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包菜是甘藍,甘藍卻不只是包菜,花菜、西蘭花、葉牡丹等也是甘藍

2024-03-26科學

甘藍是目前中國最為常見的蔬菜之一。

常見到什麽程度呢?

雖沒查過具體數據,但在大多數朋友的感知上,可能除了「百菜之王」白菜外,其它蔬菜均難出其右。

常見意味著普通,同時也意味著大多數朋友都吃過並了解它。

所以提到甘藍,大家腦海中基本都會出現那個葉片包裹緊實的球狀蔬菜。

盡管它有如包菜、椰菜、大頭菜、圓白菜、洋白菜、鋼白菜、蓮花白、老槍菜、團菘、椰菜等等諸多數不盡的別稱,但只要提它、見它,便知是甘藍。

不用質疑,那個葉片包裹緊實的球狀蔬菜確實是甘藍,但甘藍卻不只是那個葉片包裹緊實的球狀蔬菜。

所以如果提到甘藍,你腦海裏只有它,那只能說你對甘藍類蔬菜一無所知。

事實上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包菜、洋白菜,只是甘藍類蔬菜的一種,植物學上我們稱它為結球甘藍,屬於葉用甘藍。

而甘藍類蔬菜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家族」,按主要食用部位區分,可以分為葉用甘藍、莖用甘藍、花用甘藍,再細分還有芽用和薹用等。

當然提到甘藍,腦海中只有「那個葉片包裹緊實的球狀蔬菜」,這事也不怪大家。

一方面,包菜(為方便用包菜代指結球甘藍) 是中國種植面積最大、分布範圍最廣的甘藍類蔬菜,比其它更為常見。

寶塔菜(羅馬花椰菜)

另一方面,甘藍類蔬菜是一種利用歷史悠久且變異性極強的植物,論長相,如今的各種甘藍類蔬菜可以說千奇百怪。

有多「千奇百怪」呢?

若當前眾多甘藍類蔬菜回老家地中海「探親」,那它們「祖宗」見了都得問一句:「Who are you?」

直觀一點,我告訴大家,花菜、西藍花、寶塔菜、葉牡丹、擘藍它們都是甘藍,這樣大家或許就能理解為啥要問「你是誰?」了。

是不是對甘藍有點興趣了,那閑話少敘,接下來我給大家詳細的聊聊甘藍類蔬菜。

野甘藍

從一棵「野草」說起

甘藍類蔬菜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的一個種。

大多數學者認為,甘藍類蔬菜起源於生長在地中海沿岸的一種野生雜草——野甘藍(Brassica oleracea var. oleracea) ,與其它原植物只能在化石中尋覓蹤跡的作物不同,甘藍類蔬菜的「野草」祖先目前仍生長在地球上,且仍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目前我們無法斷定野甘藍到底在地中海沿岸生長了多少年,但從古希臘和古埃及的相關記載中發現,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野生型甘藍就已經被人為種植(目前已知最早栽培時間) 。

不過從最早被種植到往後的1400年間裏,變異分化能力較強的野甘藍並沒有多大的蛻變,當然也或許是發生了變異分化,但並沒有引起人類的重視。

直到公元前600年,野甘藍被希臘人馴化栽培成了羽衣甘藍(不分枝類別) ,當時主要作為飼料用,羽衣甘藍分化類別增多後,開始作為蔬菜食用。

作為甘藍類蔬菜的第一個變種,在當時有著較高價值的不同類別的羽衣甘藍逐漸受到重視,並「走出」地中海沿岸,開始向歐洲和亞洲傳播。

隨著地理環境的改變以及人類的參與,甘藍類蔬菜的變異分化迎來了大爆發。

13世紀左右,在德國出現了結球甘藍和球莖甘藍;15世紀左右,在意大利分化出了皺葉甘藍,法國出現了花椰菜;17世紀,意大利有了青花菜的記載;18世紀,比利時出現了抱子甘藍;至少在900年前,在中國分化出了芥藍(芥藍是否為甘藍類蔬菜變種存在爭議) 。

除野甘藍這一變種外,以上提到的7種甘藍類蔬菜變種,均為目前均已成為種植面積較大、經濟價值較高的栽培蔬菜或園藝植物。

(這裏提一嘴,關於甘藍類蔬菜的變種數量其實並不統一,有的學者把皺葉甘藍歸類到結球甘藍裏,有的把青花菜和花椰菜歸為一類,還有的認為芥藍應該是一個獨立的物種。)

