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太陽系最高山峰奧林帕斯山,高度達22公裏,直徑長達600公裏!

2024-10-21科學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深度長文,希望您能夠認真看完,感謝您的支持!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我們能夠知道,在太陽系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海王星的外面還有一顆冥王星,曾經冥王星也屬於一顆行星,但是後來科學家認為冥王星的體積和質素都太小了,於是將它踢出了行星的行列,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當中,地球是唯一一顆誕生了生命的星球,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主要是因為地球滿足了生命誕生的基本條件,而且地球還是一顆巖質行星,科學家認為,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星際氣體和塵埃,它們在重力等作用下逐漸聚集形成星雲,這些星雲是行星形成的基礎,包含了各種元素,比如說氫、氦、以及少量的重元素。星雲內部的物質分布並不均勻,在重力的作用下,物質會逐漸向密度較高的區域聚集,使得這些區域的物質不斷濃縮。

在行星形成的過程中,由於重力的作用,行星內部的物質會發生分化。較重的元素,如鐵、鎳等,會向行星的中心下沈,形成金屬核;而較輕的元素,如矽酸鹽等,則會浮在金屬核的上方,形成地幔等結構。總的來說,巖質行星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經歷星雲物質的聚集、行星胚胎的形成、碰撞與融合、金屬核的形成以及大氣層的形成等多個階段。這些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物質的初始分布、重力作用、碰撞的能量和頻率等,使得不同的巖質行星在大小、結構和組成上可能會存在差異。在太陽系中,除了巖質行星就是氣態行星,像木星、土星等都是氣態行星,巖質行星和氣態行星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

巖質行星主要由巖石和金屬構成,氣態行星主要由氫、氦等氣體以及一些冰物質組成,巖質行星通常體積和質素較小。以地球為例,地球的半徑約為 6371 千米。氣態行星體積和質素巨大。木星的半徑約為地球的 11 倍,質素是地球的 318 倍。巖質行星有固體表面,可能有山脈、峽谷、平原等地形地貌。比如地球上有高山、海洋、沙漠等多樣的地貌。氣態行星沒有明顯的固體表面。從外觀上看,氣態行星通常呈現出色彩斑斕的雲帶和風暴。對於山脈、峽谷、平原等地貌我們都是非常熟悉的。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位於中國西藏的珠穆朗瑪峰,其海拔為8848米,科學家認為,珠穆朗瑪峰的形成和板塊構造運動有很大的關系。

在數百萬年前,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導致喜馬拉雅山脈隆起,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過程使得珠穆朗瑪峰開始升高,最終成為了地球上最高的山峰,不過由於地球內部在不斷運動,所以珠穆朗瑪峰不可能一直是山峰,早在4000萬年前的時候,這片區域還是一個汪洋大海,當時這個地區處於特提斯海的一部份,海底堆積著大量的沈積巖,大約從3800萬年前開始,由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和擠壓,海水逐漸退去,喜馬拉雅山在兩大板塊的擠壓之下凸起,開始了地質學上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距今2000多萬年前,喜馬拉雅山地區又經歷了一次劇烈的地殼運動,山脈得以快速的提升,慢慢變成了我們現在的樣子。

雖然珠穆朗瑪峰對於人類來說非常高,但是在太陽系中,它並不是最高的山峰,最高的山峰是火星上面的奧林帕斯山,這是一座高達21171米的山體,高達22公裏的奧林匹斯山比兩個珠穆朗瑪峰都要高,它不但非常高,而且還非常大,它是目前人類在太陽系內發現的最高山峰,其底部直徑達到了600公裏,占地面積大約是30萬平方公裏,奧林匹斯山是一座獨特的火山,它的底部周圍是一圈懸崖峭壁,而且這圈懸崖峭壁都非常高,高度從3000米到7000米不等,看到這裏,可能很多人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為什麽奧林匹斯山的高度如此高?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它的形成主要和火星的地質活動有很大的關系,火星地幔中存在熱點,即溫度越高、物質上升的區域,這些熱點導致巖漿不斷上湧到火星表面。

和地球上的夏威夷群島火山形成的機制比較類似,但是火星的熱點機制和地球存在差異,在地球上,由於板塊的移動,熱點會逐漸形成火山鏈,而火星缺乏板塊移動,熱點在一個固定位置不變,長時間的熱點作用使得大量巖漿在同一位置持續堆積,慢慢的形成了火山的基礎,這種持續的巖漿供應為奧林匹斯山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其次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左右。相對較弱的重力使得巖漿可以以更大的規模噴發並累積,而不會因自身重量塌陷。這使得火山能夠不斷向上生長,堆積的巖漿逐漸形成了巨大的山體。從奧林匹斯山的山體結構可以看出,它存在著多層火山噴發的痕跡,每一層代表著不同的噴發時期。這表明火山經歷了多次噴發活動,每次噴發都會為山體增加新的巖石層,不斷擴大和增高山體的規模。

經過漫長的時間積累,使得這個山峰的高度變得越來越高,除此之外,還有的人認為,奧林匹斯山是因為星際戰爭導致的,這個說法認為,在人類誕生之前,太陽系已經出現了其他文明,比如說火星文明、金星文明等,它們的文明等級要比現在人類的文明等級還要強大,要知道在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金星和火星同樣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地帶,太陽系的宜居帶是指距離太陽不遠也不近,有可能允許液態水存在於行星表面的區域。太陽系的宜居帶大致位於金星軌域外側到火星軌域外側之間。具體來說:

