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世界上產卵數量最多的十種動物

2024-08-31科學

根據現有資訊,我們可以列出世界上產卵數量最多的幾種動物。需要註意的是,不同來源可能會有所差異,但以下列表應該能夠提供一個大致的概念:

1. 翻車魚(Mola mola)

- 產卵數量:高達3億顆。翻車魚被認為是脊椎動物中繁殖能力最強的一種。該 物種原產於世界各地的 熱帶和 溫帶水域,也見於 寒帶海洋,屬於大型大洋性魚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 地中海。翻車魚是世界上已知最重的兩種 硬骨魚之一,另一種是 南方翻車魚。成年翻車魚的體重一般在247到1000千克之間。翻車魚形似一個長著尾巴的魚頭,身體扁平。翻車魚的 背鰭和 臀鰭較長,展開可超過身長。

2. 鱘魚(Sturgeon)

- 產卵數量:數百萬顆。鱘魚是著名的產卵量大的魚類之一,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大型河流和海洋中的品種。鱘魚生活在海洋和大的河流、湖泊中,體長可達數米。其化石記錄可追溯到2.45至2.08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匙吻鱘和白鱘雖然與鱘科魚類很像,但實際屬於不同的科。不過所有的這些鱘魚因為化石記錄久遠,都被稱為活化石。鱘生活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副熱帶、溫帶及亞寒帶水域中。

鱘科的魚口前有四須和口排長一橫列,生活在海中的一般春季向大江河中洄遊產卵。性成熟較遲,因為被人類捕獲的多,面臨滅絕的危險,現在許多國家都加以保護。

鱘科的魚類都很長壽,一般能活50到60年,15到20歲時才開始產卵。它們並非每年都產卵,產卵需要滿足特定的環境要求

3. 鰻魚(Eel)

- 產卵數量:數百萬顆。鰻魚在繁殖過程中也會產下大量的卵。鰻魚的外型類似長條蛇狀的棍棒形,長度最小為5 cm(單頜鰻屬),最長則可至4米(長尾彎牙海鱔)。成年體重範圍大約在30 g至超過110千克。腹鰭退化,部份種類缺乏胸鰭,背鰭、臀鰭與尾鰭則完全相連。

大部份的鰻魚居住在淺海,潛伏在沙中、泥中或是礁石當中,多為夜行性。也有部份鰻魚生活在深海中,深度可達4,000米。鰻鱺科為回遊性魚類,生活於淡水但會遊回海中產卵。

最重的鰻魚為歐洲康吉鰻,最高體重110千克,體長則可達3米。其他鰻魚體重較輕,但擁有更長的身長,例如長尾彎牙海鱔最大體型就可達4米。

4. 吞拿魚(Tuna)

- 產卵數量:數百萬顆。吞拿魚也是產卵量較大的魚類之一。 吞拿魚 ,是一種海水魚類,屬於鯖科下面的 吞拿魚族 (學名:Thunnini)。本族包含5屬15種吞拿魚,各物種之間大小變化很大,最小的吞拿魚是圓舵鰹,其最大長度為50 cm,重量為1.8千克;最大的吞拿魚則是北方藍鰭吞拿魚,其最大長度為4.6米,重量為684千克,平均長度為2米,據信其壽命可以長達50歲。

吞拿魚、月魚屬以及鼠鯊目是目前僅存可將體溫維持在比周圍水體溫度高的物種。吞拿魚是一種活躍而敏捷的食肉動物,該物種擁有光滑的流線型身體,也是遊動速度最快的遠洋魚類之一;舉例,黃鰭吞拿魚的遊動速度可達75 km/h。吞拿魚常在溫暖海域出現,故而成為一種大量商業捕撈的物件,也是釣魚活動當中的一種受歡迎魚類。然而,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撈,藍鰭吞拿魚等部份吞拿魚物種已深陷滅絕危機。

5. 海星(Starfish)

- 產卵數量:數百萬顆。海星能夠釋放大量的卵進入水中。 海星 是一種棘皮動物。一般海星身體呈五輻對稱,5條腕從身體中間伸出,有些物種有6或7條腕,有些則多達10條以上。海星的骨骼不能動,而是利用體內水管系統從腕中伸出的許多管足移動、吸水和抓取食物。它們缺乏腦部構造。大約1,600種海星出現在世界上所有的海洋的海床上,從熱帶到寒帶極地水域。它們被發現從在潮間帶向下到在海洋面之下6,000米的深。

海星的嘴在其體盤下方正中央處。它的消化系統包括兩個胃,其中一個可以從口中射出,在體外包住並且消化食物。有的海星靠著它的水管系統的韌性,可以開啟貝殼,然後把胃插入貝殼裏,直接消化殼裏的肉。海星這種外部消化的功能使它能夠吃下比它嘴大很多的動物,包括各種貝類、海參、節肢動物甚至小魚。半消化的食物送入體內的另一個胃繼續消化吸收。因為海星需要很大的消化能力,它們的胳膊裏也有很多消化管。

海星屬於能迅速再生的動物之一。如果其中一條腕被切斷,過一段短時間便能長回來,而少數海星切下的觸手本身也會長成一只海星,具有與蚯蚓、蜥蜴、龍蝦、水螅綱生物、蝸牛和再生力最強大的渦蟲等生物的特點。有時海星更會故意甩掉腕作防衛之用。

6. 生蠔(Oyster)

