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渝」見絲路 技創輝煌 | 技能人才與產業發展「雙向奔赴」

2024-07-25科學

6月24日至26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在重慶舉行。36個國家(地區)參賽隊獲得各類獎項,充分展現了各國(地區)技能人才培養的先進水平。在現代化新重慶建設中,作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關鍵要素,高技能人才不僅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還成為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技能創新的引領者。他們透過傳幫帶,為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領域培養後續人才,促進經濟結構的最佳化和新興產業集群的形成。

2024「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開幕式

高技能人才的關鍵作用

「取樣口平時一定要關好,否則會影響器材執行參數……」在提取車間,國藥太極涪陵制藥廠高級經理、特級技師霍加勇耐心地給徒弟們講解生產中的註意事項。

2019年,霍加勇工作室成立,成員分別來自技術部、生產部和生產車間,都是公司的骨幹。近年來,霍加勇帶領團隊開展多項技術創新,陸續培養出170余名藥物制劑技能人才。

前不久,重慶市人社局公布了系列職業能力建設專案、人才隊伍建設案例以及「最美巴渝工匠」等名單。其中,太極集團【專精特新,技能融創——中醫藥特色高技能人才巴渝展翼】入選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十大典型案例。

重慶是國家重要的工業城市,制造業基礎較好,科教人才資源比較豐富,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將著重在「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幹」和「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這兩個關鍵點上做好文章。

自去年以來,重慶謀劃構建「416」科技創新布局和「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今年,市委六屆五次全會又提出,重慶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記者註意到,在重慶市印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就提到,到「十四五」時期末,人才結構與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和數碼經濟發展更加匹配,在支撐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等方面的作用發揮更加突顯。

充滿科技感的主展館

「工匠」變「智匠」

6月26日下午兩點,四川儀表工業學校已經放假,大多數學生已經離開校園,但在智能制造實訓基地裏,16歲的中職二年級學生袁順桂跪坐在實驗室地墊上,用手機操控著身前的機器人,忙得不亦樂乎。袁順桂的目標是參與智能機器人相關領域的技能大賽,如今他已經加入了學校的「競賽班」,更深入地學習智能機器人相關知識,為後續參賽做準備。

四川儀表工業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作為第46、47屆世界技能大賽工業4.0和工業控制兩個賽項的國家集訓基地,非常重視這兩個專案的人才培養工作。該負責人指著標有DLDS-S361C產品柔性化後處理系統字樣的教學器材介紹道,「學生在完成學習後,足以勝任現代化生產車間的操作員工作。」

與此同時,學校還格外重視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大賽,並且針對不同賽事,對學生進行了針對性培養。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技術能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主持人、學校競賽辦主任官倫表示,透過競賽,能不斷促進學生掌握最新知識,助力學生成長為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來自山東的企業中德棟梁是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電氣裝置專案的支持單位,該企業是中國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裝備和教育裝備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在四川儀表工業學校,標有中德棟梁標識的智能生產器材則被用於學生們的日常實訓教學。中德棟梁工作人員喬敏表示,「我們生產制造的這些器材1:1還原生產現場,實作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更直觀感受機器運作。」喬敏告訴記者,中德棟梁還與重慶院校共建實訓基地、研究中心,與高校共同培育產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深入推進產學融合、協同育人。

近年來,重慶創新提出培養「智能+技能」復合型新時代技能人才,並於2021年11月成功獲批建立全國首個「智能+技能」數碼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正在加快培養新時代所需的數碼工匠,促進更多「技工」變「技師」、「工匠」變「智匠」,致力為數碼重慶、數碼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四川儀表工業學校實訓基地,學生們正在學習汽車檢修技術 (四川儀表工業學校供圖)

