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晚年的愛因斯坦,發現了宇宙中的「最大能量」?到現在還沒有命名

2024-10-01科學
盡管相較於以往,經歷過了一段有過山有無過水的人生後,愛因斯坦最終還是保持著年輕的身姿,在工作和學術上保持著一份不斷求新的精神。
直到老年,他仍然保持著對學術的追求,這不,他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了一個他自己認為宇宙之中「最重要的物質」。
然而愛因斯坦的這項發明卻是極其虛幻的,因為他是真的根本沒能發現這個物質。
那他為何會認為這個物質又是什麽呢?
同時,當時的科學界又是如何看待他的這個觀點的呢?
愛因斯坦自己口中所說的這種物質並非科學上有著確切的實證,而是他憑空假想出來的一種元素。
這種元素,人們稱之為「膨脹元素」。
「膨脹元素」之所以能被愛因斯坦在後年中認為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物質,是源於「膨脹元素」的存在對於宇宙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宇宙快速膨脹過程中,盡管許多元素都能夠承受住這種速度,不會被破壞,然而終究還是有一些原子被膨脹的面積撕扯開,這便是「膨脹元素」。
因為它的外殼比這些空氣一般的原子更為薄弱,因而在宇宙膨脹過程中,就將它的外殼撕扯破了。
若單純就是這樣一種物質來說的話,自然也沒有什麽好和重要的了,不過愛因斯坦說這種物質是宇宙中最重要的,是因為它對於宇宙大爆炸的膨脹至關重要。
在愛因斯坦所領導的一群物理學家進行「廣義相對論」的計算後,認為只要宇宙中有這種元素,那麽宇宙就會不斷地膨脹,從而出現了大爆炸的情況,這也成為愛因斯坦「大爆炸理論」的缺陷所在。
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探討宇宙的能力也愈發強大,從而人們也不再僅僅只是喊出「會膨脹」這一種說辭,而是更為深入地進行探討。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也發現愛因斯坦所說的這種元素,其實也並不是唯一可以支撐「大爆炸」的元素,而是只要符合在「膨脹過程」中能夠被破壞的原子,那麽它都擁有這個「能力」,這也就是說並非唯有「膨脹元素」具備排他性。
關於「膨脹元素」究竟是什麽,它是如何在宇宙的形成過程中產生的,都是許多物理學家一直所關註的點。
不同的學會、不同的科學家都對這項提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甚至是「膨脹元素」應當擁有的性質都不一致。
這就為「膨脹元素」究竟是什麽一直籠罩著一層迷霧。
然而「膨脹元素」還真的讓愛因斯坦得到了一定的榮譽,這就要從愛因斯坦領導眾人進行的一次研究說起。
而他也是在這項研究中,才提出了這個「膨脹元素」的說辭。
那麽愛因斯坦的「膨脹元素」是怎麽來的呢?
在1920年的時候,愛因斯坦領導物理學家一行人,對宇宙中的物質、電離程度等進行嚴謹的測算與分析。
這就是以【宇宙的標準】為題目,擬定的一套規範標準,用於計量宇宙之中的物質的電離程度。
在1932年,人們就將這套標準規範細則定下,人們也開始對宇宙的膨脹過程進行具體分析,從而發現膨脹過程中,能夠完好的保留下來的原子的數量只有25%。
而這些所謂的完好保留下來的原子,其外殼都是比較堅硬的,盡管從外觀上來看,這些相對完好的原子,其外層也會有所運動,但終究畢竟是比較堅硬的,能夠承受住高速的運動。
同時物理學家一行人,還對這些堅硬的原子進行了細致的測量,從中找出它們的熔點。
從而在此基礎上,發現處在它們之上的原子都會被膨脹的速度撕扯破,同時,這些被撕扯破的原子,就是愛因斯坦口中所說的「膨脹元素」。
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愛因斯坦才會認為這種「膨脹元素」是宇宙之中最重要的物質,這種認知也源於他建立的「大爆炸理論」上。
在這個理論上,愛因斯坦把「膨脹元素」當做是宇宙膨脹的動力,可以說是對宇宙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1927年,愛因斯坦給自己的這項研究下了定論,認為太陽系之外的一切都在膨脹,同時也給自己的研究定下了一個「可以推翻」條件。
20年後,愛因斯坦就主動放棄了自己的這個提議。
雖然「膨脹元素」是在宇宙大爆炸的實驗過程中,物理學家所根據「廣義相對論」模型計算得出的一個次要的發現,但是卻被愛因斯坦所看重,甚至將它與自己的大爆炸理論進行連線。
愛因斯坦所提出的大爆炸理論不久後,李谷田就對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觀點進行了嚴謹的物理學計算。
李谷田認為,愛因斯坦所說的「大爆炸理論」是不合適的,因為這種爆炸如果真的出現,那麽就需要出現類似於膨脹元素這樣的元素,將它們撕扯開,但是所有的元素都有被撕碎的可能,因此它並不獨特,也就沒有所謂的「膨脹元素」這種說法,同樣的能夠承受住的元素還有98%。
因此其它的元素依然有被撕碎的可能性,也能夠滿足「發生大爆炸」的要求,既然如此那麽它同樣也就具備「膨脹」的能力,這樣的話它們也就不是異類,也就沒有所謂的「膨脹元素」,所以愛因斯坦的「膨脹元素」就此消失。
但是「膨脹元素」還真的讓愛因斯坦得到了一定的榮譽,就是愛因斯坦還活著時,物理學家對一個新發現命名時,將其形式命名為「膨脹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