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她被稱為中國的居禮夫人,錢三強背後的女人,因國籍錯失諾貝爾獎

2024-03-09科學

她是中國首位核物理學博士,被稱為中國的「居禮夫人」,美國稱她為比核彈更厲害的女人,對她很是忌憚。她就是何澤慧先生,她是中國被譽為「原子彈之父」錢三強的夫人,或許大家對她的名字比較陌生,但她是值得我們敬佩與銘記的人。

我們驚嘆於她所取得的科學成就時,更驚嘆於她背後的豪門家族,她是真正的貴族,低調而不奢華,一生淡泊名利,勤儉節約,為中國核物理科學事業奉獻一生。

1978年,何澤慧一身儉樸,去菜市場買菜,想吃新鮮的冬筍,在攤位上挑來挑去,可是攤主很不耐煩地說:「老太太,摸什麽摸,看清楚再買!買不起別摸!」

她聽後笑而不語,繼續挑著冬筍付錢走人,作為當時中國頂級科學家卻如此低調!這與她的家族是分不開的。

何澤慧於1914年出生在蘇州的書香門第家庭,祖籍山西靈石,她的父親何澄早年留學日本,追隨孫中山鬧革命,是最早的同盟會會員,後來成為文物鑒賞家與收藏家,曾富甲一方。

說起何家,有關歷史記載,清朝近300年以來,靈石共出過23名進士,其中就有15名出自何家,貢生、生員近200人,是名副其實的書香世家,以至於在當時有種說法「無何不開科」!

到了近代,何家與王家強強聯合,那就更厲害了!何澤慧的外祖父王頌蔚是清朝進士、蔡元培的恩師、蘇州三大才子之一。外祖母王謝長達是晚清女權主義者、教育家、婦女活動家。母親王季山是物理學轉譯家。她的兄弟姐妹個個都是國之棟梁,各個領域的專家。

在家學淵源的熏陶之下,何澤慧自幼聰慧,接受良好的教育。6歲時進入外祖母謝長達創辦的振華女校學習,直至高中畢業。

1932年,她從3000多名考生當中脫穎而出,以女狀元的身份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然而由於性別歧視差點被拒之門外,何澤慧與系主任葉企孫據理力爭。葉企孫告訴何澤慧,女生學習物理很難學好,希望她轉系,但不服輸的她卻說:「我一定能學好,請您相信我!」

葉企孫被何澤慧的真誠與堅韌所感動,同意錄取她。

進入清華校園後,何澤慧努力學習,不敢懈怠,堅持下去。到畢業的時候,50多名同學只剩下10名同學,包括她在內的3名女同學與7名男同學,而她卻以第一名的學業成績畢業,第二名則是她未來的丈夫錢三強。

錢三強同樣出身書香世家,他的父親是國學大師錢玄同。同樣的家庭背景、同樣的學識、同樣的理想信仰的兩個人,早已在大學期間互生情愫。

可是造化弄人,讓他們在感情的道路上略顯曲折。他們為了各自的理想,何澤慧選擇去德國留學,而錢三強去了法國留學。

1936年,何澤慧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公費留學德國,她有著清晰的目標,就是學習彈道學,打跑日本侵略者。

然而在求學的道路上,作為女性的何澤慧並不是那麽一帆風順的,在當時有很多限制甚至歧視。

初到德國就遇到麻煩,因為學習彈道學,涉及到國家軍事機密,不招收外國留學生,特別是女生。這讓何澤慧有點犯難了,但她沒有氣餒找到柏林工業大學技術物理系主任,對他說:「我聽說您曾經在南京軍工署工作過,幫助中國打過鬼子,我學習彈道學,目的也是打鬼子,同樣的目的為什麽不收我?」

何澤慧再次據理力爭,一語中的,說到系主任的心坎裏,系主任同意錄取她。

在國外留學期間,她僅用了4年時間就拿到了柏林工業大學的博士學位,正當她滿懷期待學成歸國,卻被告知因戰亂不能回國。那麽她只能先找個工作養活自己。

在德國的導師眼中,何澤慧將來必定是位優秀的科學家,所以她找工作是不用愁的,她進入西門子實驗室研究新型材料,3年後又轉到海德堡威廉皇家核物理研究所工作,正式開啟她的核物理研究。

