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美審查計劃「逼死」華裔科學家吳瑛?吳瑛的悲劇與科學家獵巫

2024-09-04科學

60歲的神經學科學家吳瑛,曾經在美國西北大學範伯格醫學院工作,是該領域備受尊敬的學者之一。然而,2024年7月10日,她在自己的家中結束了生命。她的悲劇再次將「科學家獵巫」的黑暗一面暴露在了陽光下。

吳瑛的故事並非孤例。她的自殺事件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美國「科學家獵巫」的質疑。這一切的開端可以追溯到2018年,當時的杜林普政府發起了所謂的「中國行動計劃」,試圖打擊所謂來自中國的「經濟間諜」和「技術盜竊」行為。然而,這一計劃的執行充滿了偏見與歧視,特別是對華裔科學家而言,原本旨在保護國家安全的行動逐漸演變成了對他們的無情打壓和職業生涯的淪陷。

盡管這一計劃在2022年被拜登政府正式終止,但它所造成的傷害卻遠未結束。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在這一期間啟動了一個類似但獨立的專案,對科研人員的中國聯系進行調查。雖然NIH從未公開承認吳瑛是其調查目標,但多方證據表明,她的職業生涯正是在這些調查中被無情摧毀的。

作為一名資深科學家,吳瑛曾在中國科學院擔任高級顧問研究員。 然而,這段經歷反而成了她被懷疑和調查的理由。盡管美國官方從未對她提起正式指控,但這種無形的壓力卻讓她的職業生涯岌岌可危,最終她的實驗室也被關閉。對一名如吳瑛般敬業的科學家而言,這無異於剝奪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部份。

吳瑛的朋友和同事都表示,她是一個對科學充滿熱情且全身心投入的研究者。 美國杜克大學的著名癌癥研究教授王小凡指出,這些針對吳瑛的調查「毀了她的職業生涯」。華盛頓律師彼得·澤登伯格更是直接了當地說,吳瑛在其客戶中並非孤例。過去六年中,已有超過250名科學家因被懷疑與中國有聯系而遭到調查,絕大部份是亞裔科研人員。雖然最終定罪的寥寥無幾,但112名科學家因此失去了工作。

在美國最大華裔聯盟「美國華人聯合會」會長薛海培看來,吳瑛的去世是「中國行動計劃」的悲劇性尾聲。 這一計劃不僅未能有效打擊所謂的「經濟間諜」,反而給許多無辜的華裔科學家帶來了難以承受的心理和職業代價。

類似的悲劇並不止於吳瑛。 卓思·利伯的故事同樣發人深省。作為美國頂尖的化學家和納米科學家,利伯曾任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主任,卻因與中國高校合作,在2020年卷入了「中國行動計劃」的漩渦。盡管他最終被判有罪,但整個案件充滿了對學術合作的不信任和對科學家的政治化打壓。利伯的遭遇引發了國際科學界的強烈抗議,七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聯名支持他,批評美國政府對學術自由的侵害。

利伯的案件表明,美國政府的這一計劃已偏離了其最初的設想,成為打壓華裔科學家和限制中美科技合作的工具。 盡管他被控「提供虛假陳述」和「稅務相關問題」,但這些指控與經濟間諜完全無關。更令人不安的是,盡管科學界對這一案件進行了廣泛的質疑,美國政府卻並未表現出任何反思或修正的意願。

利伯並未放棄,他仍在尋找繼續科學研究的機會,並表達了在中國大陸或香港工作的興趣。他希望能夠在新的環境下繼續推進世界領先的研究,並為年輕科學家的成長貢獻力量。然而,他的故事也警示著中美科技合作面臨的嚴峻挑戰。

在國際政治動蕩的背景下,科學家們成為了權力遊戲中的犧牲品。這不僅損害了他們個人的職業生涯,也破壞了全球科學合作的基礎。科學本應是無國界的,然而,當政治幹預進入科學領域,科研的獨立性和自由性就會遭到嚴重侵蝕。

吳瑛的去世提醒我們,那些被所謂「國家安全」大旗所掩蓋的偏見和歧視,正在摧毀那些真正為科學事業奉獻的人。 她的死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科學界的損失。#圖文新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