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金沙江

2024-03-07科學

因盛產「金沙」而得名的這條江,號稱西部之龍

以下文章來源於錦繡人文地理 ,作者錦公子

錦繡人文地理 .

在這裏,遇見中國風情

在中國西南的高山峽谷中,

長江上遊

青海玉樹巴塘河口至四川宜賓岷江口

這一段被稱為 「金沙江」

有一種說法,

這段江流因盛產「金沙」而得名。

【韓非子】中說, 「麗水之中生金。」

麗水,即金沙江古城之一。

圖片|虎跳峽洶湧的金沙江水 · 攝圖網 ©

金沙江富含金礦,

一到河水迂回之處,

便會有大量沙金沈積。

至遲到商代,中國人已開始采金,加工金箔。

大江從雪山走來,

如同盤旋在西南的遠古巨龍,

無數淘金者匯聚於此,

使其成為中國最早開發的江河之一,

以及久經滄桑的文化長廊。

圖片|山谷間靜謐的金沙江 · 攝圖網 ©

金沙水拍雲崖暖

有別於「黃河九曲十八彎」,

作為中華民族的另一條母親河,

穿行於北緯30°線的長江,

似乎總給人一種 直瀉千裏 的感覺。

然而,長江上遊的金沙江

並非直來直去

金沙江兩端的巴塘河口與宜賓岷江口,

直線距離僅 500公裏

金沙江全長卻有 2300多公裏

約占「中國第一大河」 長江的三分之一

可見其曲折程度。

圖片|長江上遊水系:從玉樹巴塘河口到宜賓岷江河口的部份,即金沙江。· 錦繡人文地理 ©

彎彎曲曲的金沙江,

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如同 藏、川、滇三地的界河

從青海一路向南,

之後又折向東方。

浩浩蕩蕩的金沙江,

在崇山峻嶺之間縱橫切割,穿過氣勢磅礴的 橫斷山區

攜帶著 川西山地 雲貴高原 的眾多支流與湖泊,

穿過 大涼山 烏蒙山 ,最後接納 岷江 ,進入四川盆地南部。

圖片|烏蒙山 · 圖蟲創意 ©

金沙江,

在中國西南開辟出別具一格的山川形勝

億萬年前,由西向東傾斜的 青藏高原

雲貴高原 發生劇烈的造山運動,好像上天伸出一只巨手,

在高原由北到南刻下了許多深淺不一的溝壑。

南北走向的高山,在今四川、雲南兩省西部

和西藏自治區東部的區域內平行排列,在歷史上長期橫阻斷路、屏障交通,

於是有了一個形象的名字—— 橫斷山脈

圖片|橫斷山脈夾金山(大雪山) · 圖蟲創意 ©

橫斷山脈

雖然「橫斷」了東西交通,

但也迫使諸多山川南北向排列。

從青藏高原南下的金沙江,

與向南流的 怒江 瀾滄江

在橫斷山區並肩而行,奔流170多千米,

江水並流而不交匯,

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

最短直線距離不過才66千米。

圖片|月亮灣,又叫金沙江第一灣,為「三江並流」的一部份 · 攝圖網 ©

南北向的 高黎貢山 怒山(碧羅雪山)

