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可以摸頭的鰐魚:愛吃雪餅?打不過大鵝?原來,這是水中大熊貓

2024-03-04科學

歡迎來到:自說自話的總裁

不知不覺中,這鼉小鱷魚火了。

別人家的鱷魚是突襲角馬,單挑大象,而它最愛的是挖蚌殼和撿青蛙。

別人家的鱷魚是暴力撕扯,死亡翻滾,而它這裏,卻只有翻滾,不見死亡。

別人家的鱷魚是冷血殺手,能跳能遊,而它卻在岸邊一連咬空六口……

別人家的鱷魚需要全村出動,而它被堆在岸上,又摟在懷裏,連嘴都懶得綁上。

當它出現在公園裏,小朋友都帶不害怕。 而當它潛伏靠近,老奶奶則繼續淡定洗衣。

所以,這是什麽情況?

原來,這鼉小慫鱷號稱水中大熊貓,是長江中下遊獨有的品種,名叫揚子鱷。

也許你聽過它的名字,但你可能還不知道,它和大熊貓一樣,明明是上古猛獸,卻靠賣萌求生。

它真的打不過一頭大鵝嗎?

它真的是愛吃雪餅的一級保護廢物?

還有,為什麽西方學者說,它就是中國龍的真身?

從100年前瀕臨滅絕,到近幾年公園垂釣。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的故事。

一塊雪餅讓它火出了圈?

時間回到2022年7月,網絡平台上接連出現兩條揚子鱷吃雪餅的影片。

有一條說,果然是頂級掠食者,一口就咬掉了半個旺旺雪餅……

塘裏一共三頭揚子鱷,雪餅扔下去,其實仔細看,第二口半塊竟然沒咬掉?

是另外一頭上來補刀,才順利收割整塊雪餅,嗎?

原來,還沒有咬掉,是第二口精準一撲,才順利收割掉了,嗎?

竟然,還沒有咬掉,雪餅碎成了三塊,是第三頭上前,才順利兩口收拾殘局……

所以,這……

和我們理解的鱷魚也相差太遠了吧。

影片發出後,很快就收獲了數萬點贊,網友們也都在說,好兇殘,一口咬掉半個旺旺雪餅……

緊接著,又有網友上傳了一條更厲害的雪餅影片。

他說,給大家來個完整版,它甚至三口咬不碎一個雪餅。

果然,影片裏的揚子鱷慢悠悠的遊過去,一口突襲,還拼命咀嚼,可鱷魚沈下去了,雪餅卻意外浮了上來……

小心探頭,再突襲一口,穩了,雪餅消失了,但一陣咬合以後,萬萬沒想到,一塊完整的雪餅又浮了上來……

第三口,第三口我們並不知道答案,因為,作者的影片到此為止……

這條影片更是獲得了20多萬點贊,揚子鱷在22年7月迅速因為雪餅事件火出了圈。

還比如這條,安徽宣城網友拍攝,群鱷分食雪餅,也獲得了20多萬點贊。

更有各種搞笑漫畫,真人短片紛紛調侃雪餅事件,點贊數更是突破百萬。

火了,揚子鱷徹底火了。

然而,這真的是一鼉好兇猛,連雪餅都要咬三口的小慫鱷嗎?

反轉很快就來了。

到了8月,又紛紛有網友制作科普影片,警告大家不能用雪餅投餵揚子鱷,揚子鱷吃雪餅就跟你吃青草一樣難受,咬雪餅只是它們的捕食本能。

它們一點兒也不慫,本質上它們還是一條鱷魚,保護動物不能如此瞎傳播,瞎敷衍,等等等等。

這些專業人士的影片無疑又讓揚子鱷更加火爆。

同時也讓人們開始思考,這種反差萌物到底是一種什麽鱷魚?怎麽長成了這樣?

其實,總結一下,它們大約有四種超級武器。

超級武器1:血液

幾個月前,歐洲媒體爆出猛料,一種超級血液正在入侵體壇。

為什麽最近幾年馬拉松、單車這類耐力型專案紛紛打破了沈寂十多年的世界紀錄?