人才與產業「雙向成就」

重慶正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50萬輛、保有量達到45萬輛。2024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計劃突破100萬輛,保有量預計達到65萬輛。記者在四川儀表工業學校采訪時獲悉,早在2016年,學校就開設了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四川儀表工業學校的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裏,有涉及整車和汽車電池等零部件的實訓工位三十余個。學生透過三年的學習,將掌握動力電池安裝與偵錯、驅動系統裝調與測試、電控系統綜合故障診斷等技能,從而獨立完成新能源汽車的檢修工作。除此以外,四川儀表工業學校還與長安汽車等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聯合打造「長安汽車班」,學生畢業後就可以在長安汽車從事汽車生產工作。

楊浩是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汽車技術(新能源)專案技術專家組成員、重慶市工貿高級技工學校汽車工程系負責人。在他看來,緊貼生產實際、對標需求最佳化設計是該技術作為比賽專案的一大特色,「我們是以解決新能源汽車實際生產中的技術問題為導向,註重與企業生產實際的匹配度,基於真實的工作任務、實際的生產流程、標準的生產器材來最佳化設定考核模組和比賽內容。」

技術的更新叠代,誕生了許多新的生產場景。比如,以「BIM」為代表的智能施工員取代「人+嘴+紙筆」的傳統施工員,操作員在電腦上編寫程式,最終促成機器人精準無誤地執行預設任務。而這,也對新時代的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對產業數碼化轉型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難題,重慶圍繞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等重點領域,積極貫通「6+5」現代產業體系和33條重點產業鏈,實施「智能+傳統技能」智變融合、「智能+特色優勢產業」技能提升兩條路徑,最佳化「智能+技能」復合型技能人才供給,實作人才與產業「雙向成就」。

看,年輕的巴渝工匠

陳權:讓列車「聽指揮」

25歲的陳權是重慶城市職業學院資訊與智能制造學院的教師,如今他又多了一個身份——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中的金牌選手。前不久,他剛獲得大賽「軌域訊號控制技術」專案冠軍,這也是陳權首次代表國家隊參加國際大賽。

軌域訊號系統是保障軌域交通列車安全行駛和高效營運的重要器材,通常被比喻為列車執行的「大腦」和「中樞神經」,是列車「聽從」指揮的秘密之所在。

畢業於蘭州交通大學軌域交通訊號與控制專業的陳權,是重慶城市職業學院大家公認的行家裏手。他靠雙手摸就能判斷道岔密貼情況,透過聽轉轍機的聲音就能判斷其摩擦力、道岔的轉換力是否達標。他曾帶隊參加「2022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城市軌域交通訊號維修技術賽項(重慶組別)」獲三等獎,2023年帶隊參加「2021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國軌域交通安全應急職業技能競賽城市軌域交通訊號工賽項(學生組)全國總決賽」獲二等獎。

陳權說,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離不開大批高素質技能人才。他一直鼓勵自己的學生學好技術,「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就是技能人才大顯身手、幹事創業的廣闊舞台。」

陳權全神貫註在參加比賽

黎思吟:「數智」高樓平地起

在電腦裏建立工地、打下地基,搭建高樓,再不停打磨結構與細節。19歲的黎思吟每天都在視覺化的數碼空間裏搭建一座座「數智」高樓。因為從小喜歡電腦,她進入重慶建築技師學院後與「數碼建造」有了不解之緣。

黎思吟說,大數據下形成的視覺化模型,不僅能預判建造中的困難,還能提供解決方案。當混凝土被抽象成數碼程式碼,建築模型成為現實和想象的共鳴場,數碼建造在傳統建築行業的叠代更新讓黎思吟興奮不已。

在校期間,黎思吟榮獲不少獎勵,比如重慶市第十三屆中等職業技能大賽CAD賽項三等獎、全國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數碼建造」專案優勝獎、數碼建造專案世賽集中考核第二名等。

前不久,黎思吟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數碼建造專案中獲得銀牌,也有了更多感悟,「這是一門融合學科技術,想在數碼建造領域取得成功,不僅需要繼續深化專業知識,還要緊跟行業發展,進一步提升技能水平,才能真正成為‘數碼工匠’。」

黎思吟正在比賽中

文|今日重慶記者 談書 高維微 實習生 馬厚雪 殷多

圖|今日重慶記者 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