這些典型性變種出現後,在人類有意無意的馴化栽培過程中,不同變種又被培育出了更多顏色、形態各異的栽培品種。

是不是有朋友覺得「結球」、「球莖」、「皺葉」還「抱子」,這些詞相當陌生,那接下來咱一個個聊,談一談它們怎麽到的中國,有怎樣的發展,吃的是什麽部位等等各變種的「趣事」。

能吃的羽衣甘藍,好看的葉牡丹

提到羽衣甘藍可能有一部份朋友對它還真不陌生。

近幾年,國外「營養專家」稱其為「超級蔬菜」、「完美食物」說它有健身減肥等功效。

而後在一眾國內外「超模」、「健身達人」的宣傳加持下,羽衣甘藍價格飛漲,即便它的葉子並不好吃,但仍然受到國內不少消費者的推崇。

至於所謂「超級蔬菜」,客觀的講羽衣甘藍確實熱量少,但絕沒有那麽神奇,不加其它條件吃了就減肥絕對是虛假宣傳。

再說「完美食物」,它確實在某些營養成分上含量較為突出,但談不上完美。

在一份相對權威的蔬菜營養榜單上,羽衣甘藍排在15位,是很靠前的位置,但可能想不到,這份榜單的榜首是再普通不過的白菜。

我一直秉持菜就是菜,成分只是加分項不是必選項的理念,當然我也並不是要扭轉一些朋友的消費觀念,只是提一句,白菜多少錢一斤,羽衣甘藍多少錢一斤啊!

作為葉類蔬菜,盡管相傳羽衣甘藍傳入中國的時間較早,但至今仍是一種小眾蔬菜,不過雖然不中吃,觀賞用的羽衣甘藍品種卻很中看。

羽衣甘藍的園藝栽培品種較多,在中國被稱為「葉牡丹」,沒錯就是你在道旁、園林看到的花一樣的菜,它就是羽衣甘藍。

匐在地上的葉牡丹,按葉片顏色來區分的話,除了最為常見的紫色外,還有黃、橙、紅、白、乳白、粉紅、玫瑰等顏色,觀賞價值極高。

要不說還得是中國人,菜不太好吃不讓你上桌,但把你種的好看讓你入眼。

引入較早的球莖甘藍

球莖甘藍也稱擘(bāi) 藍、苤(piě) 藍、芥蘭頭,是一種莖用甘藍,食用部位是植株基部變態膨大成圓球的莖。

雖然在中國遠不如包菜那樣常見,但是它傳入中國的時間卻很早,經考證,球莖甘藍至晚在13世紀就已經古絲綢之路自西向東傳入中國。

最早傳入時,以掰食葉片為主,這裏又不得不誇贊下「 擘藍」這個好名字了,形象!後期膨大的球莖才成為主要食用部位。

目前球莖甘藍在國內個別地區是常食蔬菜,可涼拌、炒食也可腌制,我個人對其味道談不上喜歡。

普通的結球甘藍

結球甘藍,也就是我們最常見的包菜,不同品種大同小異,要個麽是葉球有區別,要麽是顏色有區別,對於我們而言已經是一個相當普通的蔬菜了。

其它沒什麽好聊的,聊聊它各種各樣的別稱吧,還挺有趣。

事實上,結球甘藍傳入中國的時間也並不晚,最早約在16世紀左右,國內就已經有了結球甘藍傳入的記載。

不過,結球甘藍傳入後到大範圍栽培種植卻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結球甘藍真正成為主流蔬菜甚至是從近現代開始。

而結球甘藍之所以在中國不同地區有著諸多別稱,則是因為它是經由多條路線傳入,初期傳入時只在小範圍內被栽培種植,一些彼時不同地區所取的名稱被傳續下來,一些在傳播中又取了新名,叫著叫著就習慣了,就多了。

據農學專家考證,結球甘藍傳入中國有四個途徑。

分別是西北傳入,最早稱為蓮花白和葵花白菜;東北傳入,最早被叫做俄羅斯菘和老槍菜;沿海引入,最早被叫做洋白菜、椰菜和番白菜;

再有就是明清時期直接由國外引入大城市,被叫做大圓白菜和緊團白菜。

現如今江蘇部份地區稱它為包菜,東北稱它為大頭菜,兩廣地區稱椰菜,我們這叫鋼白菜,大家家鄉還有其它叫法嗎?可以聊一聊。

少見的皺葉甘藍

皺葉甘藍在中國比較少見,不過只要你見到它,就基本可以斷定它和甘藍有著脫不開的關系。

它也是葉用甘藍的一種,形態上和結球甘藍也就是普通包菜長得極其相似,只不過皺葉甘藍的葉球相對松散,並且葉片上多皺褶。

因為和結球甘藍相似,一些學者研究發現它可能由結球甘藍分化而來,認為它應該歸屬於結球甘藍變種,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它是由羽衣甘藍變異分化的,應該單列變種,而真相如何只能等更有力的證據了。

