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震驚:伏牛山脈一半以上的山不叫山

2024-01-26科學

伏牛山是位於中國豫陜交界處的著名山脈,被譽為河南省平均海拔最高、分布面積最大的山脈。伏牛山東西綿延400公裏,其地質歷史悠久,經歷了多次構造運動,形成了復雜的褶皺斷裂帶和大規模的沈積巖層。它不僅是河南省森林面積最大、覆蓋率最高的山區,而且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一個自然生態旅遊資源的寶庫,是世界地質公園。

八百裏伏牛山脈,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山不以「山」命名,三大主峰雞角尖(犄角尖)、玉皇頂、老君山,就有倆不叫「山」的,其中雞角尖(犄角尖),狀如雞頭而有角,海拔2222.5米,是伏牛山最高峰。

最著名的景區如寶天墁、老界嶺也均不以「山」命名。寶天墁位於內鄉縣夏館鎮政府北23公裏,屬內鄉、南召兩縣界山,海拔1574.4米。因山高陡峭,面積漫延遼闊,山林資源豐富,故名。1982年省劃內鄉縣寶天墁為自然保育區,區內森林面積53.4平方公裏,植被保護率達84%。林木有樺櫟、青杠、華山松、漆、桐、椴、桑等160余種,稀有樹種有秦嶺杉、香果樹、辛荑樹、大果青杄等20余種,動物有虎、豹、鹿、獐、羚羊、水獺、大鯢、紅腹錦雞等100多種,產中藥材金石斛、天麻、麝香、山茱萸、柴胡、桔梗等1055種及變種,為河南省少有的生物物種資源天然基因庫,對研究植被類別過渡、動植物引種馴化、生態系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老界嶺山脊狹窄陡峭,多呈鋸齒狀或錐狀,一般北坡陡,常有懸崖峭壁出現,坡度多在40°以上,有的超過80°;南坡稍緩些,坡度25—40°。這些中山區海拔高度為1500—2000米,部份在2000米以上。其主要高峰:玉皇尖、老君山、玉皇頂、龍池幔、石人山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部份在1200米以上。

據統計,內鄉縣有名字的山有163座,只有62座以「山」命名。這些名副其實的山卻不叫山,你知道當地人叫它們什麽名字嗎?對,大多而以垛、寨、墁、頂、尖、池、橛、印、場、樓、巖、崖(岈)命名,已經占到60%以上,這些名字,賦予了山的特殊內涵。下面盤點一下那些隱姓埋名的山。

紅石橛,位於內鄉縣夏館鎮政府北24公裏。主峰以東屬南召縣境,以西系寶天墁自然保育區。南北走向,海拔1756米,系伏牛山脊嶺上一座高峰。面積遼闊,遠無人煙。山間有一紅石直插陡壁之上,故名。

打泥池,位於內鄉縣板場鄉政府西北8.5公裏,三岔村委會境。南北走向,長2公裏,寬1.5公裏,面積3平方公裏,海拔1023米。山上松、櫟生長繁茂,野獸時常出沒。山頂低凹積水成池,野豬常在此打泥,故名。小徑由山頂穿越,可通往山下各村。

西天池,位於內鄉縣板場鄉政府西南8公裏,為內鄉、西峽兩縣界山。東西走向,長1公裏,寬1.2公裏,面積1.2平方公裏,海拔1025米。此山因位村西,且山頂地勢低窪,形似水池,故名。清時為防匪患,繞池修建石寨一座,周長1000米。現寨完好,寨內設村辦藥場。

化石尖,位於內鄉縣七裏坪鄉政府東北18公裏的寶天墁自然保育區,屬七裏坪鄉和夏館鎮界山。東西走向,長7公裏,寬4.5公裏,面積31.5平方公裏,海拔1641米。因頂峰系化石結構,且高於附近群山,故名。山勢北高南低,主峰陡峭,坡度較小,野草橫生,松樹成林,四時蔥綠,是虎、豹、鹿、獐、羚羊及各種鳥類常棲之地。特產金石斛、麝香、茯苓、天麻等名貴藥材。