1. 內側邊界:金星與地球軌域之間。金星距離太陽過近,表面溫度極高,平均溫度達到約 462℃,這使得金星表面的液態水無法穩定存在,不在宜居帶範圍內。

2. 外側邊界:火星軌域外側一部份區域。火星的軌域距離太陽相對較遠,平均溫度較低,約為-63℃。雖然火星表面現在沒有大面積的穩定液態水,但有證據表明火星曾經存在過液態水,說明火星在一定時期內處於宜居帶或接近宜居帶。

既然火星和金星都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地帶,那麽這兩顆行星也有誕生生命的可能性,不過從人類走出地球之後,人類就一直都在不斷的研究和探索外星生命的奧秘,金星和地球被稱為是姐妹星球,它們的體積和質素都差不多,人類探索最早的星球就是金星,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金星表面溫度非常高,達到了400多攝氏度,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生命難以生存,而且金星上面經常下酸雨,相比於金星來說,火星的環境要好一些,火星的溫度沒有金星這麽高,不過火星也是非常荒涼的,上面什麽都沒有,光禿禿的,大氣層也非常稀薄,並沒有生命存在的跡象,科學家認為,火星和金星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就是星際戰爭導致的。

在太陽系早期的時候,金星和火星上面就已經存在高級文明了,這些高級文明為了爭奪太陽系的資源,而發動了星際戰爭,星際戰爭的規模非常大,而金星文明和火星文明一旦發動戰爭,對於兩個星球來說破壞非常大,能夠發動星際戰爭,科技實力一定非常強大,至少發明了激光武器等,星際戰爭導致金星的生態環境被破壞,使得金星變成了這樣一顆荒蕪的星球,同時星際戰爭也導致了火星的磁場被破壞,磁場對於生命來說非常重要,它能夠牢牢地抓住大氣層,使得大氣層不會被太陽風吹散,如果沒有磁場的保護,大氣層無法長期保留。而且火星上面的奧林帕斯山也可能是受到巨大沖擊力造成的,科學家深入研究金星之後發現,金星大氣層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

在5-7億年前,金星上面曾經發生過一次巨大的溫室效應事件,這次事件導致金星上面的環境徹底發生了改變,結合太陽系5億年前發生的星際戰爭,所以有很多人都認為太陽系曾經可能發生過大規模的星際戰爭,不過目前這些都是科學家的猜測,真相到底是不是這樣?目前科學家也在積極的研究當中,不管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奧林匹斯山確實是太陽系中最高的山峰,如果說把奧林匹斯山放在地球上,它的高度也不可能有這麽高,這是為什麽呢?科學家認為,主要是地質結構差異導致的,地球具有活躍的板塊構造運動,板塊之間的相互碰撞、擠壓、俯沖等作用會不斷重塑地球的地殼,當山脈形成的時候,板塊運動可能會導致山脈所在的板塊邊緣受到其它板塊的擠壓或者拉伸。

比如說喜馬拉雅山脈就是由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擠壓造成的,但是隨著山脈的不斷升高,板塊運動的力量也會對山脈產生破壞的作用,一方面板塊的擠壓可能會使得山脈的巖石發生變形,斷裂,甚至引發地震,另一方面,板塊的拉伸可能會導致山脈所在的區域下沈,也會抑制山脈的生長,而且地球的重力比火星大得多,在地球上隨著山峰高度的增加,山體底部承受的壓力也會急劇增大,巨大的壓力會使得巖石發生變形甚至斷裂,當山體達到一定高度以後,底部巖石可能無法承受自身的重力而崩塌,從而限制了山峰的高度,但是在火山上,由於重力較小,山體底部承受的壓力相對較少,巖石可以堆積得更高而不容易崩塌,除了這些原因之外,大氣和氣候的因素也會有影響。

地球擁有濃厚的大氣層和活躍的氣候系統,包括風雨、冰川、河流等各種自然力量。這些力量會對山峰進行不斷的風化和侵蝕。強風可以攜帶沙塵和顆粒物質撞擊山體,磨損巖石表面;雨水和河流會沖刷山體,帶走泥沙和巖石碎片;冰川的移動也會對山體進行切削和侵蝕。這些風化和侵蝕作用會不斷降低山峰的高度,使其難以達到像奧林匹斯山那樣的高度。火星的大氣層相對稀薄,氣候條件相對穩定,風化和侵蝕作用較弱。雖然火星上也有風蝕等現象,但由於大氣密度低,風力相對較小,對山體的侵蝕作用遠不如地球強烈。總體來說,在地球上,山脈的高度永遠也不可能達到火山奧林匹斯山這麽高,星球的本質就決定了山脈的高度。

在氣態行星上面,山脈根本不可能存在,不過在太陽系之外的星球上面,一定還存在更高的山峰,只是人類現在還沒有發現它們而已,小編認為,人類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從人類誕生以後就開始不斷的研究和探索太陽系的奧秘,現在人類對太陽系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和認知,不過人類的眼光不僅僅局限於太陽系內,人類想要解開宇宙中更多的奧秘,想要探索宇宙中的其它生命,所以人類一直都在不斷的發展我們的科技,只要人類能夠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人類一定能夠解開宇宙中更多的奧秘,希望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對此,大家有什麽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