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一斤賣出一萬多,供不應求,這些珍寶補品堪比金子,為何少有人養

2024-03-24科學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自古以來,海馬就被譽為"南中之珍"。【本草綱目】中就記載:"海馬生於南海,形狀酷似陸地上的馬駒。"古人對這種神奇生物贊賞有加,視之為滋補之品,能治"陽痿遺精"之疾。

時至今日,海馬的身價不降反增。曾幾何時,一斤海馬賣出幾百元已是天價。然而如今,優質海馬的價格竟然飆升至每斤上萬元的高度,簡直就是"水中黃金"了。

為了保護這一珍稀物種,國家將海馬列為二級保護動物,並大力支持圈養繁殖,以滿足市場對海馬日益擴大的需求。

海馬的神奇

海馬這種生物自古以來就給人一種特別的神奇感。長著一張細長的嘴臉,像魚又不像魚。蝦蝦米米的小身板,細長彎曲的尾巴,活脫脫一只海裏的小馬駒。

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海馬作為已知自然界中唯一由"爸爸"生育孩子的動物。在繁衍後代的過程中,雌海馬會先將卵留給雄海馬,然後由雄海馬充當"子宮"的角色,孕育海馬寶寶們,直至產出水面。

這種獨特的生理結構和繁衍方式,使得海馬在中國古代就備受珍視。【本草綱目】記載:"海馬味甘鹹,有小溫之氣,主治虛勞羸瘦、陽痿遺精。

"可見,古人將其視為有益於男性的珍稀藥材。

與海馬一樣稀缺的,還有雲南那種被稱為"金蟬"的知了,以及有"食用菌中愛馬侖"美譽的羊肚菌。這兩種生物同樣是食材和藥材兩用,供不應求的熱門貨。

海馬身上寶貴的不只是藥用價值,就連它的肉質本身也是一大補益品。富含各種胺基酸、脂肪酸及無機元素,不僅營養豐富,而且能起到滋補強身、抗衰老的功效,廣受中老年人的歡迎。

知了的夏日故事

盛夏時節,整個城鄉就被知了的鳴聲籠罩。在農村,每到晚上,大爺大媽們就會提著桶和手電筒,踏著夕陽的余輝,三五成群地鉆進樹林裏。

他們的目標可不是什麽夜遊,而是要捕捉那些被稱為"金蟬"的知了。

在鄉村,捕捉知了幾乎成了一種獨特的民間風俗。只因這小小的生物,竟然也是一味珍饈美味。

眾所周知,近年來蠶蛹作為高蛋白高營養的純天然食材,已經深受都市人的推崇。而知了的幼蟲同樣具有和蠶蛹一樣的食用和營養價值,油炸過後金黃酥脆,咬下去酡顫難當,香濃醇厚的汁水噴香滿口。

更難能可貴的是,知了脫下的空殼"金蟬脫殼"也是對治小兒夜啼的佳品。自古就有這麽一句老話:"家有夜哭郎,蟬蛻來幫忙。

"可見它在醫藥界也是響當當的一方藥餅。

由於味美營養高,加之用途廣泛,知了在市場上向來就是搶手貨。新鮮知了每斤起碼就要賣個一百出頭,如果是單賣"金蟬脫殼",價格就會高達150元一斤。

一到貨源緊缺的季節,價格更是直線拔升,翻個番三番還是脫銷一空。

正因如此,在農村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種有這等賺錢的"搖錢樹"。每年六七月,就是農民抓知了的黃金季節。那時候,一家老小就會齊上陣,夜以繼日地在樹林裏捕捉"金蟬"。

輕者二三十斤,重者上百斤,哪怕按最低價賣出,十天賺個大幾千塊也是指點小事。

羊肚菌的傳奇

在雲南那些被汙染的純凈土地上,偶爾會生長出一種平平無奇的蘑菇,名叫羊肚菌。它的外表灰黑滄桑,菌身又長又尖,中心布滿蜂窩狀的坑坑窪窪,模樣實在沒什麽惹人註目之處。

但別被這種貌不驚人的外表所迷惑了。羊肚菌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在營養和藥用價值上可是名列食用菌前茅。不但能做菜吃,還可以入藥炮製,對人體有一定的滋補強身、抗衰老的功效,素有"菌中愛馬侖"的美譽。

就連那些家底萬貫、鐵錢滾滾的大集團,為了養殖海馬曾經也是斥巨資上億元修建養殖基地。可惜最終不但沒賺到錢,反而虧得連褲腰帶都沒了,只因為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滿足海馬繁殖的苛刻條件。

對於海馬這種生物來說,光是水溫的控制就已經是一件很考究的事情了。它的最佳存活溫度在14-18攝氏度之間,再高點或者再低點,死亡率就會直線上升。

與之相比,羊肚菌的生存環境似乎更加險惡。它對土壤環境挑剔得可怕,只有未被汙染過的純凈土地才能生長。可即便如此,它也難逃雨水的摧殘,如果雨水過多,就會滋生腐爛;如果雨水太少,又缺乏滋養而夭折。

所以能真正從地裏竄出來的幸運兒,實在是鳳毛麟角。

正因如此,羊肚菌供不應求的局面在市場上造就了它的天價地位。新鮮羊肚菌動輒就要賣到幾百一斤,經過曬幹加工後,價格就越發離譜,直接上千元一斤。

即便價格如此之高,這種"菌中愛馬侖"在供給緊缺的情況下,依然廣受食客和藥客的熱捧,往往剛一運送就被瞬間搶購一空。

期待技術的突破

面對羊肚菌如此殷切的市場需求,人們自然也就不會放過這個大賺特賺的商機。從幾十年前開始,中國就有人嘗試圈養繁殖羊肚菌,期望能像蘑菇那樣大規模種植,讓這種"菌中愛馬侖"走向平民化。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盡管投入了重重心血,但由於羊肚菌生長環境的特殊性,圈養繁殖的事業始終沒有真正起色過。

羊肚菌對生存環境的挑剔之處,著實令人嘆為觀止。它對溫度的要求苛刻異常,只要稍有偏差,就會導致死亡率飆升。

此外,羊肚菌每年只能在同一片凈土裏生長一季,之後那塊地就不能再使用了,否則會滋生病菌,導致大規模死亡。

可見,即便有再多的資金投入,也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一家一戶小作坊式的種植無疑會增加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根本無法與野生羊肚菌的天價競爭。

這也就直接導致了,盡管需求旺盛,但養殖戶們依然三分鐘熱度,幹著幹著就放棄了。他們更願意繼續沿用老祖宗們的方式,靠采摘和捕獵來維持羊肚菌的市場供給。

盡管目前三者的養殖都面臨重重困難,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解決難題只是遲早的事。

當有一天,人們終於攻克了各種稀缺海味的養殖技術;當海馬、知了、羊肚菌等生物無需再依賴有限的野生資源,而是可以源源不斷地人工培育出來時,那時候它們也就不再會是"金子般"的珍品了。

相反,作為大自然賜予的饋贈,終有一天它們就能平民化,成為普通百姓餐桌上的一道普通食材,供大家飽享天之饋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