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美國頂尖科學家將為華效力?爭取外國人才,也是發展科學的好方法

2024-08-30科學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過去,眾多華裔科學家在世界各地貢獻了自己的智慧與汗水,如今是否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讓全球人才為中國的科學發展貢獻力量呢?

近期,一則訊息引起了廣泛關註: 前哈佛大學教授卓思·利伯正在尋找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工作機會。

前哈佛大學教授卓思·利伯

這位現年65歲的教授是納米科學領域的領軍人物,也是納米技術套用於生物學和醫學領域的先驅,曾因 杜林普政府的「中國行動計劃」而獲罪,導致不受重用。

根據湯森路透的數據排名,利伯被評為2000年至2010年期間世界頂尖化學家,如果這樣的人才為我而用,那無疑是一種利好。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1年,「中國行動計劃」總共起訴了148人,這148人中可能就有我們所需要的人才。

在當今全球科技競爭激烈的時代,科學的快速發展對於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提升至關重要。

利伯來中國求職的一事件,為我們思考如何快速發展科學,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科學無國界,人才的流動能夠極大地促進科技的進步。外國頂尖科學家的加入,無疑可以為中國的科學發展註入新的活力。

當然,吸引外國頂尖科學家的加入,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史丹佛AI教母李飛飛

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是基礎, 這不僅包括提供先進的科研器材和充足的科研經費作為物質基礎,還需要建立公平、公正、開放的科研評價體系作為制度保障。

優厚的待遇和福利不可或缺, 這不僅體現在高薪酬上,還包括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全方位的生活保障,確保外國科學家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移民政策也需要進一步最佳化,以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

楊振寧

從可行性方面來看,中國具有巨大的吸重力。一方面,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科研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對科學技術的高度重視以及一系列鼓勵創新的政策,為科學家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此外,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環境也對外國科學家具有一定的吸重力。

但在科研氛圍上仍存在些許缺陷,沒有完全實作領導型到專業型的氛圍轉變,這會讓習慣自由、平等的外國科學家有點水土不服。

這需要我們轉變思想,同時加強宣傳推廣,擺出「唯才是舉」的態度,真誠、包容吸納各國人才。

不過,很多朋友也會擔心,開放視窗會讓別有用心的間諜趁虛而入,這就需要更進一步做好背景調查、制度監管了。哪

怕為了降低風險,讓其供職專業化教育,而非核心研究,也是一種人才運用方式。

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各國人士交流的腳步加快,每一個人才都有自己的追求與興趣,不斷地引進外國人才,能夠發揮「鯰魚效應」,倒逼國內科學人才的進步,也能夠吸納到更多的專業成果,從而推動中國科學技術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