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猛禽發動機」憑什麽把航空航天變成了工業流水線?

2024-01-30科學

工業化思維對航空航天的「去魅」


在早期的太空探索中,航空航天被看作是一項前沿而神秘的科學,需要配備嚴苛的流程管控、變態的質素管理、繁瑣的風險評估,不計其數的會議後,以最變態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才敢於謹慎的邁出一小步。


但是SpaceX直接扯下了航空航天的神秘面紗,把這玩意兒變成了工業流水線,按照常規工業產品的思維進行研發、測試、叠代、套用和商業化,大幅縮減了每個決策環節的時間,使得技術進步真正意義上實作了"日新月異"。


以國內常見的決策流程為例,從開始調查研究、分析、決策,到制定計劃、拆解任務、下達指令,再到子系統驗收和總裝驗收,中間可能涉及幾十萬人的飯碗,需要進行數千次會議、總結、報告、整改等環節,萬一出了一點小差錯,整個流程還會加倍延長。


因為創新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安全。


萬一炸了一個新發動機,幾千萬的損失是小事,整個系統幾萬人都要反思、檢討、總結、整改,還會連累一大批領導,科學家的前途也會受到影響,更不用說SpaceX這種連續爆炸好幾個的情況;(在中國,連炸2個估計都得開除一大批人)

但SpaceX將這玩意工業化之後就完全不一樣了


沒錢?我去資本市場融資


沒人?我漲薪金,畫大餅

發動機炸了?沒關系,我再去找融資,給你10台讓你嘗試,反正前期肯定會失敗,大不了破產;

設計有缺陷?產品部門趕緊改,再造個新的出來試一下

新產品要測試?趕緊的,測試場地給你,還有什麽需要趕緊提

反正流水線就在這裏,只要流水線開的足夠快,成本就足夠低,造10個新發動機說不定比隔壁手搓1個還便宜

誰說「外殼」這玩意兒是高精尖?能用就行;誰告訴你必須得專用芯片?去市場上買幾個商用的回來測試,能用就用,不能用再研發;誰告訴你辦公室必須要6S,連筆記本朝向都要擺整齊?趕緊停了,有那功夫趕緊完善產品,投資人又在催了……

所以兩種完全不同的研發思維就決定了,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有研發體系都不可能和SpaceX比效率,包括NASA,這玩意兒純粹就是在技術成熟到一定程度後,直接將前沿科技變成了工業產品之後的效率怪物,摒棄一切可能阻礙效率的環節,瘋狂追求效率,追逐壟斷利潤。
即便其他國家明白過來也不可能追趕了,中國、歐洲、俄羅斯、日本,哪個國家的航空航天體系不是安全第一?一大堆條條框框捆著後來人?

馬斯克說,為了研究發動機,他們燒壞了50多台發動機。

我就不說50多台發動機值多少錢了,其他航天機構光是生產這麽多發動機不知道需要多少時間,會允許試驗人員隨便試驗這些發動機嗎?

打個比方,日本人的p火箭發動機,全壽命期的發動機產量都不知道有沒有50台,會允許試驗員拿50台發動機做實驗嗎?

馬斯克的SpaceX是自己的公司,想拿多少發動機做試驗,都是他一句話的事情。晚上一個靈感,連夜就能拉一台發動機出來做試驗。

而科研機構的經費是國家的,要申請發動機做試驗,要有研究方向,要打報告,要等批準,萬一實驗沒效果,說不定還要背一點責任。

再說這些科研機構的預算總是有限的,可能(打個比方)一年就只能申請到三台發動機做試驗,而馬斯克的試驗員一年可以拿十幾二十台發動機做試驗。

只要願意堆錢,堆人,這種發動機的工程專案,總能出一些結果的。