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技校生去北大研發燃料裝置 到季華實驗室制出3D打印器材

2024-09-05科學

佛山市技師學院數控加工專業畢業生譚家輝在季華實驗室工作。

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畢業生鄒陽入職港科大(廣州)。

從2015年在巴西聖保羅舉辦的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上為中國代表團奪得第一枚金牌以來,廣東選手已累計從世賽舞台上捧下22金11銀13銅和23個優勝獎,榮譽背後是堅實的人才支撐塔——廣東數年來逐步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技工教育體系。

走下技能競賽舞台,世賽的豐碩成果並未止步,它們被巧妙地轉化並融入到實驗室的科研與實踐之中,一批批懂技術、實操強的廣東技能青年從「套用場」走進實驗室為科技研發提供技術支持,正成長為新質生產力的生力軍。

/ 跨界 /

從技校到北大,脫下工裝穿上白大褂

從廣東省技師學院出發前往北京大學,距離2100多公裏,飛機3小時可達,那麽脫下工裝,穿上白大褂,與北大實驗室團隊一起共事,要走多久?來自廣東省技師學院和廣東省國防科技技師學院的技能青年們交出了答卷。

據廣東省技師學院、世賽電子技術專案教練組組長謝誌平介紹,近年來該校先後有5名畢業生進入到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鄭俊榮教授的課題組實驗室擔任科研助理,參與甲酸制氫燃料電池和光譜儀的系統研發設計與偵錯。其中,教學拉曼光譜儀還獲得了教育部教學科研成果二等獎等榮譽。

「在這邊(實驗室)已經待了4年了,負責整套器材的研制、測試、研發,從事甲酸制氫燃料電池這個專案,裏面最核心的燃料電池目前在國內是沒有人做的,很多核心部件都是我們自己在做。」廣東省技師學院2020屆畢業生吳澤佳表示。

據謝誌平介紹,這些學生的共同點便是他們都曾是世賽校內集訓隊成員,有的還曾參加世賽全國選拔賽。「在集訓隊的時候有一個比較自律的培訓體系。」「經過技能大賽培訓,基本功比較紮實。」「競賽培養了我精益求精的品質,提升了我的專註力。」……學生們也如是感慨道。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鄭俊榮教授指著一套研發中心的燃料裝置表示:「這個燃料電池是我們自主研發出來的,整套器材都是由他們幾個技工院校的學生獨立完成,完全出乎我意料。」鄭俊榮認為,他們原本有很系統的訓練,願意學習,而且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能夠融會貫通,就會有很多東西創造出來。「我們不要定義,不要定義他們只能幹啥,如果能給他們一個非常合適的空間、足夠的耐心和支持,我覺得每個人都能很好地發展。」

謝誌平坦言,技校學生生源質素並不是特別優秀,入學分數不高,就電子技術這一專案而言,並不適合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培養。「我們的做法是對接企業崗位需求,根據學生本身就讀專業特點,規劃學習路徑,同時把世賽標準進行技術分層,轉換成更加容易吸收的知識點。」

他舉例道,世賽電子技術專案有17個技能點,封裝設計對應專業基礎課程中的機械與電氣識圖,元件安裝對應電子產品裝配與偵錯,要求做到工學一體化。工學一體課程按照新手、生手、熟手、能手的邏輯順序排列,全面反映並促進學生在職業道路上的逐步成長,每一門一體化課程均以世賽真題和企業生產實踐案例為學習載體,並轉化為貼合學生日常學習需求的學習任務。

/ 無界 /

「訂單班」走進頂級實驗室

從車間到實驗室,技能人才在新質生產力領域「挑大梁」,積極參與國家級重大專案,提高科技研發效率,有力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那麽,這能否形成穩定模式成功復制呢?在佛山已有了探索。

2022年,作為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的季華實驗室與佛山市技師學院合作開設「訂單班」,目前已有19位技校生走進季華實驗室不同的研發團隊參與高端科技的研發和落地。

季華實驗室人力資源處副處長胡金萍介紹,季華實驗室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發現,不僅需要高精尖的研發人才,也需要能夠熟練運用工具、在智能技術轉化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套用型的、高技能的人。

為此,實驗室提前部署了加工制造基地的人才隊伍建設。從2022年起,實驗室開始跟佛山市技師學院進行合作,成立首批「訂單班」,組織學生走進實驗室的研發團隊,與頂尖的研發人才一起,把他們的所學投入到高端裝備的研發和落地的過程中去。