白草尖,位於內鄉縣夏館鎮政府東北偏北24公裏,系內鄉與西峽兩縣界山。因頂尖似錐,遍生白草,故名。為縣境內伏牛山主脈脊嶺上第一高峰,山體呈三棱形,分三條山嶺向西北、西南、東南延伸。西北、東南走向。長6公裏,寬3.5公裏,面積21平方公裏,海拔1845米。山體巖石為燕山期花崗巖組成,距今1.40一1.95億年。山下部多長樺櫟、青杠、松、楸、椿等天然次生林,植被覆蓋率可達80%以上。產山茱萸、天麻、麝香等中草藥材百余種,山珍有猴頭、木耳、蘑菇,動物有豹、鹿、獐、羚羊、野豬、紅腹錦雞等。

牧虎頂,位於內鄉縣城東北49公裏的寶天墁自然保育區東部邊緣,以山峰為界,屬南召、內鄉兩縣界山。據傳,古時有一獵人在此山頂牧虎,故名。系伏牛山中名峰之一,東西走向,長8公裏,寬4.5公裏,面積36平方公裏,海拔1795.1米。山體巖山為燕山期花崗巖,距今1.40一1.95億年。山勢陡峭險峻,遠無人煙,交通不便,山上古木參天,常年翠綠未能砍伐。虎、豹、鹿、獐、羚羊、金雕、紅腹錦雞等珍禽野獸常棲於此。產金石斛、天麻、麝香、黃柏、血參、連翹、柴胡、桔梗,尤以金石斛、麝香稱著。

玉皇頂,位於內鄉縣板場鄉政府西南7.5公裏,為內鄉、西峽兩縣界山。東西走向,長2公裏,寬1.5公裏,面積3平方公裏,海拔901米。山勢陡峭險峻,喬灌混雜,藤蔓橫生,有蜿蜒小徑由北側可攀頂峰。據傳,清初在山頂始建玉皇廟一座,故名。山東、北兩面無人居住,是豹、鹿、野豬、羚羊等獸活動頻繁之地。

高峰印,別名高峰陰。位於內鄉縣板場鄉政府西稍偏南9.5公裏,為內鄉、兩峽兩縣界山。西北至東南走向,長2公裏,寬1.5公裏,面積3平方公裏,海拔1073.2米。高峰灌木茂密,綠蔭蔽日,取名高峰印,訛為今名。山上常棲豹、鹿、獐、羚羊、野豬等獸,產柴胡、桔梗、血參等。

望火樓,位於內鄉縣馬山口鎮政府北稍偏東6公裏,屬杜落莊、河口二個村委會所轄。南北走向,長4.5公裏,寬3公裏,面積13.5平方公裏,海拔71 7米。據傳,此山昔時古樹密集,野草叢生,有人曾在山頂建草樓,觀望森林,以防火災,故名。山勢自北向南逐漸降低。山坡、山溝多建村莊。

紅石巖,位於內鄉縣馬山口鎮東北17.5公裏。以主峰為界,北屬七裏坪鄉七潭村委會,南屬本鎮石廟村委會。該山南北走向,長2.5公裏,寬1.5公裏,面積3.75平方公裏,海拔1435米。因山體為紅色巖石覆蓋,故名。主峰與西部陡峭險峻;南北及東部山勢蔓延平緩山上松、櫟茂密,濃蔭遮天,山花爛漫,野鳥騰飛,景色誘人。

掃帚場,位於內鄉縣夏館鎮政府北21公裏。主峰以東屬南召縣境,以西系寶天墁自然保育區。南北走向,海拔1780米,為伏牛山脊嶺高峰之一。據傳,舊時此山毛竹甚密,居民在此伐竹制造掃帚,故名。

南大寨,位於內鄉縣七裏坪鄉政府西南4.5公裏,屬青山村委會所轄。東西走向,長3公裏,寬2公裏,面積6平方公裏,海拔672.7平方公裏。據傳,清末為防匪患在山頂修建周長600米的大石寨,故稱大寨山,後因山北建村,習稱南大寨。山下村莊較多,山上無有大樹,僅有少數野桃、山荊等次生林,產血參、元參,山楂中藥材。