雲嶺 沙魯裏山 等高山,

在三條並流的大江邊相間排列。

山脈橫亙之下,

100多座造型迥異的雪山、

悄然靜立的原始森林與星羅棋布的湖泊點綴其間。

從海拔760米的 怒江幹熱河谷 到海拔6740米的 卡瓦格博峰

匯集了雪峰冰川、高原濕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等絕美風景。

圖片|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雲南第一高峰 · 圖蟲創意 ©

這一地理奇觀,

被稱為 「三江並流」

其中一部份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三江並流」的橫斷山脈,

坐擁印度洋與太平洋水系,

形成歐亞大陸生物物種

南來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難所,

號稱 「世界級物種基因庫」

尤其是雲南北部與四川西部,

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

是珍稀動植物繁衍生息的自然天堂。

圖片|滇金絲猴 · 圖蟲創意 ©

據統計,「三江並流」地區

有中國20%以上的高等植物

和25%以上的動物種數,

集中了北半球多個氣候帶的生物群落。

在這一帶棲息的生靈,

包括 滇金絲猴 雪豹 孟加拉虎 黑頸鶴

數十種國家級保護動物,

跨越了雲南省麗江市、

迪慶藏族自治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9個自然保育區。

圖片|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示意圖 · 錦繡人文地理 ©

有些學者猜想,長江曾經是南流的。

可是,萬裏長江特立獨行,

沒有經由橫斷山脈繼續南下,

而是華麗轉身,轉身向東。

金沙江到雲南的 石鼓鎮

突然拐了個彎,掉頭北上,

從此與瀾滄江、怒江分道揚鑣,

向東北方向奔流而去,最終流入太平洋。

圖片|雲南麗江石鼓鎮 · 攝圖網 ©

於是,石鼓當地

出現了著名的 「萬裏長江第一灣」

也叫 石鼓大拐彎

此處彎度達120度,

江面寬闊,水勢和緩,

在古代是著名的渡口。

相傳,諸葛亮 「五月渡瀘」 平定南中

與忽必烈 「革囊渡江」 攻滅大理,

都是從這裏進軍。

圖片|金沙江石鼓大拐彎 · 攝圖網 ©

石鼓以下,

江面漸窄,河流湍急。

在雲南香格裏拉與麗江境內,

金沙江突遇 玉龍 哈巴 兩座雪山的阻擋,

扭出一個「之」字型,

形成了全長18公裏的壯觀峽谷—— 虎跳峽

圖片|金沙江虎跳峽 · 攝圖網 ©

寬闊的金沙江一下子被擠進狹窄的虎跳峽,

洶湧江水與江中巨石互搏,

發出震耳欲聾的虎嘯聲,

四周雲霧渺渺,白浪滔滔。

相距十幾公裏的上峽口

和下峽口 高度落差達220米

是中國落差最大的峽谷之一。

虎跳峽最窄的地方在中虎跳,

江面只有15米寬。

相傳,有一猛虎在玉龍雪山被獵人射傷後,

腳踏著岸邊的巨石,從江上一躍而逃,

「虎跳峽」由此得名。金沙江出虎跳峽後,

繼續向東流至三江口,又急轉向南,

在金沙江幹流形成玉龍灣、永勝灣等彎道。

金沙江的上段,由於流域較窄、降雨量少,

無較大支流匯入,

但在中下段,眾多支流不斷向金沙江湧來,其中包括 水洛河、雅礱江、

普渡河、牛欄江、橫江 等較大支流。

金沙江支流,

流域面積在1萬平方千米以上的有9條,

其中最大的支流雅礱江,

流域面積達12.84萬平方千米。

圖片|流經川西鄉村的雅礱江 · 圖蟲創意 ©

雅礱江,

藏語名為 「尼雅曲」 (意為「多魚之水」),

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南麓,

流域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