- 產卵數量:數百萬顆。生蠔在繁殖季節會釋放大量的卵。牡蠣產於海水或鹹淡水交界處,以食浮遊生物為生。【神農本草經】說:「牡蠣有三,皆生於海」。生蠔通常生活在不斷浸沒的狀態,並且非常扁平,殼呈圓形。它們與大多數雙殼類動物不同,它們的殼完全由方解石組成,但內部具有由文石成分組成的肌肉疤痕。

牡蠣有幼生和卵生兩種,卵生是雌雄同體,幼生則能轉換性別。幼生種在每個個體內表現出交替的性別模式,而卵生種是同時的雌雄同體,根據情況產生雌性或雄性配子。牡蠣生殖腺飽滿後,只要受外界的影響即會開始排卵、放精,像是暴風雨後的鹽分變化、滿潮露出的溫度變化等(滿月的滿潮排卵放精最多)。在水中受精後發育成浮遊的擔輪幼蟲,待時機成熟則固著在基質上發育成帶殼的小牡蠣。牡蠣的外套膜隨著個體的成長,持續分泌建築其含有高量鈣質的外殼,保護柔軟的身體。[

7. 海龜(Sea Turtle)

- 產卵數量:每窩數千顆。海龜雖然每次產卵數量不如上述幾種動物,但它們的產卵頻率較高,每年會產下多個巢穴。 海龜 是海洋龜類的總稱,所有龜鱉目動物中唯一生活在海洋的物種,分布範圍十分不平均 ,分布於除北冰洋外的全球海域中。背上有殼,其花紋較一般陸龜或河龜復雜,背甲為扁平流線形,前後鰭為船槳狀。 海龜的演化歷史相當之悠久,可追尋到七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當時海龜是肉食性的,這類海龜稱為古海龜,據北美的考古化石發現,古海龜的體型長達3.5米,與汽車一般大小,且外殼有明顯的節骨狀。

全球現存海龜種類共有2科6屬7種,這兩科分別為海龜科和棱皮龜科。海龜喜歡熱帶及溫帶淺海水域,以肺呼吸,產卵時必須回到陸地或沙地上,不同海龜的主食都大不相同,多數海龜都是回遊性的,在繁殖季時會從覓食棲地回到產卵棲地,多數會回到當初出生地進行交配及產卵。

8. 章魚(Octopus)

- 產卵數量:數萬個到數十萬個。章魚的產卵數量依種類而異。其身體由頭部和八個觸腕拼接而成,既是可食用的經濟物種、也是智商測試中的常客,還是無脊椎動物中少數能反捕食鯊魚、企鵝、海豹、海蛇、海豚等生物的掠食者,是掠食性的無脊椎動物。章魚的生物學名稱為「八腕總目」,和魷魚、墨魚、烏賊所屬的「十腕總目」相對應,其主要區別為腕足數量的多少。章魚擁有非常復雜的神經系統,它是所有頭足綱、軟體動物、以及無脊椎動物中內智力最高的一目。

章魚生活在海洋中的許多區域,包括珊瑚礁、遠洋帶和海床,有些也生活在潮間帶或是深海帶,雖然為純粹的海洋動物,但章魚在陸地上卻還能保持相當的靈活運動能力。大多數章魚的壽命都很短暫,它們迅速的生長、成熟、然後交配、死亡。雄性章魚使用一根被稱為「化莖腕」的特殊觸手進行交配,它們利用化莖腕將精子直接註入雌性章魚的外套膜內。交配完成後,雄性章魚隨即進入衰老期,並快速的死去,雌性章魚也在受精卵孵化後快速死亡。章魚面對威脅的防禦手段包括噴出墨汁、變色偽裝或是威懾敵人,它們可以利用噴水來實作快速逃離。所有章魚都有毒液,但只有藍圈章魚屬的毒液對人類的生命造成威脅。

9. 紅蟹(Red Crab)

- 產卵數量:數十萬個到數百萬個。紅蟹在繁殖季節會大規模遷徙到海邊產卵。

10. 磷蝦(Krill)

- 產卵數量:數百萬顆。磷蝦是一種小型甲殼類動物,它們在繁殖季節會產下大量的卵。磷蝦這種小型的甲殼亞門浮遊動物是須鯨、蝠鱝、鯨鯊、鋸齒海豹及海豹的食物,也是一些海鳥的主要食物。是接近食物鏈最底部的關鍵物種,不過仍不算最底部,因為它們會進食浮遊植物和一些比它們更小的浮遊動物。在南冰洋的南極磷蝦可制造逾5億公噸的生物質能,約為人類的兩倍,每年有逾一半的南極磷蝦被鯨、海豹、企鵝、魷魚和魚吃掉,而沒被吃掉的那些則會再繼續繁殖下一代,以維持族群總數。大部份的磷蝦物種每天會在海面和海底之間垂直遷徙一段很長的路線,因此它們的獵食者也會跟著在夜間上海面,日間則潛至海底。

商業性磷蝦捕獲集中在南冰洋與日本周邊海域,全球捕獲量每年約15-20萬公噸,其中大部份來自南冰洋的斯科舍海。磷蝦可作水產養殖和水族箱的飼料。

請註意,這些資訊基於現有的資料,實際的產卵數量可能會有所不同,並且某些動物的產卵數量可能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此外,一些動物的產卵數量是估計值,因為很難準確測量實際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