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我們還會收到哪些太空「土特產」?

2024-06-28科學
潮新聞 實習生 牟書瑤 記者 沈聽雨
「地球的朋友們,準備好接收月球快遞了嘛?月球土特產正在派送中,地球的小夥伴們請註意查收!」
6月25日上午,擁有40萬粉絲的「旅行博主」@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 在微博更新最新動態,宣告自己即將攜「月球快遞」出差回家。14時07分,嫦娥六號攜帶約2公斤月球樣品,準確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結束了為期53天的月球之旅。
圖源 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微博
潮新聞關註到,這次嫦娥六號帶回的月球「土特產」有些不同,是有史以來首次從月球背面取回的樣本。月球「土特產」對我們有什麽特殊的意義?未來我們還會收到哪些來自太空的「土特產」?
01 「嫦娥」是如何奔月的
人類對月球的好奇由來已久,從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到「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浪漫佳句。作為地球的近鄰,這輪明月,總是被籠罩上一層神秘浪漫的面紗。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邁出了中華民族千年奔月夢想的第一步。
六度奔月,「嫦娥工程」圓滿完成了繞、落、回三步走的任務。從嫦娥一號、二號的「繞月」,完成了對全月球的遙感探測;到嫦娥三號、四號的「落月」,實作了對重點地區的著陸探測和月球車的巡視勘察;一直到嫦娥五號、六號的「捧月而歸」,帶回來自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土特產」。二十年來,我們一步步將「上九天攬月」的神話變為現實。
工作人員監測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工作情況。圖源 新華社
下一步「嫦娥」將奔向哪裏?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曾介紹,未來還將發射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最終建立月球科研站和實作載人登月。
其中嫦娥七號計劃2026年前後實施發射,主要任務是到月球南極尋找月球存在水的證據;嫦娥八號擬於2028年前後發射,將與嫦娥七號等共同組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並為在2030年前實作載人登月的目標奠定基礎。
「嫦娥」攬月的成功,只是中國航天的起點。從仰望星空到俯瞰大地,中國航天始終沒有停止巡天探宇叩問蒼穹的腳步,在太空書寫下一個個「中國式浪漫」:「問天」飛天、「北鬥」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駐空……前方的征途,始終是星辰大海。
嫦娥六號月球軌域交會對接與在軌樣品轉移動畫模擬畫面。圖源 新華社
02 來自太空的「土特產」
每一次向太空發起的挑戰,都伴隨著未知與驚喜。
本次嫦娥六號帶回地球的月壤樣品,並非是中國第一次從太空采樣。早在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了1731克月壤樣品,中國科學家第一次擁有屬於自己的地外天體返回樣品。
這些從月球采樣而來的「土特產」,到底能為人類帶來什麽?不妨先看看「前輩」嫦娥五號的成果。
3年多來,科研人員透過對嫦娥五號帶來的月球樣品的研究,已產出105篇科技論文,尤其發現了月球第六種新礦物「嫦娥石」,中國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發現新礦物的國家,這些成果深化了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認知。除此之外,由嫦娥五號采集的月壤樣品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史展覽館等場館長期展出,赴港澳等地公開巡展,為公眾發揮了科普價值。
研究員展示嫦娥五號帶回地球的月壤。圖源 新華社
中國科學院地質學家嶽宗玉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嫦娥六號)樣本是首次從月球背面獲取的樣本,有望解答月球科學研究中最基本的科學問題之一:什麽樣的地質活動導致了月球背面的差異?」這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期待。
目前,中國航天正在實作從地月系到行星際探測的跨越,未來我們還會收到哪些太空「土特產」?
中國行星探測工程「天問」系列提前透露了答案。2020年,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車成功在火星著陸,一次性完成了對火星的「繞落巡」三期任務,首次在這座星球上留下了中國的足跡。
而計劃在2025年前後進行的「天問二號」小行星探測任務,將對距離地球4000萬公裏外的一顆小行星進行采樣返回,之後前往一顆主帶彗星開展伴飛探測。2030年前後,天問三號則會再次飛往火星,將完成火星采樣返回任務,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作火星樣本返回的國家。接下來的天問四號將走的更遠,嘗試一次發射兩個探測器分別考察木星和天王星。
太陽系。圖源 視覺中國
也就是說,未來我們也許還會收到來自小行星、火星等地外天體的「宇宙包裹」。裏面會有什麽?一起期待吧。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