因為,運動員們很可能是在靠一種超級血液作弊。

正常的人體血紅蛋白只能攜帶4個氧分子,而這種超級血液可以攜帶156個氧分子。

而且,它比人類血紅蛋白更小,更有利於在體內迅速流動。

更可怕的是,它表面沒有ABO抗體,也就是說,它可以不分血型,供所有人使用。

訊息一出,立刻震驚體壇。

這是什麽妖怪生化武器?

原來,這是一種商品,名叫M101,由這位紮爾博士(Dr. Franck Zal)開發。

紮爾博士說,30多年前,當自己註意到海灘上的那些沙蠶(Arenicola marina)時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麽它們可以在不呼吸的情況下生存六個小時?

從北極到地中海,它們靠吃沙子並消化其中的微生物存活,這太不可思議了。

後來,紮爾博士從沙蠶體內萃取出來血紅蛋白,這就是那扇醫學奇跡的大門——M101,原來沙蠶血可以直接供人體使用……

所以,這個故事和揚子鱷有什麽關系?

其實,與沙蠶相對,鱷魚,尤其是揚子鱷,它們也擁有一種變異的超級血紅蛋白。

沙蠶血可以提高耐力,而鱷魚血,不僅讓鱷魚耐力超強,還讓它擁有這顆星球上幾乎最強悍的瞬間爆發力……

只不過,鱷魚血還暫時無法像沙蠶血一樣,直接供人體使用。相關的研發正在進行。

所以,想象一下,鱷魚家族為什麽有藍星上最強勁的咬合力?

為什麽它們能從水下突然躍出水面數米高?

為什麽它們能像馬匹一樣,突然四肢發力,在陸地上四腳狂奔?

而且又為什麽它們能幾個月不吃不喝?

這都是因為它們和沙蠶一樣,非常古老,幾億年的滄桑巨變讓它們擁有了超級血液。

而揚子鱷,又是這古老家族中,最根正苗紅的一支。

甚至可以說,揚子鱷,以及揚子鱷背後的家族,曾經也是恐龍的祖先……

超級武器2:適應力

有關揚子鱷的起源,我找到了這樣一張非常簡潔的圖譜。 這張圖譜認為,鱷類、恐龍類、翼龍類,當然也包括今天的鳥類。

它們共同起源於,圖譜中未畫出的那個根部——祖龍類(Archosauria)。

祖龍類在2.8-2.5億年前,分化成了三支,擬鱷類、恐龍類、翼龍類。

然後,非鳥類恐龍、翼龍都在6500萬年前被小行星滅絕。

而當時的鱷魚祖先——真鱷類卻靠著超強的適應力活了下來。

存活下來以後,它們分化成了兩支: 一支狂點攻擊技能,把自己變成兇猛的獵食者——這就是今天那些非洲鱷魚,美洲鱷魚,以及東南亞恐怖巨鱷的起源。

當然,這一支當中也有異類,在印度變成了這樣的食魚鱷。

而另一支呢,它們一直生活在東亞和美洲,並沒有把自己變成一個兇猛掠食者,而是繼續點茍活技能,把自己點成了短吻鱷科,也叫做鼉科。

而這些鼉科當中,有一種鼉始終生活在東亞的沼澤當中,它就是今天的呆萌小怪獸——揚子鱷。

揚子鱷自古就被叫做鼉,從甲骨文的時代開始,我們的祖先就知道,它們不是鱷魚。

鱷魚,另有專門的字元來描繪——大概長這樣。

鱷魚平均5-6米長,而小鼉鼉們能長到1米8,已經很大了,但事實上,這個身高還有一半都是尾巴……

小鼉鼉的壽命很長,70-100歲。

嘴巴短,眼睛大,別的鱷魚是滿嘴尖牙,而它們,由於愛嗑螺螄和蚌殼。牙齒特化成了這種圓鈍形狀。

別的鱷魚都是半套護甲,肚皮上很涼快,而揚子鱷呢,是唯一一種全身護甲的鱷類,而且這些護甲還一片片長得全跟太陽能板一樣。

鱷類是冷血動物,它們必須靠曬太陽來保持體溫。

所以,由此可見,我們的小鼉鼉祖先們是多麽能茍。

它們的耳朵可以閉合,眼睛上還有一層防水內膜。

就這樣,它們大智如愚,在地球上茍過了恐龍滅絕、巨蟒稱霸、哺乳動物崛起、大冰河時代,等等等等。

它們穿著恐龍時代的上古戰衣,本可以大殺四方,卻在東亞沼澤裏,活生生的把自己變成了另一種貓咪……

超級武器3:貓咪眼

貓咪很膽小嗎?

