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長江禁漁成效顯著!江豚達1249頭,魚多到水發黑,居民:60年一遇

2024-08-15科學

導語

在中國,長江河流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既為經濟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然而這些都以生態環境為代價。

為了還生態一個原本應有的樣子,2021年我長江沿岸實施了禁漁政策。

如今該政策已經實施兩年時間,再加上中國內部一系列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的推行,使得自然環境開始逐漸恢復,我長江沿岸的生物多樣性又開始逐漸豐富。

近期,有熱心環評人士在長江邊觀察到,長江裏的魚多到水面都開始發黑了,並且還發現了許多江豚浮出水面的跡象,甚至還有看到有人在拍小江豚的影片。

令熱心人士感到不可思議的還有,經過統計研究後發現,長江江豚的數量竟然已經達到了1249頭。

禁漁3年,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

隨著禁漁令的實施,我長江沿岸的生態環境也讓人們大吃一驚,一些原本在中國環境汙染日益嚴重時已經滅絕或者滅絕邊緣的水生生物,如今欣欣向榮的進入了長江,讓人覺得一個奇跡就在眼前。

比如產自於長江上遊的「中華鱘」,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魚類,距今已經出現了兩億年,但是由於長江流域開發的過度發展,使得比中華鱘體型更大的動物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中華鱘甚至比獵食它們大型動物的能力還強,原本有5300余種魚類在這個流域中棲息,卻因為人類而讓其中4600種消失殆盡。

中華鱘作為掠食者,竟然沒能食物鏈上的其他魚類保留下來。

如今有禁漁令保護著它們,它們是否會發展得更好呢?

透過3年的禁漁措施,對水生物進行監測,我們獲得了一組數據:長江流域監測到的魚類種類竟然從168種增加到了193種。

而在江蘇省人民政府2021年的一份報告顯示,隨著禁漁令推行,長江江豚的族群數量從1012頭增長到1249頭,族群穩定數從257頭增加至398頭。

更重要的是,每年的平均增長率達到了4.3%!

這不是奇跡是什麽!

當年本就已經不多的江豚,現在越來越多,不僅讓人們感受到生態環境好轉,還有一種無拘束的喜悅感。

長江流域資源豐富。

我長江流域並不只有眾多水生生物,還有許多豐富自然資源。

其中包括豐富的水能和地熱能。

根據專家研究,我長江流域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竟達到了3億千瓦,相當於中國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上!

如果將這些水能全部開采出來進行利用,那麽每年的發電量就可以占到中國發電總量的百分之40!

足夠我們用很久很久。

而且中國可再生能源使用排名前五中,有四個地區就在我長江流域,其中包括我最先提到過的雲南,占比11%。

此外還有四川,占比5%;重慶,占比6%;安徽,占比3%。

更讓人喜出望外的是,中國太陽能資源潛力也是巨大的!

據研究顯示,我太陽能資源總潛力高達15000億噸標準煤,相當於4.6萬億千瓦時電量,相當於6600個三峽電站!

其中很多還在長江流域!

另外,隨著藏南氣候變暖,加之格拉丹冬冰川消融後,西藏雅魯藏布江中下遊地區逐漸出現大量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地,而這裏正是中國重要農業區之一。

水果、蔬菜等作物都適合在這裏生長。

根據業內調查結果顯示,20330年左右,這裏農業總產值增速將達到8%,這對於中國農民來說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件事。

奇跡背後是生態保護成果。

長江的保護工作已經進行了很久很久,包括平台流域和沿岸的生產企業都積極響應了國家號召,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將生產環境也送給了自然。

為了進一步加大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中國許多地方都實施了獵捕禁令,使得各類野生動物族群數量都在穩定增長。

例如中國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野生大熊貓數量也在不斷上升,由於它們憨態可掻的大量影響,讓許多人都知道了它們。

還有瀕危的大鯢也幸得管控措施,數量逐漸恢復。

在森林生態環境上,中國也進行了廣泛行動,自1998年起實施了天然林保護措施,全國範圍內有34萬平方公裏天然林得到了保護,其中包含7.7萬平方公裏原始森林。

雖然這些數碼前期看起來非常少,但是要知道,中國原始森林最早的時候總共才63萬平方公裏!

這占比非常可觀!

如今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森林覆蓋率從1978年的12%提升至了2020年的22%!

規劃到2035年時,森林覆蓋率將能達到26%!

結語

奇跡發生在長江邊令人振奮又激動又期待,如果經過長期觀察發現生態確實恢復了,那將為中國開啟一個新紀元,也將為全世界開啟一扇新的窗戶。

在長江流域的生態恢復過程中,自然環境的復蘇,也感受到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希望。禁漁政策的實施,正是這一變革的契機,它不僅為水生生物提供了一個喘息的機會,也讓人們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這兩年的時間裏,隨著長江生態系的逐步恢復,各類水生生物的族群數量不斷上升,生態鏈的完整性得到了有效保障。這一切都表明,只要我們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生態環境是可以恢復的,生物多樣性也能夠重新煥發生機。

長江流域的豐富自然資源不僅是生態恢復的基礎,也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水能和太陽能的巨大潛力,為中國的能源結構轉型提供了可行的路徑。透過合理開發和利用這些清潔能源,我們不僅可以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還能進一步降低碳排放,推動經濟的綠色轉型。這種轉型不僅是對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更是對未來世代的責任與承諾。

與此同時,長江流域的農業發展也將迎來新的機遇。隨著氣候變遷帶來的農田適宜性提升,未來農業產值的增長將為地方經濟註入新的活力。這一變化不僅有助於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也為國家的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在這一過程中,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局面將成為可能。

然而,奇跡的背後離不開持續的努力與堅持。生態保護不僅僅是一項政策,更是一種社會共識和責任。各級政府、企業及公眾的共同參與,才能確保長江流域的生態恢復工作持續推進。我們需要加強對生態環境的監測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並采取相應措施。同時,公眾的環保意識也需不斷提升,透過教育和宣傳,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生態保護中來,共同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