介於金沙江與大渡河之間,

於四川攀枝花市三堆子匯入金沙江。

與金沙江平行南下的雅礱江,

自然地理特征與前者極其相似,

故又稱「小金沙江」。

這個小兄弟來頭不小,

不僅是長江八大支流之首(從地理位置上說),

還有深藏不露的水能富礦,

孕育了豪爽的川西高原文化。

圖片|大渡河與青衣江在樂山大佛腳下匯入金沙江支流岷江 · 攝圖網 ©

發源於川青邊界,

大致與雅礱江同向奔赴的 大渡河

同樣有數不盡的歷史傳奇,

其為岷江下遊帶來超過50%的徑流量,

在樂山大佛腳下與岷江交匯,

隨後直入川江。

金沙江流域內,還有許多湖泊,連線著高山峻嶺的文明發源地,如 瀘沽湖 程海 邛海 洱海 滇池 等名湖,懷抱了生活於此的多個民族。

圖片|蒼山洱海 · 攝圖網 ©

這些因水而生的少數民族文化中,

都有「中國龍」的身影。

彜族有龍、蛇氏族,

傈僳族崇拜龍、蛇,

白族崇拜龍、魚,

而傣族祭拜龍神、魚神。

金沙江從遠古走來,

上連雪山江源,下接巴山蜀水,

群峰夾流,古渡橫舟,

激蕩在歲月長河之中。

圖片|瀘沽湖,位於雲南與四川交界處,以典型的高原湖泊風光與摩梭母系民族文化著稱於世 · 圖蟲創意 ©

中國西部之龍

雲南 元謀縣

地處金沙江流域,

氣候幹燥炎熱。

這片古老而神奇的紅土地,

誕生了中國最早的人類之一

—— 元謀人

圖片|雲南元謀土林 · 攝圖網 ©

上世紀60年代,

考古工作者在金沙江支流 龍川江 旁,

發現了元謀人的化石。

透過對發掘出的炭屑、

燒骨和石器等進行研究,

證明元謀人是能制造工具

和使用火的原始人類,

生活年代 距今約170萬年

水與火的交融,

結束了原始人茹毛飲血的生活。

盡管從使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

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但用火的痕跡,

無疑增添了元謀人的「人性」。

圖片|雲南元謀段金沙江航拍 · 攝圖網 ©

金沙江流域初步形成其文化形態,

則要追溯到

距今約3000-5000年之間的青銅時代

氐羌系 濮越系 兩大古代族群,

在被橫斷山脈阻礙交通的金沙江流域間

碰撞交融。

大量青銅文化遺址分布在金沙江流域,

包括洱海以東,雲南祿豐、楚雄以西,

哀牢山以北等地域範圍內。

春秋戰國時,

楚國稱雄於長江中遊。

到了戰國後期,

秦國不斷吞並楚國疆土,南下攻滅巴蜀。

圖片|古滇國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西漢時期文物 · 圖蟲創意 ©

為了與秦相爭,開拓國土,

楚將 莊蹻 沿長江而上,

循著蜀、楚兩地商人經商的通道,

探索通往滇地的路線。莊蹻帶著上萬士卒,

沿長江水路爬山越嶺,進入今昆明滇池一帶,

本想積蓄力量再返回楚國,卻被秦軍切斷退路。

回家無望的莊蹻在滇地統一各部,

「變服從其俗以長之」,

他與其部眾成為中原向雲南

最早、人數較多的一次移民。

這也是有關雲南金沙江流域

最早的文獻記載,史稱 「莊蹻開滇」

圖片|雲南海拔分級(審圖號:雲S(2017)038號),可見橫斷山脈的險峻 · 雲南自然資源廳 ©

從此,金沙江與長江流域跨越來往的鴻溝。當時,金沙江流域川滇之間的來往通道,

被稱為 「靈關道」

靈關古道出成都平原後,曲折蜿蜒地透過山區,

跨過大河,經西昌、永仁、大姚等地到達洱海地區。

靈關道在今四川省南端的會理分成兩條道,

一條直插今攀枝花一帶的 拉鲊渡口

另一條到金沙江與龍川江交匯處的 龍街渡口

圖片|今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庫區的龍街渡口 · 圖蟲創意 ©

滾滾金沙江與兩岸聳立的群山形成天然屏障,

但這兩處水流較為平緩,

正好可讓人乘船透過。

秦滅六國後,秦始皇命人修築 五尺道

使金沙江流域與巴蜀之間

棧道千裏,無所不通,