其實,它和小鼉鼉的生存策略很像。

貓咪可不膽小,貓主子那只是叫做謹慎而已,它們其實是天生的獵手。

在你睡著的時候,在你伸手不見五指的時候,它們就會開啟自己的鐳射眼,在黑暗中化身成一只可怕的夜魔。

而我們的小鼉鼉其實也一樣,它竟然也前進演化出了和貓咪一樣的鈦合金鐳射眼,而且,比貓咪更亮,紅色的,像兩只燈籠。

前面貓咪的影片裏,我們剛剛提到過,這種鈦合金科技叫做——照膜,是夜行殺手們的必備武器。

而這裏的鱷魚小鼉鼉們怎麽也有?

因為,它們也是夜行殺手啊。

每當大型的動物們睡去,夏天的夜晚,它們就會打著燈籠出來覓食,同時,也施展出它們另一項超級絕技……

超級武器4:城堡&通訊

城堡與通訊? 這是大腦簡單的爬行類能理解的黑科技嗎?

實在不敢相信,揚子小鼉鼉們竟然一個個都是建築大師和通訊大師……

它們挖洞,不是簡單的蛇洞、老鼠洞,而是比兔子洞還復雜的四維迷宮。

怎麽說呢?

比如,狡兔三窟,兔子洞已經是三維空間中的神作,但它畢竟不用考慮如何水陸並進。

而小鼉鼉的洞穴城堡,卻是半水半陸,不僅有水下的出入口,洞中的遊泳池,還有陸地上的隱蔽們、通風口,甚至是防洪露台……

這,實在不敢相信是爬蟲大腦的傑作啊。

所以,會不會爬蟲大腦真的有我們還沒有破解的什麽奧秘?

比如,烏鴉,鳥類,它們也還在使用遠古爬蟲腦,但它們的小腦袋怎麽也這麽聰明? 會不會真的有誌留紀人?真的有遠古蜴之文明?

就像科學家的誌留紀假說——恐龍時代之前,早有爬蟲生物前進演化出智慧與文明。

就像愛好者講述的易經就是蜴經一樣,會不會真的有遠古文明藏在地心世界?

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我們會員頻道細說。

總之,小鼉鼉很不科學的用它那顆爬蟲腦,讓自己成了沼澤裏的建築大師。

它的城堡,水陸並進、攻守兼備,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為此,它甚至學會了冬眠。

註意,爬蟲,冷血、變溫動物,它敢冬眠? 你敢想?

但小鼉鼉它就真的敢想敢幹敢冬眠,每年10月下旬到次年4月,整整6個月的時間,它都躲在自己的洞穴城堡裏冬眠。

而冬眠以前呢?

趁著夏天,它們還要完成一項宏偉的工程——古人把它叫做——呼風喚雨。

會交談的爬蟲……

每到七月,古人們就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大群小鼉鼉們昂首翹尾,對著天空吼叫。

然後,大概率,那個夏天的傍晚,就真的下雨了、跑暴了。

你說巧不巧?

