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不用精子卵子造胚胎?未來人類真要量產?是否能緩解全球生育難題

2024-08-29科學

導語

曾幾何時,人類生育方面就有了一項「黑科技」問世,那就是體外受精。

但是近幾年,劍橋大學與加州理工學院的科研團隊又揭開了一項顛覆性的技術,而這項技術帶來的不僅是人類生育方式上的改變,還有一系列倫理以及社會結構方面的問題。

在這項突破中,人類竟然不再需要卵子和精子,甚至連人類的身體都不再需要,只需要利用胚胎幹細胞進行重編程,就能夠造出合成胚胎。

而這一研究成果也成功在小白鼠身上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合成胚胎技術的問世。

所謂合成胚胎是指一種「人造卵子」,科學家僅透過人工合成的胚胎幹細胞,便可生成完整的胚胎發育模型,盡管該合成胚胎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胚胎,但其卻在小白鼠身上取得了良好的實驗結果。

2017年,劍橋大學及加州理工學院的科研團隊聯合研究方向為合成胚胎技術,並進行深度探索,根據他們的研究表明,這一突破可能會在日後廣泛套用於多種實踐領域,在遺傳病治療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還能夠向患者提供器官移植技術等。

然而,當這一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未來的人類將有可能利用這一技術實作量產後代,從而解決人類面臨的生育難題。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不孕癥已成為越來越嚴峻的世界性問題,根據一些實驗機構的數據得知,全世界不孕癥患者人數正以每年1%-2%的速度逐年增加。

根據這些數據推算,全球範圍內的患者人數已經接近1億,而中國無疑是最大的不孕癥患者國,中國15%的育齡女性正遭受著不孕癥的問題,有些國家已經提出對受精卵進行篩查,以此提高出生嬰兒的健康水平,而且在該領域發展十分迅速。

但中國由於缺乏相關法律以及政策法規的引導,目前尚未在這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劍橋大學等高校進行的合成胚胎實驗也實用性較低,難以在臨床上產生實際效用。

劍橋大學的科研團隊將重新編程後的胚胎幹細胞植入至小白鼠體內,植入後,小白鼠成功懷孕並誕下9只小鼠。

小鼠在出生後表現良好,並且能存活超過一個月,但值得慶幸的是,這9只小鼠當中有4只未成年就夭折了。

盡管小鼠實驗結局並不完美,但科學家們表示,這一實驗結果已經顯示出重編程後的胚胎幹細胞在新的環境中能夠順利發育,並且成功地發育成型於子宮中。

「人造卵子」的研發過程。

造成「小白鼠夭折」的原因與懷孕過程中植入了5個小白鼠胚胎有關,僅有四個小白鼠健康存活長大,其他的小白鼠都夭折了,這就證明了小白鼠體內環境足夠理想,也說明「人造卵子」是可以被成功培育出來的。

這項技術代表著一項重要突破,因為它能夠讓那些因為多囊卵巢症候群或者基因突變等造成自身無法產生健康卵子的女性患者擁有希望成為母親的機會。

研究人員Elizabeth Adkins以及她的團隊透過重編程,小鼠持有體細胞樣本,透過這一樣本,他們制造了一對小鼠的卵子和一對小鼠的精子,再將這對小鼠精子和小鼠卵子受精後,制造出了完整的小鼠胚胎,並將其植入了小鼠體內進行發育。

除了上述她們開發出的小鼠體細胞圍著卵子和精子外,還發現使用毛囊間充質幹細胞,也能夠制造出功能正常的精子和卵子。

Adkins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對於開發合成胚胎非常重要,因為對於一些動物而言,獲得體細胞樣本並非易事。

」因此,這一輪研究不僅為小白鼠提供用於研究稀有疾病和開展新療法的平台,同時也為那些因生理原因導致無法成功生育後代的人類提供希望。

Adkins表示:「我們認為該研究成果或許也適用於人類,並將透過臨床試驗來證實我們的這一猜想。」

未來會量產新生命嗎?

科學家表示:「如果合成胚胎得到進一步發展並最終獲得法律保護,那麽一切皆有可能。」

因為一旦合成胚胎技術獲得法律支持並允許套用於臨床,那麽就意味著人類將不再依賴傳統生物方式進行自然受精,而是可以透過修改重編程的方式來合成出具有特定性狀的人類後代。

合成技術成熟後,由於每個人都可以重新編程自我基因組,只需符合特定要求,就可以為合成胚胎提供相應的人類基因組,同時也給那些對某些特定性狀有著不同需求或更偏好的人提供了新的選擇面,讓他們能夠直接選擇自己想要的人;

更甚者,也可以將多個人的人類基因組進行拼接或修改,以合成出他們所想要的基因組。

這一研究成果不僅會徹底改變人類繁殖方式,而且也會改善現存的不孕癥問題,為數以萬計正在面臨困難的人提供解決方案。

從前那些備受困擾的人們,今後有機可能會擁有屬於自己孩子的希望,想必他們會對這種方法表現出超高的接受度。

盡管現在對合成胚胎進行研究仍然面臨很多困難和限制,但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將來可能會實作更多新的可能性;

例如,或許能夠生產出沒有一個真正父母存在,而是所有人都當父母的新「群體育兒」模式。

此外,當生育不再依賴傳統的生物方法時,未來可能還會出現一些新的現象,比如「客製嬰兒」,這或許是一種非常可怕並且備受爭議的問題。

當然,還有一些基本問題需要回答——如何定義父母?

是那些重建基因組的人嗎?

還是那些收養並照顧這些孩子的人?

是誰創造了這些新生命?

是那些負責詳細說明這些特征要求的人嗎?

還是那些為了這個專案付出了時間和金錢的人呢?

也許我們應該把這些問題留給倫理委員會來解決,而不是科學家自己去想。

結語

此項技術研究還處於進步階段,當前並未得到法律保護,所以在進一步實驗之前,需要對合成胚胎進行法律保護。

隨著我們這些問題的發展,科學家需要註意法律,包括道德、哲學和生物學等限制;全世界都將密切關註,期待這一令人振奮的新發展!

假如這種人工合成時技術逐漸成熟,並最終走向實際套用階段,人類生育史將迎來前所未有變化。

面對這些變化,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