並在金沙江中下遊設定郡縣。

五尺道起自宜賓,過金沙江,

經昆明、楚雄到達洱海 ,至今還有遺址留存。

圖片|大理古城 · 圖蟲創意 ©

這些翻越高山、渡過大江的古驛道,

打破了金沙江與橫斷山組成的屏障。

西南少數民族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以索為橋,在金沙江兩岸

架起了「笮橋」,即竹索橋。

他們透過笮橋飛渡河谷,

從事地區間的貿易活動。

公元前2世紀, 漢武帝 在位時,

開發西南夷,

將漢文化大量輸送到金沙江流域。

圖片|雲南楚雄光祿古鎮:漢武帝在此設縣,諸葛亮平定南中時在此征戰 · 圖蟲創意 ©

漢末三國時期,

金沙江仍源源不斷接受來自中原的熏陶。

諸葛亮平定南中(指川南和雲貴一帶)的故事,

就發生於金沙江。

【出師表】中「五月渡瀘」的瀘水,

即指金沙江與雅礱江匯合的部份。

相傳,諸葛亮平定邛都(今四川西昌市東南)的叛亂後,

繼續沿江進軍,追擊孟獲。

大軍乘木筏過金沙江時,

遇到浪濤阻攔,

當地人告訴孔明,要過江必須要用人頭來祭江神。

圖片|諸葛亮畫像 · 網絡

諸葛亮相信科學,不搞迷信,

也不願無緣無故殺人,

便命隨軍的廚師把豬羊肉剁成肉泥,

然後用面抱起來,做成人頭形狀,

當做祭品投入江中,以此穩定軍心,

這也符合他「攻心為上」的平南戰略。

這一說是包子的由來。蜀軍將士受到鼓舞後,不懼滔滔江浪,渡過瀘水,

而南蠻軍也更加佩服諸葛亮的仁義南中隨之平定。

圖片|西藏茶馬古道風光 ·攝圖網 ©

隋唐以後,

在北方絲綢之路不斷興盛的同時,

南方也因茶馬互市興起了一條 「茶馬古道」

由漢藏先民開創的茶馬古道,

穿越千山萬嶺,跨越大江長河,

在茶葉的芳香與駿馬的嘶鳴聲中,

從橫斷山區蜿蜒伸展,通往南亞次大陸。

圖片|雲南麗江古城 ·攝圖網 ©

元滅金、宋,一統天下後,

在金沙江設定管轄川南

和滇東北大片地區的 馬湖路

馬湖府城位於宜賓市屏山縣,

與雲南省綏江縣隔江相望,

如今已沈沒於金沙江的浩蕩江水中,

只留下當年 「萬裏長江第一港」 的歷史記憶。

圖片|四川屏山縣龍華古鎮 · 圖蟲創意 ©

金沙江在古代是邊遠之地,

卻憑借其地勢險要,

成為 「兵家必爭之地」

元朝之所以在金沙江沿岸設定馬湖路,

一是因為在此二十年前,1256年,

蒙元名將 兀良合台 奉蒙哥之命由雲南昭通北上,

打算占據金沙江下遊(當時又稱馬湖江),

順江東下,進逼南宋在西南地區的重要堡壘

釣魚城(在今重慶合川區)。

然而,盡管兀良合台在金沙江擊敗宋將張實的水軍,

奪得戰船200艘,但當他乘勢東下時,仍遭到宋軍痛擊。

蒙軍大敗,不得不打消了合圍釣魚城的計劃,

這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元軍兵敗釣魚城下。

圖片|四川屏山縣龍華古鎮,元、明時屬馬湖府,為歷代四川邊防重鎮 · 圖蟲創意 ©

明朝時,朝廷仍重視金沙江的治理,設定 金沙江巡檢司

盤詰過往來客,維護港口穩定。嘉靖年間,失意的才子 楊慎 被貶雲南,

在三十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多次到訪金沙江畔,

聽波濤聲聲回響。

一夜,他於金沙江巡檢司衙門宿夜,

伏案作一首 【宿金沙江】

「往年曾向嘉陵宿,驛樓東畔闌幹曲。

江聲徹夜攪離愁,月色中天照幽獨。

豈意飄零瘴海頭,嘉陵回首轉悠悠。

江聲月色那堪說,腸斷金沙萬裏樓。

圖片|明代陳洪綬【升庵簪花圖】,描繪了楊慎被貶雲南後,與女子簪花踏歌而行的失意放浪生活 · 網絡

在金沙江邊肝腸寸斷的人,不單單只有這位狀元才子。晚清太平天國運動中,「翼王」 石達開 因為太平軍內亂,被迫率部出走西南。孤軍深入的石達開,非但沒有被輕易剿滅,反而利用川黔滇三省的山川形勢,於同治二年(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過金沙江,突破防線,企圖進一步奪取成都。