所以,古人從不把鼉與魚連用,鱷後面跟魚,古人知道,那就是一條傻大個的兇猛爬蟲魚。

而鼉不一樣,古人把它跟龍連用,稱呼它們為鼉龍。

科學家解釋說,小鼉鼉們夏天集體吼叫,這並不是在呼風喚雨。

而是在求偶交流,沒錯,竟然又和鳥類以及某些直立智慧猴子一樣,它們的求偶竟然靠交流、靠聲音,甚至說,靠語音背後的情感。

難以想象吧,爬蟲,真的不一定不是萊瑟塔啊。

小鼉鼉們喜歡在夏天的清晨和正午互唱情歌,聲音能傳到很遠,而且是男女對唱,每天10分鐘,唱到兩情相悅的時候,就雙方奔現,然後,如果雄鱷魚爬上去,雌鱷魚沒有躲開。

那麽,潛入水下,就少兒不宜了……

註意,小鼉鼉的這種情歌對唱可和貓咪發情不一樣,貓咪是純屬發訊號,快來快來,春天到了。

而小鼉鼉卻是山歌互答,歌聲一會兒高亢,一會兒低沈,蘊含著很多我們至今沒有破解的資訊。

而且,根據族群情況,鼉龍媽媽們還會自主選擇後代的男女比例。

專家們發現,如果孵化溫度在28.5℃,那麽全是雌鱷,33.5℃-35℃,全是雄鱷,30℃左右,剛好雌雄相等。

這就是神奇的揚子鱷,它們的祖先從恐龍時代之前就已經存在,它們真的就像傳說中的萊瑟塔一樣,好像擁有智慧,又好像很懂生活。

它們就這樣不停的在洪荒中爬啊爬,爬過了2.5億年,爬過了五場生物大滅絕,爬過了至少20輪冰河時代,變成了祖龍家族中,最憨厚,最不改初心,也最具適應力的後代。

然而,當幾百年前,人類開始逼近沼澤,它們卻突然遭遇到一場曠世危機……

鉆進鱷魚洞的男人

2010年,這位記者,為了調查揚子鱷的真相,曾經親身鉆進過鱷魚洞。

那裏面比我們想象的要巨大很多,而且彎彎繞繞,岔路眾多。

專家介紹說,這至少是一條70歲揚子鱷的洞穴。

記者在洞中匍匐前進,洞中氣溫20℃,探洞越來越深,記者甚至還發現了一個儲水的窪地,似乎是鱷魚為冬天準備的蓄水池。

繼續前進,探照燈光從地面揚起,記者突然說,那是什麽?

然後,記者立刻被拉了出去。

原來是鱷魚。

專家們也萬萬沒想到,洞裏竟然真的有鱷魚……

所以,前面說了那麽多呆萌小怪獸,弱雞小鼉鼉的,這下看到野外真實情況了吧?

也得跑,好歹是恐龍時代的鱷霸,一個突刺竄上來,也會死亡翻滾的哦。

這也許是當時野外僅存的野生揚子鱷了吧。

記者介紹說,數量不足150條,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宣城縣周邊以及浙江省的長興縣。

他是在宣城市周王鎮紅星水庫的一座荒島上撞見了這條野生揚子鱷。

而根據調查,揚子鱷的滅絕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300萬年前……

時間回到2015年,科學家們從日本西部挖出了300萬年前的揚子鱷化石。

還有山東及台灣,也出土了百萬年前的揚子鱷化石。

因此,還記得我們曾經聊過的三海平原嗎?

當時,整個東亞,黃海、渤海、東海都是一大片沼澤和陸地。

所以,專家們推測,300萬年前,揚子鱷繁盛的時代,曾經雄霸著整個東亞,從蒙古到台灣,從日本到青海。這都是它們的家園。

那會兒三海平原的氣溫很高,幸福家園的時代,一直持續到了距今3000年前。

【詩經】中說,在3000年前,今天的甘肅靈台,周文王優哉遊哉,坐在高高的靈台上。

有人敲響了鼉鼓,發出蓬蓬的響聲。

原來,周文王那會兒的甘肅都還是沼澤,他們發現,用小鼉鼉的皮來做鼓,非常靠譜……

接著,時間來到了500年前,明清時代,氣候變冷,揚子鱷也就從黃河流域,一路退守到長江中下遊,只有這裏有合適的沼澤了。

然後,我們又從古籍中讀到了這樣兩個有點可怕的故事……

【聊齋·豬婆龍】

【聊齋】中說,長江裏有一種水怪,叫做豬婆龍。

外形像龍,但稍短,會橫著飛,經常上岸捕捉一些沿岸的鴨和鵝。

有些膽子大的人,敢獵殺它們。還有膽子更大的,是陳、柯兩家漁民,他們甚至會專門收購豬婆龍肉。

他們兩家都是當年元末軍閥陳友諒的後代,自古就有吃豬婆龍肉的習慣,其他人都不敢吃。

據考證,【聊齋】裏的豬婆龍就是揚子鱷,這可能和它們的叫聲有關。

但揚子鱷真的能吃嗎?

