫「大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