圖片|四川安順場,石達開全軍覆沒的地方 · 圖蟲創意 ©

但隨著糧草將盡,將士疲乏,

石達開所部到達大渡河後,

又遭遇百年不遇的漲水所阻,

太平軍搶渡不成,最終被清軍逼入絕境。

石達開被俘後,

身受淩遲酷刑而死,年僅32歲。

金沙江的怒吼,

似乎在回應這名青年將才的悲歌。

近現代史上,

長征中的 「巧渡金沙江」

再度印證了其險要地勢與戰略意義。

圖片|四川甘孜瀘定縣,橫跨大渡河的瀘定橋 · 圖蟲創意 ©

藏彜民族走廊

大渡河頭、大雪山以東,

有一座 丹巴古城

慕名而來的遊客,

遠遠就可望見山坡上極具特色的碉樓。

丹巴是中國石碉樓分布最集中、

數量最多的地方,

「千碉之國」 的美譽,

當地現存最早的石碉樓建於漢代。

過去,丹巴城背山面水,

可憑借碉樓防禦來犯之敵。

到今日,碉樓不再是禦敵之所,

只在大山深谷中無聲地訴說金沙江畔的民族史詩。

圖片|四川甘孜州丹巴碉樓 · 圖蟲創意 ©

自古以來,

金沙江流域是諸多民族南下北上的交通走廊,

也是融合交匯之所。

這裏不是文化荒漠,

而是多元化的文化走廊。

現今的金沙江流域,

有不少漢族居民,

還有藏族(集中於青海玉樹、西藏昌都等地),

彜族(集中於四川涼山、雲南楚雄、麗江等地)、

白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

圖片|雲南香格裏拉 · 圖蟲創意 ©

金沙江的土著文化,

羌藏文化 滇黔文化

兩大支派發源而來。

金沙江流域的羌藏文化區,

主要指橫斷山脈的金沙江、雅礱江、

大渡河流域和岷江上遊的高峽河谷地帶,

為古氐羌人聚居之地。

距今約4500年前,

以遊牧為生的氐羌人從西北地區,

沿著橫斷山脈的幾條大河南下,

其後裔即今藏緬語族的各民族先民,

而留在北方的氐羌逐漸與漢民族融合。

圖片|苯教孜珠寺,位於中國西藏昌都市,是雍仲苯教最古老的寺廟之一 · 圖蟲創意©

後世的藏族一說是部份羌人族群的後裔。

藏族形成於7世紀的唐代,

今西藏山南地區的部落崛起,

經過幾代經營,

在其首領(贊普)松贊幹布的統率下,

統一西藏諸部,建立「吐蕃王朝」,

後來,吐蕃勢力東漸到今藏東昌都及四川西北一帶。

吐蕃本是由西藏土著與西遷羌人融合而成,

當其統治了今藏東及川滇藏區以後,

遂與當地諸羌部落逐漸融合,

並成為今日金沙江流域藏族的祖先。

圖片|川西藏區德格印經院 · 攝圖網 ©

滇黔文化興起於雲貴高原,

其土著居民古時被統稱為 「西南夷」

尤以夜郎國與古滇國為兩個較大族群。

秦漢以後,隨著五尺道開辟與設立郡縣,

滇黔文化與荊楚、

巴蜀、中原等文化交融,

更加異彩紛呈。

尤其是明代以後,

規模空前的漢族移民湧入滇、黔,

中央王朝也透過「改土歸流」等手段,

對西南地區進行直接統治。

滇黔與外地的文化交流進一步加強,

於是形成了今天的雲南人與貴州人。

圖片|麗江納西族打跳 · 攝圖網 ©

迄今居住在金沙江及其支流沿岸的少數民族,

以藏語支與彜語支居多

藏族、彜族、傈僳族、

納西族、苗族、傣族和白族等爭奇鬥艷,

保留著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

金沙江邊的 傣族 依山築寨,傍水而居,

一生都離不開水,一出生就「抱子浴於江」,

每年的潑水節更是當地最盛大的節日;