具體的培養模式上,實驗室進入了全周期的培養環節,分為六大環節,錨定技能人才培養需求的科研團隊、組織雙方雙向選擇、實驗室頂崗實習、科研團隊自主開展技能人才的綜合評價、轉為實驗室的全職固定研發人員、進入專崗研發階段。

「整個六大培養環節都是圍繞著工學結合和專案驅動來培養的。技能人才都要進行全工位輪崗和專案實踐。」胡金萍詳細解釋道,以數控加工為例,精密加工包括普銑、普磨、數控加工、三座標測量以及精密研磨等領域,主要目的是希望技能人才能熟練掌握相關器材、工藝和操作,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提高參與科研專案的數量和質素培養、提升創新能力等等。

「基於這樣的智能人才培養思路,我們實驗室技能人才脫穎而出。」胡金萍表示,季華實驗室新型增材制造研究院聘用的佛山市技師學院學生黃文燦目前已經從聯培的基本人才轉化為固定的研發人員。在他進入聯培階段後,科研團隊就安排了專人指導,幫助他學習大型工業器材的電氣路線安裝和偵錯技能。

黃文燦全職加入季華實驗室後,就已經具備了獨立承擔電氣模組安裝偵錯的能力,並且能夠參與到前端電器設計和工程控制等科研工作中。黃文燦還與科研人員共同研制出了首款全功能的國產化科教級金屬3D打印器材,後續也將運用在技能人才培訓、師資培訓以及科研實訓上。

已在季華實驗室工作三年的佛山市技師學院數控加工專業畢業生譚家輝也從一名「光學小白」成長為高端光學裝調測試平台研究人員,還參與了「墨子號」量子通訊接收裝置、「佛山一號」相機反射鏡等重大專案。

「從科研到套用,我們也實作了技能人才的培養和科技成果轉化套用的雙向奔赴。」胡金萍談道。「技能人才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組成部份,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離不開技能人才的勞動。」季華實驗室總裝中心主任張鑫也表示,「我們看到了技能人才的發展潛力和工作能力,以及跟我們配合的熟練度,所以現在也會去招收這方面的人才。」

針對實驗室下一步技能人才的培養方向,胡金萍透露將會進一步強化整個人才隊伍的體系化專業化培養。「主要還是要支持高技能人才深度參與重大的科研攻關任務,鼓勵他們在科技工作中‘挑大梁’,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努力。」

/ 融合 /

「雙劍合璧」帶來更多「人才訂單」

技能人才和科研人員在實驗室的聚首並不只有個案,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的世賽梯隊十余年培養出一大批服務於產業的高技能人才,競賽選手就職於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所、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重要技術崗位。

今年5月,該校2015級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生鄒陽收到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材料、設計與制造中央實驗室技術員offer,長達七年的技能競賽經驗讓面試官註目,最終得以在眾多優秀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這所以工科和商科見長的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學的一員。

實驗室之外,亦有著技校學子的廣闊天地。「部份優秀畢業生的年終獎能達到16萬。」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黨委書記葉軍峰大贊道,學校每年均有超25%的畢業生在美的、廣汽集團等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及國家重點企業就業。在廣州市技師學院,部份專業如機電一體化畢業生求人倍率甚至高達10∶1。近年來,企業提前一兩年預定技能「小將」已是常態。

目前,廣東已基本建成較為強大的技工教育體系,148所技工院校每年向社會各界輸送畢業生超17萬,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以上,實作了招生、就業兩頭旺。打破職業發展的「天花板」,技能人才才能走向全面發展的「立交橋」。讓跨界變成常態,讓大國工匠成為撐起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戰略人才力量,這正是技能人才走進頂尖實驗室的新意和深意所在。

前不久,全國首部關於技能人才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廣東省技能人才發展條例】正式施行,明確提出鼓勵用人單位建立健全技能崗位等級設定,力求打破技能人才發展的「天花板」。技能人才深入源頭創新,「雙劍合璧」的效果會帶來更多「人才訂單」。