一不小心,我竟然收到了這樣一條新聞。 勁爆不勁爆,大家自己看啊……

原來,揚子鱷雖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養殖的子二代不算,如果拿到批文,竟然真的可以吃……

土龍vs真龍

時間來到了朱元璋的時代,朝廷大舉開發江南。

很多沼澤、濕地被改造成良田與池塘。

接著,人口爆炸,改造擴張,人類的農田一步步深入揚子鱷的領地。

於是,土龍決堤的問題也終於被擺到了朝廷命官的面前。

什麽? 土龍?

打洞破壞河堤?制造洪水?還摧毀農田? 這還得了?

恰好,當時朱元璋很不喜歡什麽土龍、豬婆龍的說法。

而這些土龍、豬婆龍又偏偏破壞自己的墾殖大業。

於是,三重忌諱加持,長江流域立刻掀起了一波捕殺土龍的熱潮。

土龍其實就是揚子鱷,安徽方言中,至今都把揚子鱷叫做土龍,或者豬婆龍。

當時的捕殺熱潮,我們至今都可以從古籍中看到。

比如,很多古籍中都專門記載了這種高效率的捕殺方法,說是土龍藏在洞裏很麻煩,但不要緊,用一個甕裝點肉來誘捕它,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就這樣,不知道有多少揚子鱷被進一步逼退,它們在1000年前失去了黃河,到了500年前,又失去了長江。

它們一步步退守到那些最荒無人煙的沼澤與丘陵當中。 直到1869年,西方人來了,他們又記載了這樣一個猜想……

這就是龍嗎?

這就是龍嗎?

英國鳥類專家兼外交官——斯溫霍勛爵(Robert Swinhoe FRS)最早提出了這樣的猜想。

他當時被一則號外所吸引。

上海灘上突然有人說,漁民抓到了一條龍,正在展覽。

勛爵毫不猶豫的買票參觀,原來是一條1.2米長的揚子鱷。

為什麽中國人會認為這東西是龍?

勛爵當時在自己日記中寫下了這樣兩條筆記:

1,當時揚子鱷已經在中國很少見,只有極少部份老人還見過,年輕人以為這就是龍,而老人們把它叫做土龍;

2,土龍會打洞,會冬眠,還會呼風喚雨,當地老人們認為這是沒有透過考試的龍。

再後來,著名的鱷魚學專家——鱷魚約翰(John Thorbjarnarson)也在自己的著作中,直言不諱的把揚子鱷叫做龍族,認為它們就是中國龍的原型。

理由大概有四:

第一,揚子鱷會冬眠,春天出現,冬天消失,這種季節性隱沒恰好與江河的水位變化一致;

第二,早期人類社區可能已經在這些鱷魚到來與降雨之間建立了某種聯系;

第三,中國文化中認為的潛龍在淵、呼風喚雨,這都與揚子鱷的生態習性一致;

第四,從形態學上來說,龍也可以從揚子鱷的變形中輕易提煉。

所以,真的是這樣嗎?

據說,當河南仰韶出土了中華第一龍以後,也有很多中國專家開始接受這一猜想。

這處墓葬被認為是降龍伏虎,古人用蚌殼擺出了最早的左青龍,右白虎形象。

而左邊的青龍你仔細看,簡直就和揚子鱷一模一樣……

所以,我們的祖先為什麽要崇拜這樣一鼉萌物?

也許是中庸?也許是萌兇萌兇的生存之道?

總之,如此燒腦的問題,我們還是留給專家們吧。

接著,時間來了1979年,一個復活揚子鱷的男人出現了,他叫做——陳壁輝教授。

陳教授在采訪中,又講出了這樣一個故事……

奇怪的合作

陳教授說,1979年,中美建交。 之後雙方就簽署了一份【科技合作協定】。

然而,10個合作專案中,竟然有一項是共同研究揚子鱷。 陳教授有點兒詫異。

美國人為什麽要研究這個東西? 難道真的是龍?