源於氐羌的 傈僳族 ,在沿江群山中建立村寨,

如大山的兒女,眼望著金沙江水滾滾而去;

古老的 苗族 不斷遷徙,

也在金沙江留下了足跡……

圖片|雲南傣族美食 · 攝圖網 ©

彜族廣泛分布於金沙江流域,

其祖先認為,

火是祖先的靈魂。

每年農歷 六月二十四日

彜族都要舉行盛大的 「火把節」

每到那天,彜族人會早起殺牲祭祖,

晚上高舉火把,

聚成一堆篝火,縱情歌舞。

其間還有吹口琴、彈月琴、賽馬、

鬥羊、鬥雞、摔角、選美等傳統活動。

有學者稱金沙江流域為 「藏彜民族走廊」

這裏堪稱中國民族文化的博物館。

圖片|四川涼山彜族火把節 · 圖蟲創意 ©

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驚濤拍岸過後,

歷史恍若隔世。

以現在的行政區域而論,

金沙江及其支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和雲南四省區

其中包括,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東部;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東部;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彜族自治州、

攀枝花市以及宜賓市的大部份地區;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麗江市等地。

圖片|攀枝花金沙江大橋 · 圖蟲創意 ©

而今,成昆鐵路、108國道、

318國道穿過了茫茫江河,

天塹變通途,

也讓金沙江流域成為新時代的旅遊勝地。

作為康巴文化的腹心,

西藏 昌都 位於三江並流谷地間,

劃分茶馬古道的滇藏道與川藏道。

藏語中的「昌都」,即河水交匯之意,

許多原生態的古文化遺在此保留,

氣宇軒昂的康巴漢子走上古鎮街頭。

圖片|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川藏公路與滇藏公路的必經之路,地處橫斷山脈與三江流域 · 攝圖網 ©

在四川甘孜州南部,

雅礱江支流無量河從海拔4000米的 理塘 穿流而過。

理塘在金沙江與雅礱江之間,

當地草場寬闊,牧業發達,

終年沐浴在 格聶神山 的白雪中。每到8月,理塘藏族人

在草原上舉辦的傳統賽馬節,將吸引遠近的藏民,

除了賽馬之外,也給了藏族男子展現英武身姿的機會。

圖片|四川理塘風光 · 圖蟲創意 ©

素有「小春城」之稱的四川涼山州首府 西昌

是一個彜族人聚集的城市,

在川西連綿起伏的大山中,

接受金沙江水系的灌溉。

這座低調的城市,古稱邛都,

是茶馬古道的重要節點,

而在現在,是中國著名的衛星發射基地。

由於歷史原因,

一座中國航天史上裏程碑式的衛星發射基地,

坐落於這個大涼山腹地的小城。

圖片|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始建於1970年,曾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域衛星。1985年正式對外開放 · 圖蟲創意 ©