唐王寨,位於內鄉縣縣城東北33公裏,七裏坪鄉、馬山口鎮交界處。清鹹豐初年修建山寨,名曰蕩威寨。後因唐王曾經在此屯兵,易名唐王寨。西北至東南走向,長6公裏,寬5.5公裏,面積33平方公裏,海拔1329米。山體巖石為燕山期花崗巖組成,距今1.40—1.95億年。山勢呈三棱形狀,主峰高峻,懸崖陡峭,以下漸緩延伸,為本縣名山之一。山上盛長漆、桐、樺、椴、楸、青杠、山榆、辛荑等樹,產天麻、金石斛、血參、山茱萸等上百種中草藥。周圍有跑馬嶺、飲馬坑、殺人場、人馬崗、禦花園、駐馬山、圍場等,均為唐王駐此軼事而名。現山頂建有草房數間,為七裏坪鄉中草藥材種植場。

土門崖,原名土木崖。位於夏館鎮政府東北偏北11公裏,屬大莊溝村委會轄。地處焦光垛(山)向東南延伸的山腰間,西南至東北走向,長1公裏,海拔892米。該崖兩側突起,中間狹窄,崖口如門,故名。古為夏館鎮通往小湍河及深山區的盤山必經之小道,1977年始修夏湍公路。路險難行,為事故多發地段。1949年1月21日土匪借此地形,突襲我地方武裝,犧牲10人,傷幾十人,造成了我縣歷史上有名的土門崖事件。

黑虎岈,位於夏館鎮政府東北7.5公裏,屬青杠樹村委會所轄。地處雲磨垛北山腰間,東西走向,長1公裏,海拔1110米。因岈處古建黑虎廟,故名。古為夏館鎮至嵩縣、南召縣翻山捷徑必經之深山要道,來往行人較多,設有飯店供人休息和食宿。自1977年夏湍公路通車後,行人稀少,飯店停業,人已遷走。岈周圍盡為千米以上高山林區,主要樹種有樺櫟、松、柏、椴、楸、青杠、油桐、柿、栗等,產獼猴桃,山葡萄及山茱萸、金石斛、杜仲、天麻、丹參等貴重藥材。

大樺嶺,別名大鐘嶺。位於余關鎮政府西2.5公裏。北起小梁溝,南到桑莊村,南北走向,長11.5公裏,寬1公裏,面積11.5平方公裏。屬獨樹、李溝、謝寨,大樺嶺等4個村委會所轄。古時因嶺上長有樺櫟樹,故名大樺嶺。相傳,清初在此建祖師廟一座,院內懸掛高1.3米,直徑1.1米的大鐵鐘一個,故而又習稱大鐘嶺。該嶺系黃棕土土質,東西兩條小河沿嶺南下。舊時嶺上無人居住,僅有一條通往縣城的小路,為縣境內最長的一座土嶺,每歲三月十八日嶺上廟會極盛。現廟雖被拆除,但廟會仍在繼續舉行。

五道嶺,位於趙店鄉政府西1公裏。北起西峽縣袁店村,南到縣城西,南北走向,長11公裏,寬7公裏,面積77平方公裏。屬杜溝、大峪、黃營、張樓房、蓮花、下別窪等六個村委會轄境。因五嶺相連,並排向南延伸,故名。該嶺脊較為平坦,土質各異,地瘠土薄,舊時草木稀疏,邊緣地帶盛產紅薯,年產糧不足100公斤,屬著名的貧困地區。解放後,溝內挖池蓄水,開灌溉渠道,改良土壤,產量已達500公斤。嶺上開墾層層梯田,發展為煙葉基地,大植油桐有效益,特產龍須草上百噸。居民收入可觀,基本上改變了貧困面貌。

掛劍垛,位於內鄉縣板場鄉政府東北7公裏,屬夏館鎮,板場鄉界山。南北走向,面積2平方公裏,海拔1044米。山體為火成巖間以石英石,山內蘊藏有水晶石,呈六棱柱體,有墨色、深茶、淡茶、純白等色。晚清以來,村人曾采掘制作墨色眼鏡,其它各色能制老花、近視鏡及光學儀器等。傳說,王莽大軍追趕劉秀,劉秀為了避其鋒芒,曾攀登山頂,掛劍於此,故名。

五峰垛,位於內鄉縣板場鄉政府東北11公裏。地處內鄉西北邊緣,系內鄉、西峽兩縣界山。南北走向,長約5公裏,寬3公裏,面積10平方公裏,海拔1215米。山勢陡峭,挺拔直立,唯山頂較為平坦。遍山盛長松、櫟、青杠等樹,林木茂密,景色壯觀。林中常棲豹、鹿、獐、羚羊、野豬、獾等獸。因主峰兩側各有兩峰,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