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宇宙中的「流浪天體」,只存在夜晚沒有白天,最終只能是走向淪陷

2024-08-13科學

人類對宇宙從未停下探索的步伐,無論是它本身還是它包含的事物,都存在著未知的謎團。

宇宙本身就是非靜止的,一直在不停地運動,並且以一定的速度持續膨脹。

只是宇宙是在有秩序地運轉,裏面所存在著的事物也是按照宇宙法則進行相關運動的。

準確來說,宇宙是一個包含萬物的非靜止天體系統,包含著恒星和星雲,它們是最基礎的天體。

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只是八大行星之一,而人類也只是茫茫宇宙中的小小塵埃。

對於天體,大部份人可能會不甚了解。但是如果提起恐龍滅絕,也許會有些效果。

因為在科學家的推論中,小行星撞地球也是造成恐龍滅絕的可能性之一。

而小行星就是天體的一種。其中就有一種,見不到陽光,結局只有淪陷的「流浪天體」。

本文會分別從天體的流浪原因,流浪天體只有無邊黑夜的原因,流浪天體淪陷結局的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天體流浪原因

並不是所有的天體都會撞上地球,自然,也不是所有的天體都會去流浪。

天體,又名星體,包括的物件幾乎是宇宙中的所有物體,也是所有宇宙星體的總稱。

比如經常被科學家研究的行星,衛星,小行星。

天體既有天然的,也有人工制造的。

這些人造天體多種多樣,有空間實驗室,宇宙飛船等設施。

宇宙中的大部份天體都有自己的固定行動軌跡,軌跡穩定的原因來源於自身所受到的軌域重力。

地球就是一個受到穩定太陽重力的行星,而流浪天體卻是失去了可以維持行動軌跡的重力,只能在茫茫的宇宙中漫無目的地漂浮。

什麽樣的行星可以被稱為「流浪天體」呢?科學家對它的定義是滿足三點要求,前提它得是星球,其次流浪天體還不能擁有一個恒星來進行旋轉,對這個不存在的恒星的距離也必須保持在十個天文單位之外。

只有滿足這三點,才是真正的「流浪天體」。

也有很多天文科學家對天體的流浪進行分析,多數認為「流浪天體」的形成原因和萬有重力脫不了幹系,在這種說法下,流浪天體就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一個原來擁有穩定軌域運動的天體失去了萬有重力過渡而來的。

也有另一種說法,宇宙中的物質都存在著不確定的因素,天體系統也同樣如此,崩潰了的天體系統就會剔除一些行星。

這些行星脫離了原有天體系統的掌控後,就會變得極不穩定,失去了可以圍繞的恒星,最後轉變為「流浪行星」。

更令人驚奇的是,這類天體在宇宙中的存在數量並不稀少,四千億顆的存在著實令人咋舌。

只是宇宙之大,想一想人類的渺小,四千億似乎也不足為奇。

畢竟,越來越多的流浪天體也在不斷地被發現,紐西蘭和智利也先後透過萬有重力顯微鏡觀察到了具有「流浪天體」特征的行星。

隨著流浪天體不斷出現在世人的視野中,天文科學家開始對該類天體進行研究,並且發現,在流浪的天體上面竟然只有無邊的黑暗,黎明的曙光從未光顧到這些星球上面。

流浪天體只有黑夜的原因

流浪天體之所以只有黑夜,沒有白天,根本的原因在於,它是一顆行星。

行星本身是不發光的,但是同樣是行星,從外太空傳回的照片上,地球就可以在暗黑的宇宙中散發著藍色的光芒。

這是因為地球上百分之七十一的區域都是海洋,由於光的折射原理,以及太陽光的普及,再加上海水本身的性質,多重因素作用在一起,才會有藍色的地球。

而流浪天體就是缺少了光的來源,以及可以折射出光的介質,所以才會造成星球上只有無邊的黑夜。

也正是由於不發光的這一點,我們的天文科學家才沒有早早地發現這類天體。

歸功於科技的飛速發展,肉眼雖然觀察不到與宇宙背景融為一體的流浪天體,但是天體自身還是存在著一定熱量的。

雖然這些熱量的存在只有用頂級的紅外線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細微的變化,天文科學家還是發現了這類異樣的天體。

正常情況下,像「流浪天體」這類行星,如果體積龐大到一定程度,是有機會轉化成恒星的,而恒星本身就是由發光等離子體構成的。

一般我們在晴朗的夜空中看到的星星,比如北鬥七星,星座星群,甚至在極地地區存在著的銀河星空,本質大多數都是恒星,只有少數是會發光的行星。

但是沒有轉換成恒星的原因,也有科學家推測,是因為「流浪天體」自身的質素太小,密度太低,不能夠達到成為恒星的標準。

因為質素最小的恒星也必須要有太陽質素的百分之八才可以。

「流浪天體」之所以會有龐大的體積,得益於天體自身的流浪,漫無目的地漂浮會在每一天都經歷著不同的地方,所存在的物質也就不同。

因此,流浪天體可以吸收到自身上的選擇也就越多樣,質素增加的可能性也比一般的普通行星大得多。

沒有固定的軌跡,漫無目的的漂泊流浪,以及永遠擺不脫的黑暗,「流浪天體」已經很不幸了,但是它的歸宿不是流浪,而是註定會走向淪陷。

流浪天體淪陷結局成因

前面提出的造成恐龍滅絕的因素之一,有科學家推測是小行星撞地球,其帶來的後果是地球的生物大量滅亡,和小行星自身的淪陷。

而兩個天體相撞,可以是一個行星淪陷的原因之一,也可以是「流浪天體」的淪陷因素之一。

但是這種撞上地球的情況的發生概率,幾乎是不可能的。

對於大部份的「流浪天體」,造成它們淪陷結局的元兇,追根到底,是流浪天體自身存在的原因,那就是流浪。

因為沒有固定的運動軌跡,所以四處流浪的流浪天體經常會不小心闖入別的恒星系統的運動軌域。

就拿八大行星來舉例子,假設流浪天體闖入了這個以太陽為中心環繞著的恒星系統,就算僥幸沒有和八大行星的任何一個星體發生碰撞,成功闖到了太陽周圍,也會因為太陽的高熱量而受不住。

最終整個流浪天體就會崩潰,結局就是淪陷。

如果沒有僥幸,撞上了八大行星中的小行星帶,那最後的下場也是逃不過淪陷的。

況且,「流浪天體」本身就缺少萬有重力的維系,更不用說,可以擁有保護自己星體的重力場了。

這好比蚌失去了堅硬到可以抵禦外敵的外殼,只剩下柔軟的身體暴露在充滿危機的外界。

「流浪天體」也特許以在流浪時不誤入宇宙中的恒星系統,也可以避免撞上小行星帶。

但是宇宙中的不穩定因素隨時隨地存在,幾乎所有天體都是無時無刻運動著的,更不用說在宇宙中快速飛行的隕石了。

無論如何,「流浪天體」在形成的那一刻起,自身帶有的特性就已經註定了淪陷的結局。

這個結局是不可避免的。

相比之下,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如此的幸運。

我們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得以棲息在能夠孕育生命的地球上,更是有幸。

因此,我們更要珍惜善待地球,努力將家園保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