橫斷山區腹地的 香格裏拉

位於滇、川、藏三省區交界地,

藏語意為「心中的日月」。

香格裏拉的名字

因為上世紀一部冒險小說而享譽全球,

後來人們才發現,

這個世外桃源般的秘境,

就在中國的金沙江畔。

而今,香格裏拉,

坐落在雲南迪慶州的雪山、峽谷之間,

遠離市井的喧囂,

擡頭是雪山的聖潔,

低頭是寺廟的梵音。

圖片|香格裏拉 · 圖蟲創意 ©

古城 麗江

是一座因金沙江而得名的城市

(金沙江別稱「麗水」),

也因此得到母親河的偏愛,

金沙江以615千米的長度貫穿麗江一區四縣。

金沙江水與茶馬古道,

給予了麗江壯闊的景觀與富饒的物產。

明代,麗江世襲土司 木氏

揉合中原漢族建築和藏族、白族建築的技藝,

修築了輝煌的建築藝術之苑。

相傳,作為納西族人的木氏本來沒有漢姓,

明朝統一雲南後,納西族土司率眾歸順,

朱元璋遂將自己的姓去掉兩筆,賜其改姓「木」。

他們在古城留下了

水鄉之容、山城之貌的銘印。

狹窄的江面、陡峻的兩岸、

擁擠的巨石在這一方天地間野蠻生長,

小橋流水、納西古樂、寺院樓閣,

使其 「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圖片|從麗江遙望玉龍雪山 · 攝圖網 ©

在雲南悠久的歷史發展中,

大理 古城屹立洱海之畔,

匯集三江水系,

在唐、宋時期為「南詔國」

和「大理國」等地方政權的都城,

如今是以白族為主、各族聚居的文化名城。

圖片|大理崇聖寺三塔 · 圖蟲創意 ©

雲南省會 昆明

組成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

其得名於金沙江滋潤的大湖——滇池(又稱昆明湖)。

有別於一線省會,

這座春城是一個慢節奏的城市,

什麽都是「悠悠呢來」(雲南方言),

在江湖之畔,坐觀雲起雲落。

圖片|昆明長水國際機場 ·攝圖網 ©

如今,桀驁不馴的金沙江,

在實作全線通航上仍頗有難度,

但全程 超過3300米的高度落差

使金沙江蘊藏了1.12億千瓦的水能資源,

約占 全國水能總量的16.7%

除了自然風光,

金沙江水以另一種方式造福於人類。

金沙江流域的四大水電站——

向家壩 溪洛渡 白鶴灘 烏東德

年發電量的規模加起來相當於2個三峽電站,

是「 電力東送」 的重要工程。

金沙江流域,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水電基地。

圖片|雲南昭通向家壩水電站 · 圖蟲創意 ©

依靠煤鐵、水電崛起的 攀枝花市

建立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邊,

位於烏東德與觀音巖兩座水電站之間。

攀枝花水文站以下 15 公裏處的左岸,

金沙江最大支流雅礱江匯入幹流,流量翻倍。

這座水能豐富的工業城市,

還有大量鐵礦資源,

鋼鐵產業發達,是著名的 「釩鈦之都」

作為一座資源城市,

攀枝花卻憑借金沙江水的灌溉,

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

前幾年入選了國家園林城市,真是「市如其名」。

圖片|流經四川攀枝花的金沙江 · 圖蟲創意 ©

金沙江下段,另一座千古名城 宜賓 ,接納金沙江、岷江,成為這段江水的「終點」,

也是狹義上長江的「開端」。金沙江水走過冰川雪山,

奔騰著,咆哮著,帶著多元的文化,懷抱一顆含金的心,來到了巴蜀大地。

圖片|宜賓,有「萬裏長江第一城」之稱,其三面環山、三面臨江,與雲貴高原接壤。長江上遊幹流金沙江與支流岷江在城東交匯,至此始稱「長江」。 · 圖蟲創意 ©

... 完 ...

參考資料:

楊甫旺、劉祖鑫:【金沙水拍:楚雄州境內的金沙江文化】,雲南民族出版社,2002

馬曜:【雲南簡史】,雲南人民出版社,2009

馬國君:【歷史時期金沙江流域的經濟開發與環境變遷研究】,貴州大學出版社,2015

馮天瑜,馬誌亮,丁援:【長江文明】,中信出版社,2021

林向:【金沙江:中國西部龍——金沙江文化論稿之一】,【中華文化論壇】2002年第04期

段渝:【論金沙江文化與文明起源】,【中華文化論壇】2002年第04期

李紹明:【金沙江文化簡論】,【中華文化論壇】2002年第04期

來源: 錦繡人文地理

作者:南朝子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