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廣東連降暴雨 (預報說接下來也還有) ,北江流域的韶關、英德、清遠等地洪災尤其嚴重。很多網友問: 廣東為什麽不修大水庫攔截洪水? 這裏談談個人淺見:
首先,修建大型水庫防洪,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思路正確。
但是, 大水庫不是你想修,想修就能修的。 大型水庫需要有利的河流和地形條件:1.地形最好是一個盆地——庫身又深又大,能盡可能多儲存水,庫口窄,以便能最小工程量建立水壩;2.有河流流經,而且處在防洪的關鍵位置。中國根本不缺盆地,但例如西北的塔裏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儲水造型固然絕佳,但沒有水。
有大河及豐富水資源的,儲水造型又好的地形中國也不少,但這種地方土地條件和水資源都好,早就住滿了人。例如四川盆地,想要大水庫、大湖泊,堵住三峽,等著長江上遊的水註滿就有了。但盆地裏小一億人口、天量的經濟怎麽辦?根本不現實。
人工挖一個水庫行不行? 很多人想過。其實這是極大高估了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力量。大型水庫中國的標準是儲水量1億m³以上,1形大水庫儲水量10億m³以上,2形大水庫1-10億m³。這是人工能挖出來的嗎?
舉個栗子,廣西正在開挖平陸運河,土石方開挖總量接近3.4億m³,工期近5年,投資總額727億元,目前建設者9000多人。這麽多人、無數大型電腦械,吭哧吭哧幹5年,花七八百億,而且是在很長的戰線——方便展開和處理土石,才能挖3.4億立方米?!
什麽樣的水庫,值得那麽大投入?用來儲存金子嗎?再說3.4億m³對於水庫來說根本不算大!廣東防洪需要的是幾百億m³的大型水庫 (中國最大的三峽水庫390億m³,世界排名第25位)。 再次強調, 挖掘大型水庫根本不是人力能及的。
▲從建國初期開始,中國就積極修水庫。上下五千年都在不斷興修水利,貢獻大的人能青史留名。
說回廣東省,珠江水系3大主要河流, 防洪搞得最好、最安全的是——東江。 廣東第1大水庫萬綠湖 (庫容139億m³) ,第2大水庫——楓樹壩 (庫容約20億m³) ,第5名的白盆珠水庫 (庫容12億多m³) 都在東江流域。楓樹壩在東江幹流,萬綠湖在東江第一大支流新豐江上,白盆珠在第二大支流西枝江上。東江養育了大灣區三分之一的人口、近一半的經濟量,水利設施非常強大,2019年數據,東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達38.3%,逼近國際40%的警戒線,洪災是沒有的,反而已經比較缺水,萬綠湖經常裝不滿,還有鹹潮上溯等生態問題。
▲幾十年前香港缺水的老照片,沒有東江水的哺育,就沒有東方之珠的繁榮。
廣東最危險的其實是北江。 粵北位於南嶺山脈的迎風坡,降雨量非常大;北江是葉脈型的水系結構,兩側密集的支流匯聚;位置居中,懸在珠三角頭上,對廣州和佛山人口和經濟密集區威脅非常大!
為什麽不像東江一樣修大水庫儲存洪水、削峰補枯呢? 不是不修,能修的地方都已經修了,主要是山多平地少,庫容量小,存不了多少水。飛來峽水利樞紐工程為廣東省最大,大壩內的庫容19億m³多,前幾天最大的時候,飛來峽水庫出現18900m³/秒的入庫流量,接近百年一遇,我們算一下,如果暴雨不停、保持最大流量不變,一小時就有6800萬m³的水,一天16.33億m³!飛來峽本來就有水不是空的,如果不泄洪,1天都扛不住!!!
▲位於清遠市的飛來峽水利樞紐工程,圖源自廣東水利廳網站
如果換成萬綠湖在這個位置,保持百年一遇的最大流量,不泄洪 (暴雨的時候下遊也壓力大) 也能扛住一個星期,一般不可能最大流量的暴雨持續那麽久。如果有個幾百億立方米的容量,那更是高枕無憂了。
▲英德盆地地圖,純地形角度是好的儲水結構,且匯聚北江各大支流,是防洪的「七寸」位置
問題來了,北江流域防洪比較好的位置,能不能找到這麽大庫容的地形呢?目前確實已經沒有了,除非不要英德或者韶關,這兩個城市處在北江葉脈狀水系的匯流處,防洪位置絕佳,特別是英德,如果能把城市搬遷,每位市民廣州發房子安置,整個英德盆地和峽谷變成大水庫,庫容會非常大,北江水系洪災估計可以永絕後患,枯水期珠三角上方那麽大一庫水,怎麽都夠喝。但這只是從地理角度考慮,這麽多人口、經濟量和人文價值,淹沒的話損失太大了,因此還是一個經濟和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