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盤點2023年過世的九位國家人物

2024-03-22科學

1.吳尊友

1963年6月出生於風景優美的安徽黃山。生前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幹預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03年,參與「 非典 」防治工作。

2020年1月,參與中國 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的一線工作。

2023年10月27日12時56分,吳尊友因胰臟癌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0歲;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訃告,尊重本人生前遺願,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吳尊友先生因疫情而白頭

2.王澱佐

1934年3月出生於歷史悠久遼寧淩海。生前是中國的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礦物工程學家,現代 浮選藥劑 分子設計理論創始人, 中南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工程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2010年,為表彰王澱佐在國際礦物加工浮選理論方面的創新性成果以及對中國礦物工程科學技術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王澱佐榮獲「國際礦物加工大會終身成就獎」,成為 首位獲獎中國人

2023年10月25日,王澱佐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王澱佐同誌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誌 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並向其親屬表示慰問。

王澱佐說:「 我最大的夢想是把中國的工業化、現代化搞上去 。」

2023年10月25日,王澱佐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王澱佐先生

3.溫詩鑄

1932年11月 出生於愛吃辣椒的江西豐城。他是機械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名譽主任。

2002年獲得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5年獲得年度 國際摩擦學金獎。

溫詩鑄在談到 科學家素質 時,對 年輕學子寄語 :「科學工作者要有堅定的信念,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要敢於說 真話 。在坎坷和磨難面前要 樂觀 ,要 笑對人生 。人生不是平坦的,想要做出成績,就要先透過 信心 信念 的考驗這一關。」

2023年11月3日,溫詩鑄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溫詩鑄先生

4.鄭光美

1932年11月出生於冰天雪地的黑龍江哈爾濱,他是動物學和鳥類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動物學教學和鳥類學研究

1960年鄭光美撰寫的【秦嶺南麓鳥類的生態分布】成為了國內首篇討論動物生態分布特征的論文。

1964年,鄭光美在【動物學雜誌】上向世界宣布首次在中國秦嶺發現了大熊貓。這一發現,把大熊貓分布的區域擴大了一倍,秦嶺大熊貓得到了科學界的承認。

1983年夏,鄭光美拍下了世界上第一張野外生活的黃腹角雉雄鳥和雌鳥的照片。1984年在為了深入研究黃腹角雉的習性,他再次來到了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育區,當時的天氣情況非常糟糕,在考察途中險些喪命。某天無意間撞到大樹,樹上飛起了一只黃腹角雉,驚喜的發現樹幹上有一個淺淺的窩,窩裏有4枚土黃色的卵,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野外發現黃腹角雉的巢。

往後十多年,他和學生們關於黃腹角雉的19篇論文權威性巨著【世界鳥類手冊】所參照,被同行譽為「黃腹角雉之父」。

2023年10月3日,鄭光美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鄭光美和學生們

5.潘鏡芙

1930年1月出生於人傑地靈的浙江省湖州市。他是船舶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生前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員。

2018年6月,潘鏡芙先後撰寫了【新型驅逐艦研制中的經驗和體會】【21世紀武器裝備發展及對策研究】【水面艦艇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技術的發展】等學術論文。

2023年10月8日,潘鏡芙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

潘鏡芙先生

6.袁權

1934年11月出生於繁華美麗的上海,中國著名化學工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微化工技術的研究

1999年,出席了國家「兩彈一星」表彰大會。

2014年1月,袁權獲得2013年度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根據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網站顯示,袁權先後培養研究生30余名)

袁權先生始終以國家需求為己任,他甘於奉獻、嚴謹求實、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立德樹人、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師者風範,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袁權先生 治喪委員會評)

2023年10月29日,袁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大連逝世,享年90歲。

袁權先生

7.楊樂

1939年11月出生於水鄉風情的江蘇南通,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首任院長。

楊樂主要從事復分析研究,特別是整函數與亞純函數的值分布理論方面有系統的、深入的研究。

父親楊敬淵從小對他的要求是好好讀書。

2023年10月22日14時34分,楊樂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楊樂先生

8.胡聿賢

1922年10月出生於國家首都北京,他是地震工程學家,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胡聿賢長期從事結構理論、地震工程學、強震地面運動和結構抗震理論及方法的研究。

1949年,胡聿賢獲得美國密芝根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學位,後來受聘擔任密芝根大學土木工程系研究助理,同時攻讀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木桁架橋上弦桿的穩定問題。

1955年,胡聿賢響應祖國號召,放棄了優厚的生活待遇,與錢學森等十幾位中青年學者同船回國,胡聿賢夫婦回國後,在中國國內作了短期的參觀考察。

2015年1月,胡聿賢出版和發表論著100余篇(部),其代表性著作有【地震工程學】(英文版)等,其中【地震工程學】獲得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一等獎。

胡聿賢先生

9.韓大匡

1932年11月出生於富麗堂皇的上海市。中共黨員,油田開發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韓大匡一直從事油氣田開發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油藏工程的綜合性和戰略性研究,以及油藏數值模擬技術和提高石油采收率技術等研究。

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韓大匡參與了中國第一個油田註水開發方案——玉門老君廟油田註水開發方案的設計工作,負責其中的滲流計算部份,這個方案是中國油田開發史上 第一個用註水方法開發油田的方案

1953年,隨著全國高校院系調整,韓大匡就和所在石油系一起轉入新成立的中國第一所石油院校——北京石油學院,成為籌建中國第一個油田開發系的負責人之一。

1957年,為響應「向科技進軍」,韓大匡獲得隨科技考察團到蘇聯考察三個月的機會。

1981年,存取美國能源部巴特斯維爾能源研究中心。

2023年10月23日,韓大匡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韓大匡先生

願逝者安息,願生者奮發。他們是我們能夠歲月靜好的英雄,向英雄致敬。[祈禱][祈禱]

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願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