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它比白條魚還小,卻搞出大事情,成了入侵魚種,在多地水庫安家

2024-07-21科學

不知道喜歡在水庫垂釣的釣友們,有沒有發現一種比「白條魚」體型還要小的魚,外形酷似白條,但仔細一看卻有些差異,看起來有點像個體很小的「白鰱」。 這種魚在一些水庫數量極多,垂釣的時候,一次能釣一連串。

大家看看這種魚,如果不說的話,大部份網友會將它們認作是白條魚, 但實際上它們並不是白條,而是另外一個魚種——池沼公魚,也稱小公魚。

這種小魚看起來其貌不揚,個體也不大,它們能搞出什麽大事情? 不少點進來看的網友,可能以為小編要搞「標題黨」,其實不然,這種小魚看似很小,卻真的搞出了大事情。

在遙遠的博斯騰湖,池沼公魚曾經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物種大戰」。

博斯騰湖,東西長55公裏,南北寬25公裏,水域面積1646平方公裏,在這裏曾經生長著一種十分少見的魚類——新疆大頭魚,它們的體長大概在80—94厘米,體重12—14千克,體重最大的可達50—60千克。

但就是這種十分珍稀的魚類,在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突然絕跡。

經過溯源,魚類專家們發現罪魁禍首為一種名為「五道黑」的河鱸,當地在引進魚苗的過程中,不慎混入了一批河鱸,它們身上長著不少硬刺,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大頭魚對其也無可奈何。河鱸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喜歡吞食魚苗,大頭魚繁殖的速度趕不上被吃掉的速度。

很快,大頭魚就絕跡了,河鱸反而泛濫成災。

這個時候,池沼公魚又「粉墨登場」了! 在上世紀90年代,由於主要經濟魚種大頭魚基本絕跡,為了保持湖泊良好的效益,人們又把池沼公魚引到博斯騰湖。

沒想到,這種外表上看著比白條魚還小的「小小魚」,竟然又成了河鱸的殺手!池沼公魚的獨門絕技是善於采用 蟻群戰術 ,透過大量繁殖的方式,不斷繁育後代。

池沼公魚雖然不能吃掉河鱸,但它們可以大量吞食河鱸的魚卵,河鱸產下的卵還沒來得及孵化,就已經被吞噬殆盡。

剖開一條小公魚的肚子看看,就知道這種小魚堪稱「繁殖機器」。一條小小的公魚,一次產卵量可達上萬枚。看看它們小小的肚皮裏面,除了魚卵之外幾乎看不到別的東西。

透過瘋狂產卵,大量繁殖,然後采用「蟻群」戰術快速吞食河鱸的魚卵,不到10年時間,在博斯騰湖泛濫的河鱸,已經被吃到「瀕危」。

池沼公魚搖身一變,成了博斯騰湖的主要經濟魚類。

小小的公魚,上演了一場絕殺,成功逼退了河鱸。不過,它們好像並不能挽救新疆大頭魚的命運, 因為它們吞食魚卵並沒有選擇性,只要是魚類產的卵,它們都吃。

所以,池沼公魚表面上看起來弱小,實際上卻很能搞事情,可以輕松把其他魚種秒殺。

池沼公魚是一種冷水魚,原產於北太平洋兩岸和北冰洋沿岸。在國內, 它們的原產地應該局限於東北的黑龍江中下遊,烏蘇裏江、圖們江下遊有自然分布

但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池沼公魚便被人為引流至北方地區的許多水庫、湖泊中,如今,在很多地方,它們已經安家落戶。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除了東北的黑龍江等區域之外, 池沼公魚都算是一個「入侵魚種」 ,雖然在博斯騰湖它們曾上演絕殺河鱸的好戲,但對其他魚種來說,池沼公魚同樣存在很大的威脅。

比如,在鄭州的尖崗水庫,池沼公魚也已經安家落戶,之前這個水庫常見的翹嘴魚,數量已經很少。每年冬季12月份至來年2月份,尖崗水庫有大量池沼公魚在繁殖,這種魚在前些年數量不多,但近年來已經在多地水庫當中被發現。

每到冬季,北方的垂釣愛好者喜歡冰釣,尤其是垂釣池沼公魚,有時候小半天能釣獲上千條,可見這種魚的數量之多。

喜歡像清道夫似的吞食其它魚類的魚卵, 池沼公魚似乎就是一群「披著羊皮的狼」! 雖然它們的味道一絕,在不少地方一度成了出口的創匯魚類。在國際市場上,公魚是非常吃香的。比如在南韓,公魚被視為兒童和老年人的高端營養品,每年的需求量都在2000噸以上,市場供不應求。

但在很多地方,池沼公魚本質上還是屬於入侵物種,帶來的生態危害可能要遠遠大於經濟收入。在河南、江蘇、雲南等地,池沼公魚已經被列為「入侵魚類」。比較慘痛的教訓是雲南的滇池,池沼公魚在這裏也已經安家落戶,這個入侵物種導致滇池本土魚數量減少,引起生態失衡, 是導致滇池藍藻頻發的誘因之一 ,如今這個問題仍舊困擾著滇池。

所以,可不要小看這小小的公魚,雖然它們個體不如「白條魚」,卻特能搞事情,給多地帶來了頭疼的生態問題。因此,對於一些外表看似柔弱的魚類,在引入的時候還需要三思,誰知道它們是不是一只「披著羊皮的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