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如何確定並提高汙廢水的可生化性?

2024-04-03科學

汙廢水的可生化性是指廢水中有機物質透過生物處理工藝,如活性汙泥法、生物膜法等,被微生物分解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的能力。可生化性是決定廢水處理方法選擇的重要參數之一,它直接影響到處理工藝的效率和經濟性。

廢水中的有機物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這些物質是微生物生長和代謝的營養物質。在生物處理過程中,微生物透過分解這些有機物,釋放能量,轉化為細胞物質,最終將有機物轉化為水、二氧化碳和無機鹽等無害物質。

可生化性的評估通常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化學需氧量(COD):表示廢水中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氧化當量,是衡量廢水中有機物含量的重要指標。

2.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廢水在五天內被生物氧化的有機物量,是反映廢水可生化性的重要參數。

3.懸浮物(SS)和汙泥指數(MI):懸浮物含量和汙泥指數可以反映廢水中固體物質的含量,影響生物處理的效率。

4.營養物質:如氮、磷等,這些物質是微生物生長的限制因子,對生物處理的效能有重要影響。

5.毒性物質:某些廢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可能會對微生物產生抑制作用,影響可生化性。

6.汙廢水的可生化性可以透過實驗室的小試、中試到大試等不同規模的試驗來確定,透過這些試驗可以評估廢水的可生化性,並為選擇合適的處理工藝提供依據。

提高汙廢水的可生化性是指透過一定的技術手段或方法,增強廢水中有機物的生物降解效能,使其更易於透過生物處理工藝進行處理。毫無疑問,生化法是現代汙廢水處理套用中最廣泛的方法之一。

汙廢水的可生化性是決定處理方法、設計處理工藝和最佳化執行條件的關鍵因素。在汙廢水處理中,如果廢水的可生化性低,意味著其中的有機物難以被微生物降解,這將直接影響到生物處理系統的處理效率和效果。因此,在實際操作中,需要采取一系列預處理措施來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如:

1.物理方法:如篩分、沈澱、浮選等,用於去除大的懸浮物和難以生物降解的物質。

2.化學方法:如絮凝、混凝、氧化等,用於轉化或去除抑制微生物生長的物質。

3.生物方法:如厭氧消化、好氧預處理等,用於預先降解有機物。

透過這些預處理步驟,可以顯著提高汙廢水的可生化性,從而使得生物處理工藝能夠更加高效和穩定地執行。此外,對於那些可生化性較低的廢水,可能需要采用組合處理工藝,將生物處理與其他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相結合,以達到更好的處理效果。

甘度研發和生產的微生物菌種,提供專業技術服務,可以幫助廢水處理企業提高處理效果,降低處理成本,實作廢水的合規排放和資源化利用。

常用來評價可生化性的方法主要有:微生物呼吸曲線法、三磷酸腺苷(ATP)指標法、CO2生成量法、B/C比值法等。

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就是提高廢水的B/C比。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有水解酸化法、臭氧氧化法以及芬頓法。

在確定生物處理工段的進水量、水力負荷和有機負荷等工藝參數時,需要依據廢水的可生化性、汙染物濃度、期望的處理效率以及系統的處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透過科學的設計和合理的執行管理,可以確保汙廢水處理系統達到預期的處理效果,同時實作環境保護和資源回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