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人能「死而復生」嗎?「人體冷凍」鼻祖阿爾科聯合CEO:這是基於科學的科幻

2024-01-30科學

作為一種可能實作「復活」的技術,「人體冷凍」 (Cryonics)技術愈發受到關註。在全球範圍內,能獨立進行「人體冷凍技術」的機構也屈指可數。截至2022年3月,全球能獨立進行「人體冷凍」技術的機構只有4家,美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以下簡稱阿爾科)則是其中最早成立的。

阿爾科聯合行政總裁占士·阿羅伍德

據介紹,阿爾科成立於1972年,是美國非常有影響的人體冷凍機構。2015年,重慶女作家杜虹在阿爾科冷凍大腦引發轟動。阿爾科公司數據顯示,有222名「病人」已經在他們公司冷凍了自己的身體,另有1425人申請成為了該機構的會員。不過到目前為止,沒有人成功「復活」。

那麽,「人體冷凍」技術究竟如何?「復活術」何時能成真?帶著一系列問題,紅星新聞專訪了阿爾科聯合行政總裁(CEO)占士·阿羅伍德。

——①——

人體冷凍技術按下 死亡暫停鍵

阿爾科在官網對死亡的定義作出了解釋。他們認為,死亡的定義是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發展而變化的。「死亡是一個過程性的事件,並不是一瞬間的事。而人體冷凍技術就是目前為止‘按下死亡行程暫停鍵’的最好方式。」根據阿爾科官網介紹,人體冷凍技術旨在透過使用極低溫來保存人類遺體,待未來醫療科技達到一定水平時,再讓人體恢復健康。按照阿爾科名譽主席兼大使馬科斯·摩爾的話說,當現代醫學放棄時,人體冷凍技術將「迎面而上」。

保存「病人」身體的不銹鋼罐

按照理想流程,當註冊會員在性命垂危之際,阿爾科的工作人員就該在附近待命。一旦其心臟停止跳動,被宣告死亡後,工作人員就將立即對其遺體采取冷凍措施。阿爾科解釋,此時人體處於死亡早期,細胞和器官仍有可能存活。在法律宣布「病人」死亡兩小時內,將「病人」的身體放入冰水中冷卻以抑制新陳代謝,並使用器官保存藥物替換「病人」體內的血液。隨後,冷卻後的「病人」身體將被轉送至阿爾科的手術室。為防止凍結,工作人員會向「病人」血管中註滿防凍劑,使「病人」準備好冷凍保存。在接下來的5-7天內,「病人」的遺體將被深度冷卻,遺體最終控制在零下196攝氏度,在極低溫度下「病人」將被玻璃化。理論上說,此時死亡行程已被有效停止。此後,「病人」身體將會被放入一個充滿液氮的不銹鋼高罐中進行長期保存。

「這(將人體置入液氮中)是一個可控的過程。」占士解釋稱,阿爾科創始人之一的弗雷德·查曼貝爾蘭恩是一名火箭科學家,曾效力於美國太空總署。受此影響,阿爾科儲藏「病人」的罐子看起來也像個火箭。不過想要做到控制溫度,光靠火箭科學家的物理知識還遠遠不夠,還需要以非常精確的標準設計這些「罐子」。「我們團隊有工程師、科學家等共同研發新的設計技術,旨在實作每月都有進展。」占士還說,團隊現在還在進行一些不便公開的研究專案,目的就是為了在科學技術上實作突破。占士補充稱,除了專註於科學技術研發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該團隊還配備了專業的急救和醫療人員,能迅速為「病人」完成手術。

——②——

其他生物也可能被凍數萬年後復蘇

理論上說,人體胚胎可以在極低溫度下保存多年。據【科技日報】2020年報道,一顆被冷凍了27年的胚胎被人「領養」後發育成正常的新生兒,這意味著只要胚胎在液氮中保存得當,理論上可以無限期具有活性。而成年人在心臟、大腦以及其他器官都停止運作後,在一定溫度下冷凍1小時後,仍有機會幸存。

2014年7月,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員彼得·瑞伊在接受采訪時稱:「當人體身體溫度下降到10攝氏度時,大腦、心臟都會停止跳動,血液同樣也不再流動。但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假死’讓你起死回生。」報道稱,當時彼得和馬里蘭大學的研究員山緲·蒂舍曼合作進行的一項在動物身上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其先是排幹了動物體中的血液,並將動物身體溫度降低二十余度。等到修復身體損傷後,再將血液重新註入進動物身體中,讓其身體慢慢恢復正常體溫,而到了三十攝氏度時,動物身體中的心臟再次發生了跳動。而參與實驗的動物在醒來後也幾乎沒有出現不良反應。「它們開始有些昏沈,但第二天就慢慢恢復了。」山緲說。