當時揚子鱷已經瀕臨滅絕,陳教授估計野外只剩下300條不到,如果不立即保護,預計將在1995年前後徹底滅絕。

所以,無論美方參不參與,陳教授早已下定決心,一定要復活揚子鱷,不能讓它滅絕。

起初,陳教授跑遍了安徽、浙江的農村,好不容易弄到一些龍蛋,趕緊就將這些龍蛋送往上海動物園孵化,當時,上海動物園有全國最好的孵化器材。

然而,到了孵化時間,陳教授卻發現,怎麽一只都孵不出來?

不應該啊,不就是孵個蛋嗎?

這些龍蛋長得和鴨蛋很像,難道是蛋有什麽問題?

陳教授解剖了這些孵化失敗的龍蛋,立刻恍然大悟——原來這是祖龍之蛋,和祖龍旁支——鳥蛋完全不一樣啊。

鳥蛋你隨便晃,蛋清像水,包裹著蛋黃。

然而正宗的祖龍之蛋卻不一樣,它的蛋清很黏,蛋黃又分動物極和植物極,動物極是胚胎,很輕,浮在上面。

它並不能像鳥蛋一樣可以隨意晃動。鳥蛋的動物極如果晃到下面,它會自動浮上來。

而龍蛋的動物極如果被晃到下面,蛋清太黏,它就浮不上來。 從而就會導致胚胎被壓迫,無法正常發育。

然而,動物園按照孵化鳥蛋的經驗來孵化龍蛋,經常就會拿出來轉一轉。 所以才孵不出這些祖龍之蛋……

破解了這一點後,陳教授終於孵出了小鱷魚,但很快又發現,怎麽小鱷魚會死於痛風?

也就是我們人類的那種痛風,營養過剩,尿酸過高……

不得已,陳教授再次解剖小鱷魚,奇怪,它們肚子裏怎麽都有一個非常堅硬的蛋黃?

繼續解剖這個蛋黃,陳教授明白了。

為什麽小鱷出生後,腹部會拖著一個卵黃?

原來,就像植物種子一樣,這是母體給它的最初營養啊。

一定要讓小鱷魚們徹底消化完卵黃後才能餵食,否則不僅卵黃會撐死小鱷魚,額外的營養也會讓小鱷魚死於痛風……

於是,陳教授立刻叫停了餵養小鱷,美方介紹說,它們的鱷魚,一般在出生10天以後開始餵食。

而陳教授則說,揚子鱷,需要出生以後20-25天後再餵。

真的是適應力超強的祖龍後裔啊……

就這樣,人工繁殖揚子鱷的技術越來越成熟,到2011年,陳教授接受這段采訪的時候,養殖中心裏,已經養殖著上萬條揚子鱷。

然而,圈養繁殖並不等於告別滅絕,我們還必須將它們野化放歸,讓它們能重新在自然生態鏈中繁衍族群。

當時,采訪中陳教授的觀點是說,他建議推廣養殖技術,讓安徽、浙江的農戶們都來養揚子鱷。

每養一條,就給予一定的補貼,養成熟以後,再由研究所統一收購,集中放歸。

這樣,一是能減少民間對揚子鱷的恐懼,二是能有效阻止對放生揚子鱷的偷獵,只有做到了這兩點,野化放歸才能有效展開。

然而,之後的放歸和保護,祖龍後裔的鼉鼉們,似乎再次不按常理出牌,讓我們看到了更奇怪的故事……

1985年·安徽蕪湖

時間回到1985年,就在陳教授研究揚子鱷圈養繁殖技術的同時。

在安徽省蕪湖市鄉下,一位叫做張金榮老人的後院中,突然出現一條土龍。

那天,老兩口剛剛吃過午飯,老伴兒蹲在水塘邊清洗刀具,這條揚子鱷就遊了過來。

老伴兒嚇了一跳,鄰居們也趕來說要幫忙驅趕土龍。 而張金榮老人卻阻止了他們。

然而,鱷魚會不會爬進屋子傷人? 會不會爬上岸毀壞鄰居們的莊稼?