技能科研小匠

譚家輝:從光學「小白」成長為實驗室「小組長」

佛山市技師學院數控加工專業學生譚家輝從一名「光學小白」成長為高端光學裝調測試平台研究人員的征程正是從佛山季華實驗室裏開始。

2021年,剛畢業的譚家輝進入到一家專業生產LED的企業,每天在生產線上工作,「都是些機械類重復的活,感覺很枯燥」,譚家輝坦言。在一次偶然發現中,譚家輝註意到季華實驗室的招聘資訊。入職初期,他每天都會經歷從機械類到光學的挑戰。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面向自由曲面的高精度離子束修形裝備研制專案的研發。

該專案涉及諸多難點,由於鏡子的面是自由曲面,上下左右都不對稱,加工的時候機器的頭可能會磕碰到鏡子,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同時,鏡子的加工費也比較貴,如果不能突破這一難點,就無法進行任何的加工操作。

在譚家輝看來,這是一個發揮自身專業長處的機會。「我用在學校學習的畫圖軟件進行模擬、修正,不斷調整鏡子的執行軌跡,確保正式加工時不產生磕碰,最後把鏡子的精度幹到了10納米左右。」回憶起這個專案攻克經歷,譚家輝一臉興奮。

此外,譚家輝還參與了「墨子號」量子通訊接收裝置、「佛山一號」相機反射鏡等重大專案。他也成長為實驗室獨當一面的「小組長」,與科研人員通力配合,保證專案的順利實施。

作為新質生產力,光學領域也需要越來越多的技能人才加入。以譚家輝所在的高端光學裝調測試平台為例,「以前一年才接三四個專案,現在已經忙不過來了,金額已經達到了上億元。」譚家輝透露。

作為實驗室裏的「技能大師兄」,譚家輝希望,未來自己能做一個全面化又不失專業性的技能人才,帶著學弟學妹一起走向更高的層次。

鄒陽:七年技能競賽經驗 入職港科大(廣州)

今年5月,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下簡稱「機電」)2015級畢業生鄒陽收到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材料、設計與制造中央實驗室技術員offer,成為這所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學的一員。

對鄒陽來說,這是水到渠成的驚喜。談及自己的有利競爭時,鄒陽提到,是自己在機電打下的專業技能基礎、長達七年的技能競賽經驗,讓他於眾多佼佼者中脫穎而出。

「鄒陽屬於天賦型選手,有很強的獨立思考和學習能力,基本上只要帶入門、給個方向,他就可以循序漸進地自我鉆研、自我成長。」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教練陸偉漾這樣評價鄒陽。

在鄒陽備戰2019年第十五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車工專案廣東省選拔賽期間,教練要求受訓學員於4個小時內在車床上完成組合件加工,工件精度達0.01毫米,相當於一根頭發直徑的六分之一。接到任務後,鄒陽就進入忘我訓練的狀態,並於3天後透過了測試,是所有備賽選手中唯一一個零出錯、提前30分鐘完成任務的。

鄒陽也深知,天賦無法替代持續不斷的練習。從2017年加入學院競賽班開始,他大部份時間都在車間度過。2018年,他獲得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制造團隊挑戰賽「綜合方向」全國選拔賽第二名(入圍國家隊)和第15屆振興杯車工賽項廣東省第二名。因為表現突出,鄒陽畢業後留在機電任教。他還曾專門抽出時間指導校友溫佳彬出戰2023年東莞市技能大賽裝配鉗工專案並奪金。

在發現國內制造業自動化行程加快、單一工種上謀求高精尖滿足不了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後,鄒陽主動學習鉗工、銑工等4個工種的技能,拿下車工技師、鉗工高級、銑工高級等資格證書,可以在普通車床中的三爪卡盤手動夾持1.5毫米薄片將加工公差控制在正負2個絲以內,且保證平行度在0.02以內。

此外,鄒陽獨立設計、制作出了氣流方向指示器,用於幫助使用者判斷室內周圍壓強大小,目前已用於多間實驗室。自動辨識套絲機構、力學分析器材防震器等課題的部份零件也出自他手。

入職港科大(廣州)半年,提供零件模型客製、器材改良等技術支持,協助推進港科大師生的試驗課題研究,是鄒陽目前的主要任務。專案參與度高、能力強、態度好是同事們對他的評價。「港科大和機電都為我提供了為未來事業發展集聚能量、歷練本領的‘破圈’機會。在機電的時候我抓住了,這一次同樣不會錯過。」鄒陽說道。

采寫:南都記者 程安 實習生 翁安楊 通訊員 粵仁宣

攝影:通訊員 粵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