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授予了楊振寧,但你根本不了解他的偉大

2024-04-29科學

地球,這個充滿生機的星球,孕育了各式各樣的生物——海洋生物、陸地生物、兩棲生物和微小的生命體。在這些生物中,人類以其獨特的智慧脫穎而出。自誕生以來,人類始終在探索世界的奧秘。經過數千年的科技進步,我們最終踏出了地球。離開地球後,我們意識到地球只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其他行星包括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然而,在所有這些行星中,地球是唯一孕育了生命的星球。生命的存在,為地球增添了無盡的色彩與活力。

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地球已有46億年的歷史。在地球漫長的歷程中,生物經歷了五次大規模滅絕,每次滅絕都是對生物族群的自然篩選。人類就是在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後登上歷史舞台的。憑借高度發達的科技,經過數百年的探索,人類終於對宇宙有了基本的認識。這一切,都離不開無數科學家的貢獻。在人類歷史上,湧現了眾多傑出的科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伽利略、哥白尼等。當提及最偉大的科學家時,許多人會毫不猶豫地提及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名字。

牛頓的橫空出世,為人類揭示了宇宙的基本規律,其萬有重力定律影響深遠。若無牛頓,人類科技的進步或許將大幅滯後。而愛因斯坦的嶄露頭角,為宇宙探索指明了路徑。至今,人類仍遵循他的理論探索宇宙。早在百余年前,愛因斯坦便預見了黑洞、重力波與蟲洞等概念。如今,黑洞與重力波已被科學家證實,未來人類或許能在宇宙中尋得蟲洞。在愛因斯坦之後,傑出的科學家們層出不窮,中國的楊振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楊振寧,2021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實至名歸。早在1957年,他便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為中國科學界默默奉獻了半個多世紀。或許你聽過他的名字,但未必了解他的偉大之處。他最著名的貢獻是宇稱不守恒定律,這一理論為他贏得了諾貝爾獎的桂冠。除此之外,他還提出了相變理論、發現了玻色子多體問題、非對角長程式、時間反演、電荷共軛和宇稱三種分立對稱性。接下來,我們將聚焦於楊振寧的宇稱不守恒定律,一探其究竟。

1956年,物理學界面臨著一個難題:θ和τ粒子,盡管宇稱不同,但質素和壽命卻完全相同。若所有物理過程都遵循宇稱守恒,那麽θ和τ應被視為不同粒子。但這種情況下,自然界讓它們擁有相同的質素和壽命就顯得不合理。楊振寧教授經過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個解釋:θ和τ實際上是同一種粒子,但在弱相互作用下,它們的運動規律有所不同。這一解釋成功破解了θ-τ之謎。

科學家們最初對θ和τ粒子的真實性感到懷疑,於是紛紛投入研究。經過深入探索,他們證實了楊振寧教授的觀點。此後,楊振寧在物理學領域的聲望日益提升,他提出的科學理論引領了半個世紀的物理學發展,為中國物理學做出了卓越貢獻。與此同時,楊教授對宇宙起源也有獨到見解。許多人都對世界的起源感到好奇,像牛頓和愛因斯坦這樣的傑出物理學家晚年時轉向神學,認為世界是由上帝創造的。楊振寧教授也對此有著自己的理解。

愛因斯坦晚年撰寫了【回憶錄】,在其中提出宇宙受某種超自然力量控制。許多人視上帝為全能的仙靈,但科學家的觀點是否如此呢?楊振寧教授在一次采訪中被問及是否相信上帝存在。他回應道,若上帝指的是人形神祇,則不存在;但若指創造世界的力量,則存在。楊教授暗示世界非偶然,而是有某種創造者的存在。

科學家眼中,世界由最基本的粒子構成,這些粒子位於微觀世界。在這個領域中,粒子尺寸遠小於我們的想象。原子曾被認為是物質的最小單位,但科學家發現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亦非最小,它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也並非終極,而是由誇克組成。目前,誇克是人類在微觀世界發現的最小物質,但科學家仍不確定它是否是最小的,也許存在比誇克更小的物質,只是我們尚未找到開啟誇克的方法。

科學探索永無止境,歷史上湧現出眾多傑出的科學家,楊振寧教授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對科學未來的發展貢獻巨大,至今仍致力於中國的科學事業,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期望楊教授在科學的道路上取得更輝煌的成就,並祝願他身體健康。雖然目前人類對宇宙的了解尚淺,但作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必將揭開宇宙的所有秘密。各位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