老伴兒在擔心,鄰居在害怕。 後院兒裏的揚子鱷成了老人的一塊心病。

但慢慢的,老人好像讀懂了的土龍的心思一樣。——這家夥,是不是餓了?

於是,老張從廚房裏找了一塊兒連皮帶骨的碎肉,試著呼喚土龍過來吃肉。

果然,土龍遊了過來……

老張說,這算是一種緣分吧。

從那以後,老張給水塘裏的土龍取了個名字——張龍,跟自己姓,每次餵食的時候,就叫著張龍張龍,那條土龍就會遊過來,很有靈性。

為了保護張龍,老張還特意在水塘邊種上了一圈矮樹,這樣,也能隔離開鄰居們恐懼的眼神。

幾年以後,張龍漸漸的被鄰居們接受。

原來,真的像老張說的一樣,這是一種有靈性動物,可不是什麽害人蟲……

接著,當若幹年後,保護站的專家們姍姍來遲,聽到這段村民與野生揚子鱷故事,他們簡直不敢相信,人與自然,竟然在80年代,就已經達成了互相尊重。

專家們毫不猶豫的將老張之家掛牌為樣了揚子鱷保護站,而老張,也不負所托,繼續擔當者保護張龍的責任和義務。

時至今日,張金榮老人的護鱷世家已經傳至第三代。

40多年來,三代張家人一直守護著後院的張龍,現在已經繁衍到十多條的規模。

與此同時,安徽宣城還有另戶民間自發的護鱷家庭。

起因是1982年,兒子在紅星水庫遊泳時意外發現龍蛋,因此進一步發現了野生揚子鱷。

神奇的是,這家人也沒有害怕揚子鱷,而是和張金榮老人一樣,由衷的變成了民間護鱷人。

後來也被官方追授予護鱷世家。

有一次,這家的老太君——正好也姓佘,她撞見一夥青年在保護區電魚,她趕緊制止,眼看著對方不理睬,她就直接跳到水中,以身護鱷。

這就是揚子鱷保護中的神奇故事。

專家們萬萬沒想到,民間竟然有如此自發的力量,難道真的是人與自然心心相通?

看來,揚子鱷命不該絕。

到了2010年代,每年都有幾條養殖中心裏最強壯的揚子鱷被選中放歸,村民們也真的不害怕揚子鱷。

2019年,張金榮老人離世。

2022年,陳壁輝教授離世。

但與此同時,2022年,安徽一次性就放歸了370條揚子鱷。

似乎,遠去的保護者們,已經看到了付出的回報——揚子鱷回來了。

而且,民眾們理解這一切,接受揚子鱷……

回到那塊雪餅的故事

回到那塊雪餅的故事,為什麽也恰好是2022年,一塊被錯誤扔進鱷魚池的雪餅讓它們徹底火出了圈?

也許冥冥中,一切早有安排,鼉龍不會滅絕。

陳教授當年的夙願——讓農戶都養揚子鱷,從而消除恐懼,這個目標真的已經瞬間達成了。

只不過,是以一種陳教授當年萬萬沒有想到的「雲養鱷」模式展開……

自從雪餅事件讓揚子鱷火出圈以後,我們發現,新聞裏,出現了,宣城一女士洗碗遭遇揚子鱷,一塊雞屁股打發走;南京一動物園,推出鱷魚垂釣專案等等等等。

看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它。

這就是揚子鱷的故事,水中大熊貓,中華小鼉龍。

將來,它們會重新出現在長江裏、沼澤中,以及越來越多的公園裏面,就像幾千年前一樣,和我們共居。

只要我們不怕它,不招惹它,它也會很溫順,像一條土龍一樣,潛龍在淵,悄悄的守護在我們的身邊。

畢竟,古人為什麽把它劃歸到龍的範疇,我們其實還並不太了解。

明明身披著太古恐龍時代的神裝,卻靠賣萌求生,也許這就是大自然的智慧、中庸和大智若愚吧,但也有可能,它們真的是遠古蜴之文明留下的寵物吧,我們將來還能從它們身上發現更多、更驚奇的遠古秘密。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裏,謝謝大家。

最後夫人說,原來揚子鱷是萊瑟塔它們當年的寵物啊,你這比喻,太強了……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