何澤慧在德國研究彈道學時,她的大學同學錢三強則考到法國巴黎大學居禮實驗室,跟隨居禮夫人學習鐳學。在一次同學聚會上,她與錢三強又聯系上了。

兩人透過書信傳遞著對彼此家鄉父母的思念,及分享著彼此在國外所見所聞與在科學上取得的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年輕人的心逐漸靠攏。

由於戰時限制,兩人的書信交流僅限25個字,錢三強大膽表白: 「經過長期通訊, 我向你提出結婚的請求, 如能同意, 請回信, 我將等你一同回國!」

何澤慧看到來信後,也幹脆利落回函表達自己的想法: 「感謝你的愛情, 我將對你永遠忠誠, 等我們見面後一同回國 。」

1946年春天,何澤慧來到法國與錢三強相會,在居禮夫人的見證下,兩人在法國舉行儉樸的婚禮,形成科學伉儷。

婚後可謂是強強聯合,迎來了他們科學事業上突飛猛進的發展。夫妻倆一同進入法蘭西學院核化學物理室及居禮夫人實驗室從事科學研究。

夫妻倆互相鼓勵、取長補短、不懈努力探求科學真知,勇攀科學高峰。何澤慧首次發現了正負電子的彈性碰撞現象,被英國著名科學雜誌【自然】稱為科學史上的「珍聞」,受到全球科學界的好評,成為享譽全球的科學家。

在法國居禮實驗室,何澤慧與錢三強合作發現鈾核分裂的新方式:三分裂與四分裂現象。何澤慧首先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徑跡,這個發現是二戰後物理學上很有意義的一項成就,在國際科學界引起很大反響。法國科學院把亨利·德巴維獎頒給他們,西方各國報刊稱他倆為「 中國的居禮夫婦」

這個科學發現本可以獲得「諾貝爾獎」,但由於祖國弱小遭到各國歧視,而與之失之交臂。

這讓他們意識到: 只有自己的祖國強大了,才不會被人家看不起! 想當初出國留學,就是為了學成歸來報效祖國。

1948年夏天,何澤慧與錢三強夫婦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歷盡艱辛,帶著不滿6個月的女兒回到祖國。

踏上祖國的土地後,感覺一切是那麽陌生而又熟悉,一窮二白,條件簡陋,一切得從頭開始。

沒有實驗器材,就自己制作,何澤慧騎著單車去五金店市場掏一些廢舊的器材及零件,買回來自己組裝。根據腦海中的記憶,畫圖紙買零件組裝。「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他們的努力下,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逐漸建立。

他們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在那艱苦的歲月當中,何澤慧帶領小組制作出了靈敏度高與英國相媲美的核乳膠,為原子彈研究奠定了基礎。

1955年, 何澤慧積極領導開展中子物理與裂變物理的實驗準備工作。1958年, 她擔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 為開拓中國中子物理與裂變物理實驗領域作出重要貢獻, 使中國快中子實驗工作很快達到當時的國際水平。

雖然她沒有正式參與「兩彈一星」研制工作,但她所研究的理論為核彈研制奠定基礎,氫彈研發時, 一個重要的數據便是何澤慧帶人在實驗室完成了驗證, 為1967年氫彈爆炸成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氫彈試爆少走了一些彎路。

盡管她是當時中國的科學巨匠,也難逃歷史的惡運,在那個特殊年代,何澤慧被下放到地方掃廁所,但她堅強樂觀面對,能屈能伸,保持赤子之心,心系國家,與丈夫錢三強相互扶持,相互鼓勵,熬過了那段艱苦歲月。

1973年,何澤慧被重新啟用,她將目光投向天體高能物理研究,擔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即使耄耋之年,她仍然堅持從事科學研究,將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的科學事業,為中國核物理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011年6月20日,何澤慧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當旁人來到何老生前所住房子時,讓旁人不忍說出:「這房子實在太破了!」屋內的裝修還停留在上世紀50年代,泛黃的墻壁、掉皮的沙發、木質的窗戶框等等,都給人一種寒酸的感覺。

何老如此之清貧,丈夫去世後,上面要求給她調房,她不舍離去,因為這裏有與丈夫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是她永遠的家!堅持蝸居在五十平方米的破房子裏。

她克勤克儉,淡泊名利,為祖國的科學事業奉獻一生。

她的家族給她帶來與生俱來的高貴品質,低調而不奢華,儉樸,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

何澤慧先生的一生充滿了奉獻和奮鬥,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位科學家的使命和責任。她的品格和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後人,成為我們學習和追求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