阿爾科公司實驗室的模型冰水浴盆

在占士看來,盡管「人體冷凍」技術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中才會有的情節。「但我覺得那其實是基於科學的科幻小說。」占士帶領記者參觀了其實驗室,並向我們介紹了其實驗室所需器材的模型,如冰水浴盆等,「這是一個大型科學實驗室,我們並不是在創造一些原本就不存在的東西,而是在已存在的科學基礎上加以改造,並將新技術用於某種用途。」占士補充稱,除了透過化學物質讓人體在極度低溫度下冷凍等待「復活」,其他生物也有可能在被凍數萬年後重新復蘇。

據2023年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上的論文表明,研究人員復蘇了數條深埋在西伯利亞凍土層中、處於「隱生」(cryptobiosis)狀態下的年齡約為4.6萬歲的線蟲。而所謂的「隱生」狀態便是指生命體在極端天氣情況下的極端降低代謝的狀態。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也在文中提到,借鑒動物天然的耐寒機理,效法自然,發展仿生型低溫保存技術,將成為今後突破人體低溫保存技術瓶頸的最有前景的方向之一。

——③——

30年後「復活術」也許能成真?

2015年,重慶女作家杜虹在阿爾科冷凍大腦引發轟動。在介紹已經存放在阿爾科的「病人」時,占士透露,除了杜虹,還有相當一部份人是傑出的科學家。「我們有一台CAT(電腦軸向斷層掃描)機器,可以對(「病人」的)大腦進行掃描。占士介紹稱,當一個人被宣告死亡時,其大腦細胞可能還活著。2018年德國研究發現,心臟停跳後5分鐘,大腦細胞仍在工作。「而保存人體的目標,就是讓機體幾乎甚至完全停止代謝活動,從生物學角度上‘按下暫停鍵’。」占士補充稱,相較於腎臟,大腦的組成結構要復雜、精細、脆弱得多,為此在大腦凍結過程中,工作人員一定要盡全力避免結冰以防止腦細胞被破壞。

美國人體冷凍研究所的實驗器材

盡管迄今為止沒有大腦被復活,但占士認為理論上來說大腦復活的可能性並不是不存在,「就像我們討論的其他可移植器官一樣,大腦也是一個器官。」

「讓大腦復活的前提是,有一個合適的容器來裝載。我們所做的就是盡可能保存好大腦。」占士認為,(若想要復活或移植大腦)最重要的就是把大腦放在合適的容器裏,然後將其連線至血管以保持血液流動。占士表示,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們什麽時候能讓「復活術」尤其是「復活大腦」成真,但我想說的是我們應該像「吞大象」一樣,一步步來。「先從簡單的小器官開始研究,然後再慢慢研究心臟或肺,最後再到大腦。」占士還表示,阿爾科將盡力保存好「病人」的大腦、身體,接下來會發生什麽將取決於其他公司或非營利性機構。「我不知道‘復活術’具體什麽時候會成真,可能是50年、100年,也有可能是30年。」他說。

作為一家非營利性機構,阿爾科不能上市,也無法出售股票。「但這50余年來,我們收集到了很多有價值的數據和資訊,這是其他公司所無法比擬的。」占士稱,在此數據基礎上,若再輔以人工智能(AI)的快速演算法,便可以迅速計算出在不損傷人體細胞的情況下,冷凍人體的精確溫度。「一旦我們做到,我們就能保護(冷凍人體的)腎臟等器官,我們就有可能改變現代醫學。而這也將為未來器官移植提供精確匹配,讓接受移植者不再必須服用排異藥物。」他解釋道。

——④——

對「復活術」的 質疑從未停止

盡管在占士和一些選擇冷凍身體的「病人」們看來,「人體冷凍技術」是科學的,「復活術」在未來也有可能成為現實,但這項技術仍招致了不少科學界人士的質疑乃至嘲笑。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CL)神經科學教授基利夫·科恩2016年的時候,就認為所謂的「人體冷凍技術」只是一種行銷手段,「保存整個身體的想法是非常荒謬的,保存大腦的想法也很荒謬,只不過荒謬程度略輕於保存身體的荒謬程度。」西班牙塞維利亞大學冷凍生物學實驗室的專家拉蒙·裏思科則坦言,倘若科學家從事「人體冷凍學」研究,他們的職業生涯可能會受到損害,甚至會被相關科學協會排擠,「科學家們對‘人體冷凍’的討論存在偏見。」

占士對此回應稱,當你正在進行某些新興技術研究時,所謂的主流科學家們可能會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你正在做的事。「實際上阿爾科也並不算新興機構,我們已經有了51年的歷史。但我們剛起步時,當時的科學和醫學技術並沒有讓人們很好地理解我們在做什麽。」占士認為,阿爾科正在努力變得更加主流。「就像數百年前的人們無法想象現在我們能人手一部手機一樣,我相信在科學發展的情況下,‘人體冷凍技術’將從科幻小說變成新興技術,再逐漸成為主流。」

紅星新聞記者 黎謹睿 紅星新聞特約記者 王昭夏 鄭文慧

編輯 郭莊 責任編輯 魏孔明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