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暖化,北極的冰層正在加速融化,這不僅讓北極變得更加容易到達,還讓南極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
南極可不是隨便就能去的地方,它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生態保護問題。想知道北極和南極之間的秘密,以及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些變化?
氣候變暖的最直觀體現就是極地冰層融化的加劇,原本白雪皚皚的北極正在變成一片汙染海洋的缺口,綠色發展指的是建立在環境汙染的基礎上,這種場景實在讓人無法喜歡。
但有人卻認為這是人類開發極地的大好時機,尤其是北極,隨著冰層的融化,這裏越來越容易到達,已經出現了穩定的北極航線,而南極由於缺乏民用航線的開發,目前來看依然處在與人類世界隔絕的狀態。
從海洋來看,南極更是一片兇險,幾乎沒有商船敢靠近,而北極則因為便利出行已經吸引了大量遊客的目光。
其實真正考慮開發極地的人並不多,畢竟這裏的生存環境對於絕大多數人類來說都是非常惡劣的,即便是去旅遊的人也更多是在舒適的環境中暫時體驗一下極地的風景,而不是真正來到這裏開發生產。
但有人卻看到了極地寶藏背後所蘊含的商機,在短時間內大賺一筆似乎是件挺有吸重力的事情。比如極地探險就成為了近年來一個新興的旅遊專案,還有不少國家開始籌備在北極建立自己的研究站。
但這些都是站在當下利益的角度上考慮的,我們似乎忽略了身後正在發生的大變化。全球溫室變暖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極端氣候事件,地處低窪的南極可能會先行感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壓力,如果這裏真的被海水淹沒,人類恐怕也就無能為力了。
其實從生態環境上看,南極和北極之間還是有不少區別的。北極因為是由大洋中漂浮出來的大冰塊,所以並沒有固定的土地,而是一片連綿的冰層。
我們即便站在上面看不到盡頭,但只要冰層繼續融化,北極就會消失在我們人類的眼前。這也是人們看中它開發潛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總有一天這裏會重新回到我們的掌控之中。
但南極就不同了,這裏是一整塊規模宏大的大陸,只是因為長期被冰層所覆蓋,所以給人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全球暖化之後可能會徹底改變這種現狀,原本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土地將會被暴露出來,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各項生產建設。
但顯然現在做這一切都為時過早,在全球暖化面臨諸多挑戰尚未得到解決之前,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保護極地原本就不算太好的生態環境。
特別是對於南極這樣魔幻般存在的大陸來說,保護其生態環境至關重要。我們無法想象如果任由各種國家和勢力進入南極並肆意開發勘探,對於這裏獨特的生態圈會造成多麽可怕的破壞。
正是因為意識到這一點,聯合國在1961年推動透過了【南極條約】,明文規定南極永遠都不能發生軍事沖突,並且要將這裏永久保持為非軍事區。當然條約還規定了很多其他內容,比如各個國家可以在此開展和平科研活動,並且要對南極實行資源共享。
但是除此之外任何開發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尤其是商業性質的勘探活動。但能否真正做到禁止商業開發,這或許還要看未來形勢的發展。我們只能做好保護生態環境的工作,在必要時還要加強法律保護力度。
比如對於那些試圖私自進入南極並進行勘探開發的國家和組織來說,我們可以依法阻止其惡性開發,並且要求其對已經造成的汙染進行整治。
保護生態環境、控制汙染氣體排放應該成為當前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至於開發極地所蘊含著的商機,我們可以先放一放,在全球暖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之後再做打算。
尤其是以南極為代表的大陸型極地景觀,在人類進入過去未曾到達的領域之前,應該先進行生態環境改善。只有當這裏呈現出一定程度適合人類居住和生產的條件時,我們才能談論如何在此基礎上繼續開發利用。
目前來看這項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南極大陸上橫空出世的高山大峽谷還沒有出現,在整個南極洲仍然只有圈定好範圍的和平科研站時,我們無法想象這裏往後幾十年會發生什麽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不管未來發生什麽,我們都必須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先。對於已經形成規模並且開始吸引眼球的北極來說也是如此。
目前離開發極地還有很遠很遠的距離,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欲望,那麽即便最終打通了極地航線、創造出新的商業港口,在此基礎上甚至重新奪得屬於自己的大陸疆土時,那也將是一塊遍地傷痕、難以恢復活力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