至於皺葉甘藍的味道如何,我個人覺得和結球甘藍差距不大,不過皺葉甘藍葉片更嫩所以更適合鮮食。

「平民」的花椰菜

花椰菜也叫花菜、菜花,是一種花用甘藍,食用部份為其變態膨大的原始花器官。

對於中國而言,菜花是甘藍類蔬菜中除包菜外最為常見的一種。

另外網上常見線下少見的寶塔菜也叫羅馬花椰菜也是花椰菜的一個品種。

說它是「平民」菜,其一是因為普通;其二是與接下來要聊的青花菜對比。

大家可能會發現,不論是在坊間還是網絡上,青花菜也就是西蘭花,都要比菜花「高貴」。

價格更高、更稀少、更營養,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國內外學界、業界對西蘭花的營養成分的研究更多。

而在我看來,西蘭花並不比菜花高貴。

講一件事情大家自己體會,中國對花椰菜的育種已經相當成熟,而西蘭花優質品種基本都掌握在國外手中,我們需要進口種子。

言不盡全,道理已在。

「高貴」的青花菜

青花菜又稱西蘭花,也是一種花用甘藍,與花椰菜略有不同,其可食用部位是已經分化的花芽。

前文我們也提到了,網上搜尋你會發現大量的西蘭花怎麽健康、怎麽有營養的內容,還是那句話別太在意,菜花只要研究的多了,也健康、也營養。

總的來說所謂青花菜「高貴」只是人類賦予的,再往深入了聊,是利益推動的結果。

青花菜和花椰菜很相似,在學界有學者將花椰菜和青花菜認為是一個變種的兩個不同類別,邏輯講得通,等新的證據就好。

「難吃」的抱子甘藍

抱子甘藍也稱持紫甘藍、迷你包菜等,是一種芽用甘藍,主要食用部份為葉腋處的小葉球,一株抱子甘藍上能長40——100個小葉球。

抱子甘藍雖然並不常見,但是在網絡上熱度卻頗高。

而它成為網紅蔬菜,不只是因為顏值高,更多的是被吐槽「難吃」。

抱子甘藍有苦味,苦味來源於它含有硫代葡萄糖苷,凡事都有兩面性,雖然它難吃但是卻也被推崇成健康蔬菜。

至於有多「難吃」,我覺得難吃但我說不清,所以你得親自嘗試,說不定你喜歡這味道。

國產的芥藍

芥藍也稱菜薹,是一種薹用甘藍,主要食用部份是其花薹。

把芥藍放在最後,是因為早前部份學者認為它應該是一個獨立的物種,不是甘藍類蔬菜的變種。

這是因為據考證,芥藍在中國至少已有900年的食用歷史,而且很長一段時間裏只有中國才有芥藍,目前國外種植的芥藍基本都是近現代從中國引進。

另外,大多數甘藍蔬菜傳入中國的時間都晚於芥藍食用歷史,所以支持芥藍是獨立物種的學者認為,芥藍其它甘藍類蔬菜沒有交集,應該不是哪一個的變種。

但是新的證據表明,芥藍應該是甘藍類蔬菜的一個變種。

一方面,有古代文獻記載,早在公元5、6世紀時,就有甘藍類植物傳入中國,當時被稱作「西土藍」。

現在不少學者認為,公元5、6世紀傳入中國的極大可能是野甘藍。

這樣就有了變異分化的時間,存在中國古人對花薹相當感興趣,然後選擇抽薹好、味道佳的品種進行推廣種植,最終形成芥藍的可能。

另一方面,很多學者嘗試用芥藍與其它甘藍類蔬菜變種進行雜交,均可產生可育後代;還有學者從基因層面分析了芥藍與其它甘藍類蔬菜變種的親緣關系,結果顯示應該把芥藍歸屬為甘藍類蔬菜的變種。

行文至此,想必大家對甘藍類蔬菜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文章較長,不為別的,只為大家再吃甘藍時能有多一份樂趣。

最後講一句,甘藍類蔬菜具有形態類別快速多樣化馴化的特征,用直白的話就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出現新形態甘藍的概率很大。

也就是說,當前龐大的甘藍「家族」在未來還會進一步擴大。

未來會出現什麽「奇形怪狀」的甘藍,我們拭目以待。

喜歡有關三農,農業、農民、農村、植物科普等類別的文章,那請關註、點贊頭條號@依農看天下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原創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贅述不詳,歡迎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